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縣區傳真

合肥蜀山的他們,讓科技遇見美!

2024年01月10日11:02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楊遠帆(右一)和團隊成員。

楊遠帆(右一)和團隊成員。蜀山區委宣傳部供圖

科學家的實驗室裡有什麼?碳量子點長什麼樣?陣列式大口徑激光雷達有什麼作用?

對於大眾來說,科學像是一位遠方的客人,熟悉而又陌生。有沒有人能夠將微觀的實驗過程、晦澀難懂的學術原理直觀易懂地呈現呢?

在“科大硅谷”蜀山園科創驛站科大站裡,一個年輕的研發團隊日夜攻關,用可視化的技術,將陌生又遙遠的前沿科學,變成一幅幅生動真實又充滿藝術感的圖像、影視作品。

楊遠帆展示《Nature》刊登的中國科大碳60成果的可視化視頻。蜀山區委宣傳部供圖

楊遠帆展示《Nature》刊登的中國科大碳60成果的可視化視頻。蜀山區委宣傳部供圖

楊遠帆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21級能源動力專業的在讀博士,他的另一重身份是安徽昇科文化科技有限公司的創始人。

2022年,楊遠帆入駐“科大硅谷”蜀山園科創驛站科大站,開啟了自己的創業生涯,跨界探索科學與藝術的融合之美,為科研院所提供科學成果和大科學裝置的可視化包裝。

中國科學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的裡德堡原子平台。

中國科學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的裡德堡原子平台。蜀山區委宣傳部供圖

科學可視化,通俗來說就是將科學原理以及大科學裝置等用圖像、視頻、AR、VR等視覺技術呈現出來,把晦澀難懂的科學理論用淺顯易懂且極具美感的形式介紹給普通大眾。

“科學可視化價值巨大,可以很好地推廣和普及科技知識、科學方法、科學精神,能讓‘神秘’的科學走出實驗室,讓‘高端’的科學走入尋常百姓家,是一件非常有意義且值得去做的事情。”楊遠帆介紹,科學可視化是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團隊核心成員70%都是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交融了文理藝術多個學科,可以快速理解實驗室、企業高精尖技術背后的原理,再用藝術手段將晦澀的科學原理通過易懂的方式傳播給大眾。

團隊拍攝的超導股線可視化圖片。

團隊拍攝的超導股線可視化圖片。蜀山區委宣傳部供圖

日前,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藝術與科學研究中心組織的“當科技遇見美·IN THE LAB攝影展”在安徽省美術館舉辦,其中多數展品由楊遠帆團隊拍攝,展品以展現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及中科院實驗室內部的科研儀器與科研成果為主,向觀眾呈現了平時難以窺見的科研實驗室及超級計算、深空探測等多個前沿科學領域的研究成果。“我們就像是科學‘翻譯官’,幫助高校院所、企業在學術會議、路演展示、技術發布等場合更真實、美觀地展示科研成果,起到一鳴驚人的效果。”楊遠帆說道。

楊遠帆和團隊成員Sahaza Delis在中國科學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進行拍攝。

楊遠帆和團隊成員Sahaza Delis在中國科學院微觀磁共振重點實驗室進行拍攝。蜀山區委宣傳部供圖

在學校雙創學院的推介下,團隊成功入駐“科大硅谷”蜀山園科創驛站科大站,距離校園僅一路之隔,“驛站不僅減免了一年租金,還為我們提供各類服務,也享受到了‘科大硅谷’的創業政策。”學校給了這個年輕的創業團隊很好的平台,而蜀山區的創業環境、創業政策更是激發了這群年輕人的干勁。“團隊吸引著志同道合的年輕人們一起探索未知世界。從最初的幾個人到現在16人,既有留學歸國的研究生,也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研究生。”楊遠帆希望在合肥這片科創的沃土上,利用團隊的優勢,講好科學和科學家們的故事。(郭如琦 周瑩瑩 詹偉偉)

(責編:黃艷、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