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本網原創

你所不知的宿州

張磊 陶偉
2024年06月03日08:45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此去淮南第一州。”

公元1085年的元宵節,蘇軾移任汝州知州路上,停留宿州游覽,並寫下這句堪稱宿州名片的千古絕句。彼時,這位剛剛在黃州開啟人生新境界的北宋大文豪,再次落筆宿州,竟也“打開”了觀察這座城市的新視角。

今日,提及宿州,很多人不由得想起碭山的梨、靈璧的奇石、符離集的燒雞……但其實,當你和蘇軾一樣,換一種視角看安徽的“北大門”,就會發現這裡不為人熟知的一面。

你以為的“果海糧倉”,其實供應了約全國30%的優質辣椒種子,吸引“大豆院士”蓋鈞鎰等眾多國內頂級種業專家及科研單位,並由此孕育著一個新的種業“科技谷”。

你印象裡的皖北之地,其實是長三角地區重要的雲計算數據中心、中國量子通信五大節點城市,“中國雲都”的名號越叫越響。

你所認知的汴河之畔,藏著一堆“寶藏”:這裡制造出世界首台超大噸位盤軸件碾軋成形設備4500噸旋軋機,培育了數十萬遍布五湖四海的防腐蝕產業工人,預制菜產業規模安徽第一……

宿州城區。宿州市委宣傳部供圖

宿州城區。宿州市委宣傳部供圖

一個“谷”

眼下,正值麥收時節,宿州大地一片豐收景象。

有著“中原糧倉”之稱的宿州,在農業上可圈可點。2023年,宿州糧食種植面積1411.37萬畝,居安徽全省第二,糧食總產92.04億斤、佔全省的11.1%,實現“二十連豐”。作為全國著名的糧食產區、最大的連片水果產區,宿州是華東地區主要的“面袋子”“菜籃子”“果盤子”及“肉案子”。

不過,宿州市的農業不隻強在“果實”,更強於“種子”。這裡是安徽省重要的小麥育種基地,其選育出的國審、省審小麥品種幾乎佔安徽小麥品種的半壁江山,培育出的超高產品種“華成3366”是安徽省首個畝產突破800公斤的小麥品種。

坐落皖北大平原,小麥鋪陳了宿州大地的色彩。但很多人不知宿州的“辣”。這裡的蕭縣供應全國30%的優質辣椒種,其在辣椒育制種產業規模、制種產量、種子質量、市場佔有量四項指標均位居全國第一,也是全國最大的辣椒育制種生產基地,被行業內公認為全國“辣椒育制種第一縣”。

蕭縣安徽華強種業的辣椒育秧大棚。人民網記者 王銳攝

蕭縣安徽華強種業的辣椒育秧大棚。人民網記者 王銳攝

得益於當地優越的氣候資源、黃淮海平原平坦的地勢及合適的土壤,越來越多的高校科研機構及種業龍頭將目光投注於此。

走進宿州市埇橋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一望無垠的麥浪翻滾。各品種的小麥競相成熟﹔園區先后培育國審品種16個,省審品種30個,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3項……

正在打造中的黃淮海(宿州)種業科技谷。宿州埇橋區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供圖

正在打造中的黃淮海(宿州)種業科技谷。宿州市埇橋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供圖

“大豆院士”蓋鈞鎰來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張福鎖也來了,園區裡,一棟棟徽式建筑拔地而起,吸引了南京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安徽農業大學等6家高校,以及荃銀高科、隆平高科、皖墾種業等9家種業企業到此建立產學研合作。

預計,到2025年,宿州市將建成年產值達百億元的黃淮海地區最大種子繁育基地及最大種子交易中心。一個輻射黃淮海地區的種業“科技谷”,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拔節生長。

一片“雲”

農業上的優勢,反而讓人對宿州有誤解。固有印象裡,宿州是農業大市。實則不然,近年來,宿州市鍛造了眾多熠熠生輝的城市產業“新名片”,“中國雲都”便是其一。

早在2011年,宿州市委、市政府將雲計算產業作為加快全市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方向,在皖北傳統的農業地區“無中生有”搶拼經濟新賽道。

雲都算力中心。人民網記者 王銳攝

雲都算力中心。人民網記者 王銳攝

如今,宿州已成為長三角區域最大的雲計算數據中心、亞洲CG動畫集群渲染基地、中國量子通信五大節點城市、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城市、“寬帶中國”示范城市,並同合肥、蕪湖一道位列安徽省三大智算中心。

基礎設施上,宿州建成5G基站8840個,數量居全省第三,數據中心配備了完善的網絡結構,還獨立建成宿州-上海雙路由架構網絡,環網傳輸時延低於10毫秒、單項時延低於5毫秒。宿州由此成為安徽省第一個雙路由網絡直連上海的城市。

算力平台上,目前,宿州市建成了汴水之畔超算中心、淮海智算中心、算力互聯智算中心三大算力中心,智能算力規模居安徽省前列﹔今年,宿州繼續引進了國創超算中心、城市雲智算中心等項目,預計智能算力規模將達2000P以上。

產業生態上,目前,宿州市擁有雲計算、大數據及相關企業1600余家,形成了大數據存儲和處理、動漫渲染、電子商務等10余個特色應用板塊,在區域內形成雲產業鏈生態圈。

一堆“寶藏”

“雲都”之下,無限“風光”在宿州。9900多平方公裡的土地上,藏著一堆“寶藏”。

這裡“轉”起一根軸承。

2022年初,一台4500噸旋軋機下線,讓宿州市靈璧縣吸引了全球軸承人的目光。這是世界首台超大噸位盤軸件碾軋成形設備,並一舉打破航空發動機、燃氣機、能源化工等領域大尺寸盤件無法一次整體成形的行業瓶頸。

靈璧百億軸承產業園。靈璧縣委宣傳部供圖

靈璧百億軸承產業園。靈璧縣委宣傳部供圖

奇石,是靈璧的名片﹔但如今,這裡正向著打造百億級高品質軸承產業集聚區一路奔跑。

這裡走出一群“工匠”。

20世紀60年代,宿州蕭縣黃河故道沿岸走出一幫有經營頭腦的農民,靠著簡易毛刷、鏟子等粗陋工具,背井離鄉給人刷油漆。數十年如一日,小油漆隊干出“大產業”。2005年,蕭縣被中國工業防腐蝕技術協會命名為“中國防腐蝕業第一縣”。

超過15萬人的高技能工人隊伍從蕭縣走向全國乃至全球,三峽水電站、西氣東輸、秦山核電站、奧運會體育場館等全國重點工程都留下了他們的身影。

蕭縣化工園區。蕭縣縣委宣傳部供圖

蕭縣化工園區。蕭縣縣委宣傳部供圖

這裡端出一盤“菜”。

“大火車開到了符離集,符離集端出的是燒雞……”曾經一首耳熟能詳的《燒雞歌》,唱出了符離集燒雞在綠皮車時代的名氣,也讓符離集燒雞的美名揚四海。如今,在宿州埇橋,一隻燒雞“鏈”出20億大產業。

而這是宿州預制菜產業的一個縮影。2023年,宿州預制菜企業達191家,產值155.08億元,全省第一,獲評中國預制菜創新發展示范基地,埇橋區入選2023全國預制菜產業基地百強。

當然,宿州的“寶藏”還有很多:這裡產出的鈔票紙面漿年出口量連續20年位居全國首位,這裡產的伏特加曾經作為國禮送給俄羅斯……

一座“新城”

汴水東流、奔涌向前。新時代,新宿州。

2023年,宿州市地區生產總值2291.5億元、居安徽省第7位,工業投資增長50.9%、居全省第1位,技改投資增長48.9%、居全省第2位,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21.1%、居全省第1位。

去年底,安徽省委書記韓俊在省委常委會赴宿州市現場辦公會上,對宿州提出要求——全力打造蘇魯豫省際毗鄰區域新興中心城市。

新汴河景區。人民網記者 王銳攝

新汴河景區。人民網記者 王銳攝

今年,宿州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錨定“蘇魯豫省際毗鄰區域新興中心城市”戰略定位,聚焦“追趕蘇北、領先皖北”總體目標,以建設“三基地”、構筑“三節點”、夯實“兩支撐”為重要抓手,打造“一城兩區三基地”,沖刺全國百強市,全面建設現代化新宿州。

向著新目標,宿州繪下“路線圖”:產業上,堅持工業強市、產業興市不動搖,推進“5512”產業工程,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項目上,把上項目、增投資作為經濟工作頭等大事,持續提高轉化率、開工率、竣工率、納統率。打造中心城市上,落實“大宿城”戰略,突出以城促產、以產興城、產城融合,加快建設近悅遠來的宜業宜居城市。夯實“三農”上,接續實施“六大行動”,全面促進“五個振興”,推動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邁進。

宿州高速樞紐。宿州市委宣傳部供圖

宿州高速樞紐。宿州市委宣傳部供圖

一千多年前,隋唐大運河通濟渠段的鑿通帶“火”了宿州。至北宋時期,宿州舟楫雲集、商貿繁華,一度成為通濟渠沿線第二大城市,這才有了蘇軾“此去淮南第一州”的高度贊美。

如今,瞄准新目標的宿州人,奮戰高質量發展新征程,力圖讓宿州昔日的榮光再次照進現實。

(責編:關飛、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