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本網原創

安徽建工:技術賦能,跑出智慧建造“加速度”

胡雨鬆
2024年05月09日08:27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4月18日,隨著最后一車混合料攤鋪完成,安徽建工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宣涇高速01標項目無人攤鋪及碾壓瀝青下面層試驗段順利完成。

作為安徽省高速公路網“五縱十橫”規劃中“橫九”的組成部分,宣涇高速建成后將對宣城實現“市縣一小時”通達起到重要作用。在工程施工過程中,安徽建工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率先採用了多種新技術,無人攤鋪及碾壓瀝青就是其中之一。

宣涇高速項目正開展無人攤鋪,安徽建工集團供圖

宣涇高速項目正開展無人攤鋪。安徽建工集團供圖

“以往項目攤鋪和碾壓瀝青工作,都是人工操作,一方面精度難以控制,另一方面瀝青施工時工作環境較為艱苦。”項目負責人陳衛衛介紹,在宣涇高速項目施工時,創造性地使用了無人駕駛攤鋪技術,通過8輛無人作業壓路機實現對路面施工的智能化作業和無人化施工,特別是通過GPS高精度定位和圖像識別技術,壓路機可以做到精准的“零貼邊”效果,全天24小時不間斷作業,在減少80%操作人員的同時,整體作業效率提升約30%。“目前公司在宣涇高速進行無人攤壓技術試點,未來有望推廣到各項目段上。”陳衛衛說。

近年來,無論是高速公路、跨江橋梁等大型項目,還是居民住宅、校舍醫院等民生工程,越來越多智能化“黑科技”出現在安徽建工集團及下屬子公司各場景施工場地上。

會整平、會抹光、會噴涂……在安徽建工三建集團有限公司承建的中國科學院臨床研究醫院項目,身具“十八般武藝”的建筑機器人正在集中上崗作業,就拿混凝土地面整平機器人和抹光機器人來說,每小時平均作業面積能達到200平方米以上,極大地提高了作業效率。“不僅如此,有些工業項目或實驗室項目對場地平整度要求極高,通過整平機器人和抹光機器人作業,工程整體精度也得到提升。”建工三建建筑機器人項目負責人黃波介紹,建筑機器人在操作簡便、施工進度、安全保証、質量可控、成本降低、職業健康等方面均有明顯優勢,作為合肥市第一批智能建造試點企業,建工三建圍繞工程現場需求,針對傳統建造過程中“危、繁、臟、重”四種典型場景,率先投入智能施工設備,通過搭建智能建造應用技術體系,通過軟硬結合、引入建筑機器人實操等方式,推動傳統建筑業轉型升級。

混凝土地面整平機器人。安徽建工集團供圖

混凝土地面整平機器人。安徽建工集團供圖

人機協同,數據同頻。在安徽建工鋼構集團所屬蕪湖公司所屬生產廠區內,龍門雙臂焊接機器人正在焊接鋼板,火花四濺,一片繁忙景象。該機器人具有自主採集和數據處理功能,大大減輕工人的工作量。廠區內類似設備均裝有智能傳感器和設備管控系統,能對生產過程中設備運行狀態、用電量等實時數據採集、監測和預警,達到節約能源、降本增效目的。

智慧化“黑科技”不僅體現在施工過程中,更體現在設備后期運維中。在安徽建工集團時代星河二期項目,每一塊牆板上都帶有專屬“身份証”,隻要有智能終端靠近感應,材料從出廠到安裝的每一項信息都會躍然屏上,科技感十足。原來,在操作過程中,建工工業化利用RFID混凝土預制構件系統,將RFID芯片預埋至混凝土表面,收集建筑構件的生產、驗收、出廠、進場、吊裝、構件質量等相關信息,用智能設備“掃一掃”就能看到預制構件從原材料到變成一片牆的所有信息,生產、儲運、安裝、驗收信息一目了然,實現建造全過程以及后期運維管理的實時監控,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都可以迅速追溯。

IGM智能焊接機器人。安徽建工集團供圖

IGM智能焊接機器人。安徽建工集團供圖

“通過RFID技術應用,項目部可對建筑構件進行有效跟蹤,構件的原材料、隱蔽驗收、成品驗收以及制作和驗收責任人,通過掃描RFID芯片就能一清二楚,工程交工后這些信息也將永久保留和可獲得,建筑體就猶如一個有生命的活體,能夠可視化看著它逐漸成長。”安徽建工建筑工業化智能建造集團相關負責人如是介紹。

近年來,安徽建工集團以智能建造產業為抓手,堅持科技創新、數字賦能,依托集團高新技術研究院,深化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同濟大學、武漢大學、合肥工業大學等高校院所展開全方位科研合作,在建筑全產業鏈科技研發和技術攻關上取得突破。數據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集團各項創新成果及新技術應用累計產生效益超億元。

下一步,安徽建工集團將聚焦智能建造領域圍繞智能裝備、智能制造等方向開展攻關,在創新平台賦能上持續攻堅,有效發揮高新技術研究院職能作用,圍繞集團發展需求為導向,提高創新成果的推廣應用水平,不斷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責編:關飛、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