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政在行動

合肥以生態“智治”護碧水藍天

2024年02月20日08:55 | 來源:安徽日報
小字號

  去年以來,合肥市圍繞數字生態文明建設工作要求,搭建生態環境智慧管理體系,不斷提升環境治理現代化水平。去年1月至10月,全市空氣質量優良率達85.4%,優於全省平均水平。去年前三季度,董鋪水庫、大房郢水庫等40余個已監測的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均達到或優於Ⅲ類標准,達標率100%。

  監測更完備,搭建實時、實景的數字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合肥以科技創新為引領,運用物聯網技術構建相對完善的天地空一體化立體生態環境監測網,充分發揮“電子哨兵”技術支撐作用。其中,水環境方面,建成地表水水質自動監測站點178個,覆蓋全市主要河流、湖泊、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已形成自動監測為主、手工監測為輔的地表水水質監測體系﹔在環巢湖重點河流設置283個視頻監控點,並將衛星遙感技術與水華遙感監測、黑臭水體監測等場景相結合,為決策提供技術支撐。大氣環境方面,全市已建成22個空氣質量自動監測標准站、133個大氣小型標准站,226個秸稈禁燒高空遠程視頻監控點等。輻射環境方面,在全省率先建成放射源在線安全監測監控系統,搭建放射源在線監管平台,包含37套輻射劑量在線監測設備,覆蓋24家重點核技術應用單位,實現254枚Ⅳ、Ⅴ類放射源在線監測。

  管理更有力,搭建聯通、聯動的生態環境大數據資源管理體系。合肥市建設生態環境大數據資源管理中心,實現所有生態環境監測數據“全面接入”、監控畫面“一屏集成”。橫向推動環境數據資源跨部門、跨層級、跨區域共享交換,無縫對接氣象、水利、交通等部門,接入工地揚塵、雨污管網、氣象信息、城市空間信息等相關數據,打破“數據孤島”。目前接入中心各類生態環境信息系統近40個,對接巢湖管理局、城鄉建設局、水務局等部門共享數據,總接入量達21億條,做到海量、多源、異構的環境數據縱橫貫通。

  應用更深入,搭建精准、科學的生態環境智慧化場景應用體系。建立巢湖水環境智能決策模型體系,利用數字技術實現河道遠期水質改善的場景預測模擬以及突發性污染事件模擬,對斷面水質、污染負荷進行綜合分析、預測,實現水質智能實時監控和預警。構建“慧”治藻應用場景,充分運用衛星遙感等技術,整合多部門各類數據,實現對巢湖藍藻水華的預警預報,精准管控其變化趨勢。構建“天地空”一體化大氣環境計算模型體系,通過建設人工智能預報模型、污染特征分析模型、機動車排放業務指標模型、大氣環境評價分析模型,對全市大氣質量數據進行深度挖掘,提升大氣污染防控預警能力,推進大氣環境精細化管理。

  該市生態環境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后將繼續緊緊圍繞合肥市數字生態文明建設工作要求,加快構建智慧高效的數字生態文明體系,實現環境科學決策評估,運用數字化治理技術推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許蓓蓓)

  ·編后·

  合肥市借助科技創新優勢,將先進的科創成果和技術手段運用到生態治理中,具體實踐中堅持全局觀、系統觀,下好生態“智治”一盤棋,聚焦監測、管理、應用多個環節進行了一系列嘗試和探索。

(責編:黃艷、金蕾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