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地市新聞>>合肥

水清否,岸綠否,群鳥飛舞紛作答!

2023年12月22日17:06 | 來源:合肥在線-合肥日報
小字號

“讓巢湖成為合肥最好的名片。”“最好名片”一直是合肥生態治理的關鍵詞。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

近年來,合肥全面實施碧水、安瀾、生態修復、綠色發展、富民共享“五大工程”和點源、線源、面源、內源“四源同治”,巢湖綜合治理成效“看得見”“聞得到”,這張“最好名片”越擦越亮。今年上半年巢湖全湖水質均值達到III類,創1979年有監測記錄以來的最好水平,沿湖藍藻無異味,珍稀候鳥越來越多。合肥正執“生態畫筆”,繪就高質量發展鮮明底色。

巢湖湖濱國家濕地公園。葉玉庭攝

巢湖湖濱國家濕地公園。葉玉庭攝

湖水清

巢湖是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宛如一顆明珠鑲嵌在江淮大地。

合肥以包公精神鐵腕治污,以愚公精神久久為功,推動管理體制實現系統性重塑,巢湖綜合治理水平實現整體性提高。

在流域經濟快速發展和人口急劇增長的背景下,巢湖水質卻逐步趨好。

據合肥市生態環境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與2022年同期相比,巢湖東、西半湖和全湖主要污染物總磷和總氮均下降。今年上半年,湖區水質均值達到III類,創1979年有監測記錄以來的最好水平。

環巢湖大道美景。全媒體記者 郭如琦 攝

環巢湖大道美景。全媒體記者 郭如琦 攝

大湖治理向來是世界難題,合肥用了十余年的生態實踐,探尋出一套大湖治理方案。

想要把巢湖治理好,關鍵在於處理好城與湖的關系。從衛星雲圖上可以清晰看出,合肥一共有39條一級支流匯入巢湖。

“治湖先治河,治河先治污,治污先治源”,巢湖污染,問題在湖裡,根子卻在岸上。為此,巢湖綜合治理系統實施“五大工程”,堅持“四源同治”。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治理,巢湖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2023年1∼11月,合肥市20個國考斷面全部達標,達標率100%,國控斷面達標率自2020年達到100%以來一直穩定保持全面達標。

目前,巢湖出湖入江水質保持優良,平均每年向長江輸送40億方Ⅱ類水,為長江大保護作出了貢獻。與此同時,巢湖連續三年實現藍藻無異味,且2023年首次發生明顯藍藻水華現象日期較2022年顯著推遲,巢湖藍藻累計水華面積同比下降8.6%。

群鳥舞

鳥兒是生態環境的風向標,水鳥更是濕地生態系統健康狀況的重要指示物種。隨著大湖治理成效日漸顯現,巢湖吸引了成千上萬的候鳥來此棲息、越冬。

位於巢湖沿岸的廬江縣盛橋鎮神墩村,成群的東方白鸛在此休憩、覓食。全媒體記者 張大崗 攝

位於巢湖沿岸的廬江縣盛橋鎮神墩村,成群的東方白鸛在此休憩、覓食。全媒體記者 張大崗 攝

12月16日,在巢湖十八聯圩濕地發現新鳥種斑臉海番鴨,這是該鳥種首次現身巢湖,它也“榮幸”地成為本年度環巢湖記錄到的第287種鳥。

鳥兒紛至沓來,讓全國眾多“追鳥人”慕名而來,巢湖的美也隨之聲名遠播。

有一位來自深圳的鳥友,他的名字叫kent(自然名)。他聽說巢湖有很多珍貴的鳥,就不遠千裡來到這裡一觀究竟。利用周末時間,他在十八聯圩濕地用鏡頭記錄下了一群群鳥兒飛舞的身影。“感謝合肥為候鳥保留了寶貴的棲息地。”他在巢湖觀鳥后感慨道。

為候鳥保留了寶貴的棲息地,這對於保護生物多樣性來說是極其重要的。隻有提供適合它們生存的環境,守護好這一大片濕地,才能留住鳥兒,吸引更多的珍稀候鳥,從“稀客”變“常客”。

2023年12月8日,在肥東縣十八聯圩生態濕地,成群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白琵鷺正在飛翔。

目前,環湖有記錄植物升至657種,鳥類達300余種。去年秋冬季節,合肥就記錄到2000余隻“鳥中國寶”東方白鸛遷徙過境。特別是2022年11月26日,上千隻東方白鸛遷徙過境巢湖,蔚為壯觀。去年合肥還記錄到9000余隻紅嘴鷗,另外,黃胸鹀、白鶴等珍稀“國寶”也越來越多。

畫卷展

如今的巢湖,隨處可見一幅幅“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畫卷。

2022年7月底,環巢湖十大濕地全面建成。俯瞰,環巢湖十大濕地如同一塊塊翡翠“串珠成鏈”,筑起環巢湖水生態、水安全屏障。也是在這一年,合肥被評為“國際濕地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2年、2023年,巢湖流域“山水工程”績效考核在自然資源部通報中連續兩年排名第一,這些都預示著巢湖的生物多樣性逐漸恢復,巢湖生態“顏值”越來越高。

經濟發展上,從2012年的4167.98億元增加到2022年的12013.1億元,其間,合肥GDP總量跨越了八個千億元台階。今年上半年,合肥市GDP總量位居全國第19位,創歷史同期最好位次。

合肥用事實証明,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可以同時發力、共生共榮。

城湖共生,人水和諧,從來就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會一勞永逸,合肥正在用“堅定”與“誠意”,不斷書寫著久久為功的新篇章,精彩呈現“最好名片”。(記者 張夢怡)

(責編:劉穎、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