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地市新聞>>蚌埠

跨越2023·蚌埠答卷丨綠色發展 蚌埠“上新”

2023年12月26日14:15 | 來源:蚌埠發布
小字號

5月27日,秸稈深加工產業發展大會暨中央、省市媒體蚌埠行活動舉行,豐原集團成功實施了秸稈制糖聯產黃腐酸有機示范線,全面打通了由秸稈轉化為聚乳酸的全產業鏈生產技術﹔

8月,在省扎實推進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大會上,“靚淮河”工程榮獲安徽推進長三角地區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十佳”創新案例。還被生態環境部作為地方扎實推進“十四五”生態環境領域重大工程的典型案例予以推介,成為“河湖親清兩岸綠”的美麗生態樣板﹔

10月,蚌埠市延安路淮河大橋及接線工程開工動員會在淮河北岸舉行,吹響了蚌埠從“跨河發展”邁進“擁河發展”的號角﹔

10月,龍子湖幸福河湖建設全面啟動。經過多輪比選,蚌埠市龍子湖成功列入第二批國家級幸福河湖建設名錄,全國僅15個,安徽唯一﹔

11月14日,蚌埠市委常委會學習踐行“四下基層”優良傳統,赴淮上區現場辦公,提出聚焦“擁河發展”戰略,加快實施“靚淮河”工程,大力推進延安路淮河大橋、司馬庄路淮河大橋、黃疃窯淮河大橋等建設,聚力打造淮河北岸新的城市組團,奮力實現擁河發展“三步曲”。

淮河蚌埠段,一灣碧水蜿蜒不息、波瀾壯闊,兩岸風光旖旎生機盎然﹔向南望去,龍子湖畔,藍天碧湖、挖機穿梭,勾勒出幸福河湖模樣﹔城市向北,經濟開發區動能煥新……

以綠為筆、以綠為底、向綠而行,今年以來,蚌埠全市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著力打造“自然生態綠水青山”,加快建設山水秀美的生態強市,全市生態環境質量穩定提升、持續向好。

以綠為筆

描繪美麗蚌埠新畫卷

冬日的蚌埠,天朗氣清。

登上建筑總高200米的匯金國際大廈頂層俯瞰珠城,淮河兩岸欣欣向榮,一幅宜居宜業宜游的現代化生態城市的壯美圖景盡收眼底。

“剛跑完3公裡,邊跑邊欣賞淮河美景,神清氣爽!”傍晚,夕陽照在開闊的水面上,波光粼粼。淮河兩岸,休閑鍛煉的居民愜意自在,水與城、水與人,相映成景,家住淮上區陶然北岸小區的居民劉罡就是其中的一員。

“淮河是蚌埠母親河,穿城而過的‘城中河’將中心城區與淮上區及三縣分割兩岸,且由於沒有全面系統治理,岸線內外存在諸多短板和問題,一定程度上成為蚌埠加快南北協調發展的‘割裂帶’和‘減速帶’。”對於水和城的關系,蚌埠靚淮河水利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冉凡榮這樣闡釋。

時間回溯,2021年初,市委、市政府高瞻遠矚,將“靚淮河”工程作為工作主線之一,按照“問題導向、統籌兼顧、系統治理”思路,大手筆推進淮河蚌埠主城區段防洪交通生態綜合治理工程,打造“堤固、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的城市中心公園,推動蚌埠從“跨河發展”向“擁河發展”轉變。

去除沉疴,煥發活力。從“治”到“靚”,一字之變,讓飽受水患之苦的兩岸人民真切感受了淮河的魅力。今年8月,在安徽省扎實推進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大會上,“靚淮河”工程榮獲安徽推進長三角地區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十佳”創新案例。還被生態環境部作為地方扎實推進“十四五”生態環境領域重大工程的典型案例予以推介,成為“河湖親清兩岸綠”的美麗生態樣板。

擁河發展

重塑城市發展新格局

有山必有水,有水必有橋。今年10月,蚌埠市延安路淮河大橋及接線工程開工動員會在淮河北岸舉行。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延安路淮河大橋的建設吹響了“珠城”蚌埠從“跨河發展”邁進“擁河發展”的號角。

擁河!擁河!全市上下凝聚共識,聚焦“擁河發展”戰略,加快實施“靚淮河”工程,大力推進延安路淮河大橋、司馬庄路淮河大橋、黃疃窯淮河大橋等建設,聚力打造淮河北岸新的城市組團,奮力實現擁河發展“三步曲”。

今年8月以來,市黨政代表團馬不停蹄赴上海、寧波等地考察學習,並且對標上海黃浦江、杭州錢塘江等地沿江沿河發展,著手制定淮河北岸城市組團發展規劃。

11月14日,蚌埠市委常委會學習踐行“四下基層”優良傳統,赴淮上區現場辦公,要求淮上區緊抓機遇,進一步加大各重點項目實施力度,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創新模式、“一橋一景”,不斷完善城市功能配套,持續提升城市品質品位,加快打造淮河北岸新的城市組團,為推動蚌埠“北岸擴容”貢獻更大力量。

“推進‘一河兩岸、擁河發展’,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推進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然要求,也是貫徹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市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向綠而行

提升城市發展“含綠量”

華燈初上,蚌埠體育中心宛若一條巨龍,閃耀在城市南部。其屋頂裝置的3444塊光伏發電玻璃,發電量可以滿足場館內所有的照明、消防用電。

領先的新材料技術,催生出蚌埠獨樹一幟的光伏建筑一體化。作為安徽省首批光伏建筑應用試點城市,蚌埠市近年來大力推進光伏建筑一體化建設,並集聚科研機構和相關企業力量,著力打造了一批光伏和新能源領域新技術新產品。

在固鎮經濟開發區,以玉米和秸稈為原料生產的聚乳酸纖維制品,走向千家萬戶。珠城大地上,綠色生產方式加快形成,綠色產業發展勢頭良好,正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

在工業園區,綠色也在上演著一場革命。蚌埠市探索創新開展“環保體檢+環保管家”園區環境管理模式,對全市5個省級及以上開發區進行全覆蓋專項體檢,引入高水平環保管家團隊駐點服務園區。建立覆蓋化工園區、飲用水水源地、國省控監測點位、放射源和射線裝置、尾礦庫等重點區域、場所的常態化制度化環境風險管控體系。

來自市生態環境局的數據顯示,蚌埠市空氣環境質量6項評價指標全面改善,PM2.5、PM10平均濃度及優良天數比例實現“兩降一升”,截至11月17日,全市PM2.5平均濃度34.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0.3%﹔PM10平均濃度62.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0.9%﹔優良天數比例81.3%,同比上升1.9%。前三季度,全市國考斷面水環境質量改善程度位居全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第28位,全省第1位。

一串串鮮活的數據、一個個煥新的場景,彰顯今年以來蚌埠市綠色發展取得的積極成效,照見發展向綠、動能轉化的堅實步伐,繪就出山水秀美的生態強市美好藍圖。(來源:蚌埠日報社 融媒體記者:楊露露 文 陳昂 圖)

(責編:范曉琳、金蕾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