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東至:見人見物見“非遺”

“旌旗開道,‘龍珠’引領……”隨著一陣煙花爆竹和鑼鼓聲響起,安徽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平安草龍燈”從東至縣木塔村非遺展館緩緩而出,一條周身熒光閃爍的11米長的草龍,龍眼放射著強光,上下翻騰,在珠子的引領下“飛舞”而來……
“平安草龍燈”。東至縣委宣傳部供圖
“我們木塔口自南宋開始,村民們就開始用稻草扎草龍,以舞龍的方式來祈求平安和慶祝豐收。‘平安草龍燈’2010年正式入選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東至花燈的重要組成部分。”草龍燈傳承人方桂芳老人介紹。
“花燈舞蹈展非遺,文旅攜手攀高峰。”近日,官港民歌省級非遺傳承人施鐵君創作的官港民歌《扛起文化新使命》,在官港中學課堂上傳唱。
在教唱的過程中,施鐵君逐字逐句地講解了官港方言在民歌中的韻味,極大地提升了官港青少年的“家鄉自信”。一上午的時間,課堂裡充滿了歡聲笑語,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氛圍。
近年來,東至縣堅持以“以展宣遺、以傳興遺、以創活遺”構建多元化非遺傳承體系。依托文化館、非遺展示館、鄉鎮綜合文化站為平台,加大官港民歌、文南詞、“六獸燈”等非遺項目的傳承展演﹔開展非遺志願者招募工作,走訪相關非遺項目和傳承人20余人。實施非遺“名師帶徒”培訓項目,完成第六期“名師帶徒”工程驗收工作,第七批“名師帶徒”項目開啟學習周期。召開何氏泥塑傳承與保護研討會,開辦泥塑技藝培訓班,進行資料調查挖掘等活動。推動實施白笏章氏詩詞吟誦文獻整理與研究﹔將非遺與旅游宣傳有機結合,建立省級傳承基地2個,即官港鎮新溪村“六獸燈”基地和木塔鄉木塔村“平安草龍燈”基地。
“保護和傳承非遺,就是要把這種蘊藏於其中的古老而深沉的文化因子激發出來,與現代生活結合、與時尚結合,讓非遺不再是‘活在文化館裡的古董’,而是成為‘活’在當下、‘活’在當下的一種存在。”縣文旅局局長王茜說道。
下一步,東至縣在非遺傳承過程中,將依托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縣域經濟,重點扶持一批非遺推廣研究企業和平台﹔將加大非遺傳承人才培養,構建復合型文化遺產人才培養機制﹔通過政府主導、市場調節、創新機制,摸索出一條以非遺傳承保護促進鄉村振興的好路子,讓非遺在產業融合中煥發持久生命力。(葉金華 方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