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本網原創

跟著農機手 一路看麥浪

人民網記者 李希蒙
2024年06月02日08:28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5月26日,任啟亮開著貨車行駛在高速上,車斗裡拉著收割機,副駕駛坐著妻子馬小紅。

任啟亮夫婦是安徽蒙城人,自打結婚起,兩人就當上了農機手。每年5—7月間,他們都會開上貨車,拉著收割機,一路從南到北,“追逐”依次成熟的小麥。

就在幾天前,他們還在浙江寧波收割小麥,“2000多畝大田上,麥浪隨風起伏的場景太壯觀了,不夸張地說,那就是片金色的大海。”

收完這批麥子后,夫妻倆接到電話:“家鄉的麥子,熟了。”

趕路

當天下午,人民網記者加入同行,跟他們一起,看滾滾麥浪如何顆粒歸倉。

傍晚時分,貨車駛過淮河,正式進入產糧大省安徽的小麥主產區——皖北地區。高速旁的麥田,在夕陽映襯下,天地同色,一片金黃。

“你看這長勢多好,一定又是個豐收年。”任啟亮說。

一路上,任啟亮專心開車,馬小紅忙著接電話、排行程。行至首站安徽省利辛縣陶集村時,已接近午夜。

27日,趕路的勞頓還沒消除,二人又起了個大早。

田野裡,小麥已熟透。人民網記者 李希蒙攝

田野裡,小麥已熟透。人民網記者 李希蒙攝

貨車旁,村民駕著拉糧的農用車,已經等候多時。“今年麥子熟得好,俺也不想催你們,是地裡的麥子等不及嘍!”老鄉略帶歉意地說。

等丈夫從貨車上卸下收割機,馬小紅遞上了剛買的韭菜餅。“這樣的作息,我們早就習慣了。”馬小紅說,平日裡,丈夫負責開車、割麥,“我就負責聯系活計,做好后勤保障。”

嘴裡嚼著餅,任啟亮麻溜地爬上收割機。伴隨發動機的轟鳴,收割機順著鄉間小道駛向麥田。

收割

“左邊地裡有個水泥基座,前面不遠處有條溝,你注意點。”通過對講機,站在田邊的馬小紅不停地“指揮”著丈夫。帽檐下的目光,片刻不離。

在妻子的“導航”下,任啟亮自如地操縱著收割機。割台貼地而過,留下不到十厘米的麥茬。

“麥茬越短,翻地播種越容易。但對農機手來說,割台壓得低,收割機就得開得慢、油耗高。”言語間,村民陶玉喜毫不掩飾對任啟亮的贊賞。

一個來回下來,收割機的糧箱正好裝滿。

卸糧桶對准拉糧車,“嘩啦”一聲,脫好粒的小麥像金色的瀑布傾瀉而下。“你看今年這小麥長得多好,個個粒大飽滿,多喜人。”陶玉喜捧起麥粒,臉上挂滿幸福的笑容。

這片麥地剛剛收罷,一旁的村民趕緊向任啟亮揮揮手,給他遞上一瓶水說:“你這麥割得真好,幫俺家也收一下唄?”

任啟亮正駕駛著收割機收割小麥。人民網記者 李希蒙攝

任啟亮正駕駛著收割機收割小麥。人民網記者 李希蒙攝

技術好、收費公道,任啟亮今天幾乎一刻沒歇。“收了50多畝。如果田塊集中,還能收得更多。”任啟亮說。

在利辛縣連軸干了兩天,夫妻倆隨即轉戰阜陽市颍上縣。那裡,有一場“大戰”等著他們。

保障

29日傍晚,預報颍上大雨將至。

原本,任啟亮加上其他3位農機手,共計4台收割機,一天內收完種糧大戶的400畝地不在話下。不巧的是,其中一台收割機履帶突然崩斷,讓這個活兒變得棘手起來。

為了趕在下雨前完成400畝麥田的搶收,任啟亮和其他兩位農機手一直干到次日凌晨4點。

“干我們這行,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這麼大片地,這麼多小麥一旦過水,那損失可就大了。”任啟亮直言,今天能順利搶收,多虧農戶忙前忙后,保障充分,“人家善待咱,我們也不能‘掉鏈子’。”

30日上午,農機手同行帶來一個好消息——颍上縣關屯鄉政府為遠道而來的農機手們提供了停車、住宿場地,還能吃上飯、洗熱水澡,甚至還配備了洗衣機,而且這些都免費。

“皖北地區糧食產量大,各地來的農機手也多。黨委政府的這些做法,真的暖到我們心坎裡了。”任啟亮夫婦說。

歸倉

30日傍晚,夫妻二人又趕到了老家蒙城。

熟悉的土地,親切的鄉音,加上同伴們的互通有無,讓他們干起活來更加得心應手。

聽說縣裡有個種糧大戶正等著收麥,任啟亮夫婦連忙趕過去,“大戶地塊又大又整,方便收割,活干起來相對輕鬆。”

種糧大戶程東飛去年流轉承包了800多畝地用來種小麥,經過大半年科學種植、精心管理,地裡的小麥正“嗷嗷待收”。

“前幾天,我們進行了試收割,畝產在1200—1300斤左右,按照現在的夏糧收購價格,收入可觀。”程東飛對記者說。

收割機馳騁在田野間。程東飛供圖

收割機馳騁在田野間。程東飛供圖

“穩定、高效的夏收,離不開農機手的付出。隨著農機裝備的迭代升級,收割效率不斷提升,機收損失率持續下降。”蒙城縣農機推廣站站長郭向陽在旁補充道。

經過多台收割機的徹夜奮戰,程東飛的800多畝小麥,顆粒歸倉。工作結束后,程東飛請農機手們吃了頓大餐,一同分享豐收的喜悅。

再次把收割機固定在貨車上,任啟亮夫妻倆准備啟程前往山東,那裡的小麥在等著他們。

(責編:劉穎、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