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桐城:發揚禮讓傳統文化 助推基層社會治理

“我家兩堵牆,前后百米長,德義中間走,禮讓站兩旁。”一曲悅耳悠揚的《六尺巷》,讓“謙和、禮讓”傳為美談。如今,桐城市政協六尺巷委員工作室,正在用“謙和、禮讓”打造化解矛盾和協商議事的新平台。
日前,在桐城市六尺巷委員工作室,成功協商解決一起社區居民修復院牆糾紛問題,雙方當事人在協商會上握手言和。“自從委員工作室成立以后,我們反映問題又多了一個渠道,工作室確實把我們群眾的煩心事、揪心事當做重要的事,協商結果讓我們心服口服。”一名文昌街道訴求群眾說道。
這樣的“兩商銜接”活動,在文都大地已累計開展200余次。
近年來,桐城市政協黨組高站位謀劃部署、高標准推進落實,已建成“兩室”47個,界別活動室15個,形成橫向聯動、上下貫通,協同履職、同向發力的工作格局,助推基層社會治理工作實現了多點發力、亮點頻頻的良好開局。
搭建履職平台 調處糾紛解民憂
六尺巷委員工作室和文昌街道委員工作室兩室共建,合署辦公,由桐城市政協社法委負責人牽頭,文昌街道政協工作聯絡組組長承擔工作室日常管理工作。工作室集中了社科、少數民族、宗教、特邀等界別的31名政協委員,其中省政協委員1名,安慶市政協委員3名,桐城市政協委員27名,實現了三級委員全覆蓋。
“兩年來,我積極參與工作室組織開展的各項活動,利用自身的專長,幫助協調解決群眾反映的問題。在履職過程中,我服務群眾的意識和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安慶市政協委員,安徽正維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專職律師光勇正在商討委員工作室今年活動計劃,擬繼續為轄區群眾提供法律咨詢公益服務。
工作室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的初心使命,發揚禮讓傳統文化,踐行“六尺巷調解工作法”,堅持把六尺巷精神融入到矛盾調解全過程,通過“聽、辨、勸、借、讓、和”六個步驟化解矛盾糾紛。發揮委員專長,搭建履職平台,為解決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實際困難、化解矛盾糾紛、促進和諧穩定、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助力基層治理 “兩商銜接”惠民生
六尺巷委員工作室堅持圍繞群眾牽腸挂肚的民生實事、天天有感的關鍵小事,在收集到的矛盾糾紛事項中選擇切口小、針對性強、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依托界別優勢開展協商,助力基層社會治理。
文昌街道翻身社區新馨苑小區是2012年建設的集資房小區,該小區在建設時規劃沒有做好,導致小區內路面窄,存在消防車通行難、業主停車難等問題。小區居民將這一問題反映到委員工作室,工作室組織部分政協委員和該小區黨員代表、居民代表、利益相關方代表等開展調研,掌握情況后,召開民主協商議事會,在議事會上協商通過了小區路面拓寬整改方案。工程完工后,路面加寬了1.6米,同時增加了15個停車位,真正解決了居民的實際問題。
把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放在服務黨委政府中心工作中謀劃和推進,是六尺巷委員工作室始終堅持的工作思路。工作室一直把反映社情民意工作當作履行職責的重要基礎和關鍵環節,充分發揮社情民意直報點優勢,在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上雙向發力,堅持為民服務、傾聽民聲,深入基層一線,了解群眾所想、所急、所需,解決群眾所盼,及時反映群眾呼聲。聚焦“雙招雙引”“社會治理”“和美鄉村建設”等,開展專題調研和評議,形成針對性、操作性強的社情民意信息,有力助推黨委政府科學民主決策。近年來,共收集社情民意76篇,開展調研和評議20余次。
強化民主監督 公正司法聚民心
履行民主監督職能,維護基層群眾利益,彰顯司法公平公正,工作室對事關基層民生、社會影響大、群眾關注度高的案件,主動介入,組織開展“委員聽庭審”和“檢察聽証”等活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2023年6月,組織政協委員參加桐城市人民檢察院召開的外賣平台整治檢察公益訴訟座談會﹔2024年3月,組織政協委員走進桐城市人民法院,旁聽一起開設賭場罪刑事案件。“沉浸式”參與司法活動,不僅是促進司法公正的有力手段,是政協委員履行民主監督職能的生動體現,也是政協委員工作室發揮優勢作用的具體實踐。
“近年來,桐城市政協按照‘協商於民、協商為民’的要求,根據基層需求,發揮委員特長,彰顯履職特色,服務區域群眾,建設委員工作室和界別活動室,實現委員、群眾雙向聯系‘零障礙’,有力地發揮了政協協商在基層治理中的積極作用。”桐城市政協黨組書記、主席潘利民說。
群眾利益無小事,協商民主有作為。六尺巷委員工作室將圍繞黨和政府中心工作,緊扣人民群眾關心關切的民生小事,以實際行動抓實抓好“兩商銜接”工作,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畫好最大同心圓,助力基層群眾共建共享美好生活。(王李兵、李瑋逸)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