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市人社局:深化改革創新舉措 聚力培育壯大專業技術人才隊伍
近年來,馬鞍山市人社局按照省、市人才工作部署要求,聚焦服務促進全市產業發展,進一步解放思想,主動探索創新,聚力培育壯大產業人才隊伍,為新時代馬鞍山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服務發展大局,集聚培養青年俊才
堅持“四個面向”,全力招引高校畢業生、博士后等優秀青年人才,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源頭活水。
推進博士后工作站高質量發展。圍繞主導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全力推動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創新實踐基地建設,2023年全市新增省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1家、新引進博士后40人,累計建有博士后工作站57家、在站博士后達126人。承辦全省第二屆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吸引百余名博士后、388個項目參賽﹔組織該市省賽獲獎選手參加全國第二屆博士后創新創業大賽,2人分獲創新組、創業組銅獎。
全力招引青年人才。線上與智聯招聘合作搭建雲端招聘平台,線下開展“才聚詩城高校行”“千企萬崗位進校園”系列專場招聘活動,全力招引高校畢業生來馬留馬就業創業。2023年全市共組織開展線上線下專場招聘活動83場,收到來自全國2500余所高校畢業生投遞簡歷8.39萬份。
實施項目育才。圍繞結構調整和產業發展需求,大力實施人才項目,集聚培育了一批高水平、復合型高端人才。實施本土人才培養“1221”工程,評選認定市突出貢獻人才2人、市學術和技術帶頭人50人。
創新培育模式,打通產才融合通道
為培育更多適應主導產業和戰新產業發展需要的工程技術人才,在省人社廳的全力支持指導下,馬鞍山市人社局與市內3所本科高校合作,試點推進建設產業工程師學院,著力打通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的融合發展通道。
創新辦學運行機制。按照“政府主導、部門參與、學校主體、服務企業”的思路,出台試點高校產業工程師學院建設實施意見,成立由市政府分管市長牽頭的工作專班,市財政每年安排1000萬元產業工程師學院建設專項經費。試點高校均成立專門管理機構,選擇人工智能、機器人工程等近20個專業,推進產業工程師培養。
創新人才培養機制。產業工程師學院突出工程實踐能力、設計能力、創新能力訓練,實施教學課程改革,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推動教學內容與職業標准對接、人才培養與企業實踐深度融合,努力培育企業“拿來即用、用得順手”的技術人才。
創新職稱評審機制。指導高校制定工程師學院應屆畢業生職稱評審標准和實施方案,公正、客觀開展評審。兩年來,產業工程師學院共有530名畢業生經評審認定獲得中初級專業技術資格,其中,工程師13人、助理工程師86人、技術員431人,成為全國首批擁有學歷、學位、專業技術職稱“三証”齊全的應屆畢業生。
堅持破立並舉,完善人才評價體系
持續推進完善人才評價機制改革,不拘一格評價使用人才,著力構建“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人才發展格局。
深化職稱制度改革。充分發揮人才評價的“指揮棒”作用,全市設立30個職稱評審委員會,全年通過職稱評審、認定和專業資格考試,新晉升職稱專業技術人才1.15萬人。
下放評審權限。經省人社廳批准,在市內3所高校創新設立工程系列中初級職稱評審委員會,打破資歷限制,讓一批優秀畢業生脫穎而出。推進設立2家民營企業工程系列中級職稱評審委員會,真正做到“讓用人的評人、評人的用人”。
創新評價機制。堅持“破四唯”與“立新標”並舉,積極探索建立特殊技能人才評價機制,賦予38家重點企業評價自主權、1829人破格取得了高級工以上技能等級証書,有力地激發了技能人才隊伍發展活力。
持續創優生態,傾力服務保障人才
致力讓人才“引得來”“留得住”,堅持優服務、提效能,積極營造引才育才聚才良好氛圍。
實現“一網通辦”。堅持數字賦能,上線運行“詩城英才”綜合管理服務平台2.0版,實現人才項目不見面申報、“背靠背”審核,不斷提升人才服務信息化水平和服務效能。
實施“一卡優享”。牽頭發放馬鞍山市“優才卡”,面向引進高層次人才發放“優才卡”,常態解決高層次人才醫療就診、子女入學等關鍵小事,及時解決人才個性化需求。
實行“一窗辦理”。設立專門服務窗口,歸結人才服務事項,統一受理人才配偶就業、落戶安居等15個服務項目,實現“一窗受理、一站式辦結”,全年認定“駿馬”工程青年人才、“驥馬”人才6300余人,並及時兌現人才獎補資金,人才滿意度、獲得感持續提升。(葛慧榮)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