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本網原創

安徽淮北:和美鄉村裡的“幸福密碼”

2024年06月12日07:59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芒種時節,正是蘋果套袋的關鍵期。走進安徽省淮北市烈山區宋疃鎮和村社區的蘋果園,翠綠的幼果挂滿枝頭,隻見果農們熟練地撐紙、包果、扎袋口,不一會兒,一個個蘋果就穿上了“新衣”,翹盼豐收。

“套袋的好處主要是降低農藥的殘留,提高蘋果的外觀品質,減少果鏽,賣相好了才能賣出好價錢。”果園技術指導員費玉陶說。

近年來,和村社區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以蘋果等特色產業為支撐、以基層治理為手段,堅持塑形鑄魂並重,一幅村庄美、村民富、鄉風好的“和美鄉村”新畫卷徐徐展開。

穿上“新衣”的蘋果幼果。人民網 呂歡歡攝

穿上“新衣”的蘋果幼果。人民網 呂歡歡攝

打好產業“組合拳”,蘋果映紅甜日子

“紅芋干子是主糧,桑椹子當紅糖,雞屁股當銀行。”這是20世紀80年代和村群眾生活的真實寫照。

直到1992年,國家鼓勵發展高效農業,乘著政策的“東風”,和村社區兩委班子積極探索,先后奔赴北京、鄭州、煙台等地考察,在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后,最終敲定從煙台引進矮化富士蘋果。

自此,和村由傳統農業村走上發展蘋果產業的轉型之路。1995年,全村矮化富士蘋果種植面積達6000畝,到1998年,和村蘋果初次挂果就收獲300多萬斤。

得益於價格優、汁水多、口感好等稟賦優勢,和村蘋果得以遠銷南京、上海、武漢等地,和村也成為遠近聞名的水果之鄉,“和村蘋果”更是獲批國家地理標志証明商標。

和村蘋果喜獲豐收。馮樹風攝

圖為和村蘋果收獲時的場景。馮樹風攝

二三十年的漫長發展后,和村蘋果產業開始面臨品種單一、樹齡老化、銷售模式陳舊等瓶頸和制約,傳統林果種植業怎樣做好產業融合升級的考題,從而彎道超車呢?

為此,和村社區採取黨支部引領合作社發展模式,成立淮北市興和水果專業合作社,組織6名種植大戶和75戶居民群眾以資金、土地入股,建設335畝七彩和村蘋果標准化種植園,栽種“維納斯黃金”“煙富8”等高品質樹苗2.8萬株,並採用立柱栽培和肥水一體化灌溉,為蘋果增產增收提供有力保障。

另外,和村還搶抓直播電商“風口”產業,扎實推動特色農業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帶動蘋果產業不斷出圈。

如今,和村蘋果種植面積已達1.1萬畝,年產優質蘋果3000多萬斤,直接經濟收入突破8000萬元,人均收入超2萬元,蘋果產業的發展壯大,不斷映紅著村民們的甜日子。

環境整治再發力,和美鄉村煥新顏

“群眾有了錢,買轎車蓋新房。村裡有了錢,修路裝路燈。產業發展好了,百姓富了,作為一名老黨員,心裡別提有多開心。”提起和村的變化,村民李居全稱贊道,“和村現在是‘面子’‘裡子’都厚實了。”

過去,道路旁生活垃圾常年亂堆,庄前屋后雜草叢生……如今,村裡變得越來越干淨,村民們過上走平坦路、喝干淨水、住整潔房、居優美村的日子。

宋疃鎮和村環境美產業旺。馮樹風攝

和村環境美產業旺。馮樹風攝

從“擺脫臟亂差”到“追求鄉村美”,和村何以蛻變?事實上,早在和村社區入選安徽省首批和美鄉村建設示范名單前,社區黨總支便積極爭取項目資金,組織帶領黨員志願者挨家挨戶、逐巷逐道開展危房改造、改水改廁、人居環境整治等工作,拓寬並硬化村內六條主干道,因地制宜打造磨園、打麥場、蘋果廣場等鄉村旅游景點,鄉創空間(電商直播基地)、村史館、鄉村振興超市等項目也一步步由藍圖變為現實。

截至目前,和村社區已解決綠化少、“臟亂差”等民生問題113項,完成312座戶廁改造,村庄風貌從“一處美”到“一片美”,從“環境美”到“內涵美”,宜居宜業的美好願景正在成為現實。

“今后,我們將繼續完善村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發揮和村社區產業和文化優勢,努力建成‘黨旗紅、產業青、生態綠、豐收黃、文化紫、民生橙、宏圖藍’的七彩和美鄉村。”和村社區黨總支書記李端坤說。

“小切口”撬動“大治理”,擦亮鄉村幸福底色

“有問題、有矛盾就到紅茶議事坊談談。”這是獨屬於和村村民的默契。

五月初,村民趙德龍走進紅茶議事坊,跟黨員志願者李祥義聊起了自己的困擾。

原來,為了降低楊棉引發火情對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影響,社區動員村民自行砍伐房前屋后的楊樹,而趙德龍覺得這麼多年以來都沒有發生火災,砍伐楊樹純屬“多此一舉”,但其他群眾響應社區號召,自己顯得有些“格格不入”,於是來到紅茶議事坊“發牢騷”。

紅茶議事坊。人民網 呂歡歡攝

紅茶議事坊。人民網 呂歡歡攝

李祥義了解情況后,從楊絮造成的火災事例、大型樹木離房屋過近存在的安全隱患等方面跟趙德龍喝茶談心。三兩杯熱茶后,趙德龍慚愧地說道,“兄弟,我這腦子一時轉不過來彎,沒想通的道理被你幾句話和幾杯熱茶灌醒了。”

人民網安徽頻道採訪了解到,紅茶議事坊是宋疃鎮黨委依托和村社區“和美文化”建立的協商議事場所,由老黨員、老支書、老法官組成的調解團泡熱一杯茶,群眾對政策有誤解、鄰裡之間有糾紛、家人之間有矛盾都可以到紅茶議事坊,喝一杯茶、解一段愁。

一來二往之間,群眾對政策的誤解變成理解,鄰裡之間的糾紛變成握手言和,夫妻之間的矛盾變成相視一笑,和村更“和”。(呂歡歡、孟青、胡瑩)

(責編:關飛、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