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地市新聞>>蕪湖

“仲裁+監察”組合拳出擊 蕪湖人社局新模式助力職工維權

2024年03月22日15:56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葉仲裁員,昨天單位把22萬的工傷賠償款給我了,我今天特意來謝謝你們……”這是發生在蕪湖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裡的一幕。當事人晏女士將一面寫著“為民辦事關懷備至,為民排憂情深似海”的錦旗,贈送給仲裁員。看著晏女士欣然感激的笑臉,仲裁員提了多日的心也終於放下了。

事情還要從2022年5月說起,晏女士在工作中受傷,因為涉及平台外包,用工關系定性及歸屬都不明晰,且兩單位均在外省,維權過程幾經周折,仍未解決關鍵的受傷賠償事宜。2023年7月,晏女士向市仲裁院提起仲裁申請,要求確認與發包單位存在勞動關系。

仲裁員多次溝通后了解到,晏女士家有兩個孩子在讀書,受傷后她行動不便,生活較為艱辛。為減輕其訴累,仲裁員多次組織兩單位推進調解事宜,最終促成雙方達成一致,自願和解並簽訂賠償協議。歷時一年多,晏女士的問題迎刃而解,她在協議簽訂后一周內即順利收到賠償款。再來到仲裁院,她和家人拉著仲裁員的手久久不願鬆開。

一個看似普通的勞動爭議案件不僅體現了法律的公平正義,更讓群眾感受到法律的溫暖溫度。而這樣的事例在蕪湖並非個例。

2023年10月20日,袁先生到市勞動保障監察支隊投訴,反映自己及9名工友2019年至2020年期間在蕪湖市某項目工地干活,還有7萬元工錢未結清。接到投訴后,監察支隊立即安排人員核實。經調查,被投訴單位為該項目的分包單位,訴稱因項目工程款未全部結清,自己無力支付袁先生等人的工資。

考慮到該案欠薪時間久、被投訴單位資金短缺、工人需求迫切等因素,監察支隊立即召集該項目的建設單位、總包單位及分包單位座談,認真宣講法律政策,耐心溝通協調,最終達成一致意見,由總包單位在未結清的工程款中先行代付袁先生等10人的工資,此案得到及時圓滿的化解。事后,袁先生作為工友代表給支隊送來了“盡心盡職,為民解憂”的錦旗,表達大家真摯的感謝。

勞動關系是否和諧,關乎廣大職工和企業的切身利益,關乎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近年來,蕪湖市人社局堅持以人為本,不斷創新工作機制,優化辦案流程,提升服務水平,打好“仲裁+監察”組合拳,筑牢民生底線,有效預防和化解勞資糾紛,為蕪湖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構筑一團“和”氣。真為群眾辦事,群眾就真認可,整個2023年,市人社局共收到錦旗9面、表揚信9封。

近年來,市人社局致力於提升調解仲裁效能,強化勞動保障法治宣傳,全年開展觀摩庭審活動8次,組織培訓座談80余場。深化長三角調解仲裁合作共建,與上海市虹口區首批實現跨區域聯合組庭辦案2起。加強基層調解組織建設,4家調解組織獲評省級金牌調解組織,國營蕪湖機械廠調解組織更被人社部等四部門通報表揚。全市仲裁機構均挂牌設立“農民工工資爭議速裁庭”和調解中心,推動案件速調、速辦、速結。

同時,根治欠薪把控有力,2023年省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考核獲A等次,多措並舉維護農民工工資權益。堅持系統治欠,筑牢“護薪鏈條”,全市上下堅持“管行業必管農民工工資”的原則,2023年持續開展“安薪行動”、根治欠薪冬季專項行動等5項專項整治活動。

堅持制度治欠,全面貫徹《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推進落實農民工工資專戶制度、委托總包代發工資制度、農民工實名制管理制度等,解決“錢從哪來”“工資怎麼發”“工資發給誰發多少”等關鍵環節,從源頭預防和減少欠薪行為的發生。

堅持數字治欠,強化風險預警。大力推行工程建設領域農民工實名制及工資支付監管平台,實施“紅黃藍”三色預警機制,做到“早識別、早預警、早處置”。2023年通過監管平台為12萬多名農民工發放工資36.39億元。

堅持依法治欠,嚴懲欠薪行為。2023年全市對拖欠工資行為作出行政處罰11件,將6家違法用人單位及10名相關責任人列入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

堅持“暖心護薪”,保障“薪安蕪優”。及時更新公布農民工欠薪維權指南,大力推廣欠薪投訴二維碼,助力“碼上維權”,進一步暢通維權渠道,讓勞動者投訴有門。開展“送法進企業、進項目”、走進人社大講堂、交通經濟廣播《城市對話》等,組織線上線下宣講,營造依法治欠氛圍。在重要節假日前組織開門接訪,集中化解欠薪問題,確保農民工“安薪過節”。2023年,共組織開展9次根治欠薪集中接訪活動,接訪33批次,為265人解決欠薪370萬元。(陶看看、葉小雪、姚益)

(責編:劉穎、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