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征程·江淮行丨池州石台:提升“硒”引力 顏值變價值

11月26日,《風起秋浦河》在安徽池州市石台縣完成全片取景拍攝,順利殺青。在近20天拍攝期裡,演員張秋歌對石台自然生態之美贊不絕口,“石台民風淳朴,熱情善良,人好、景好、生態更好,美得猶如仙境,希望通過這部電影,讓全世界都知道石台的美。”
雖地處皖南山區深處,池州市石台縣近年來依托富硒產業和生態資源,深入實施“+旅游”戰略,全縣秀美的山水風景和“富硒、負氧”兩大特色資源頻頻出圈,石台也成為安徽乃至蘇浙滬地區居民休閑旅游“后花園”。
俯瞰大演鄉。何清攝
豐富“硒”產業,提升“硒”引力
經歷春夏秋連續三季度九個月旅游旺季后,位於石台縣仙寓鎮大山村民宿“珍硒山庄”終於可以“歇歇腳”了。
自2017年返鄉創辦民宿以來,陳珍的電話每天都響個不停,“除了冬天,客房基本天天都是爆滿,蘇浙滬客人大多自駕來石台康養,一住就是十天半個月。康養結束時,后備箱還要裝上大山村的富硒土特產。”陳珍介紹。
“最近兩年,大山村村容村貌煥然一新,不少村民都辦起民宿,吃上了‘旅游飯’。”石台縣文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大山村採取景區帶動、“公司+農戶”“合作社+農戶”整村推進方式,有序引導村民參與旅游開發,形成利益共享共贏模式。截至目前,該村有農家樂138家,食宿經營性年收入可達35萬元/家,輻射帶動周邊地區近80%的群眾參與鄉村旅游配套服務產業,農民收入顯著提高。
除了住宿、餐飲帶來的收入,以石台硒茶、石台硒泉、石台硒米等為代表的硒產品也成為當地的搶手貨。
石台縣山村風光。吳志剛攝
“富硒”是石台縣一大特色,也是吸引外地游客來石台旅游的重要因素。2022年初,石台縣被國家功能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專家委員會、中國營養學會、中國地質調查局等單位有關專家組成的專家組,評定為“中國生態硒都”。調查顯示,石台足硒富硒面積佔到縣域面積的83.94%,石台縣是安徽省唯一、全國為數不多的富硒地。
在石台縣中國生態硒都會客廳,詳細地展示著各類“石台硒品”,全縣依托“富硒產業”開發出硒茶、硒泉、硒米、硒菜、硒禽、硒蛋、硒餐、硒果等富硒土特產八大類100多個品種,過去一年裡,全縣硒產業綜合產值達到20億元。
依靠“硒”引力,石台縣將硒資源、硒產品作為旅游資源的特色和亮點,創新推出“富硒農旅+富硒文旅”融合發展模式,目前,全縣已初步形成富硒農業、富硒加工業、富硒康養三大產業格局,年接待國內外游客達900多萬人次,富硒康養業產值達6億元。
自行車騎手在石台縣騎行。吳志剛攝
筑牢生態基底,寫好“+旅游”文章
今年10月,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公布第二批安徽省全域旅游示范區名單,石台縣榜上有名。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1月,石台縣共接待游客1165.102萬人次、同比增長33.38%,實現旅游總收入92.25億元、同比增長36.02%。
文旅呈現井噴式發展背后,是石台縣深入實施的“+旅游”戰略,努力將“山水顏值”轉化為“發展價值”,努力培育休閑度假、運動健康、森林康養、紅色研學等多元文旅業態,促使全縣全域旅游邁上新台階。
每逢周末及節假日,仙寓山景區停車場總是停滿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車輛。丁長杰攝
牯牛降是石台縣最出圈的旅游景點,被譽為“華東地區最后一片原始森林”,森林覆蓋率高達97%以上,是首批“中國天然氧吧”之一。在保持優良自然風貌的同時,牯牛降景區圍繞生態康養、運動休閑、研學科普等產品業態,以“生態牯牛降、天然氧吧地”為主題特色,開辦了長三角康養旅游嘉年華、“皖美山水”騎行賽、非遺旅游節、登山節、潑水節等主題活動,在觀光之外,給游客帶來更多旅游體驗,景點文旅價值再次得到提升。
近年來,石台縣出台《關於做好“+旅游”文章努力打造高質量發展特色縣的實施意見》,就深化“全域旅游、全景石台”理念,優化空間布局,引領全域旅游發展,出台一系列助推全域旅游快速發展的支持保障政策。目前,全縣已成功創建省級特色小鎮3個、職工療休養基地4家,開工建設秋浦河文旅綜合體、希爾頓惠庭酒店等重點項目,加快打造秋浦河仙境風景廊道和白石古寨等民宿產業群。
石台縣委主要負責同志表示,石台縣將繼續圍繞旅游首位產業,以“原生態”“慢生活”“養生地”為主題,以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牯牛降5A旅游景區、仙寓山國家旅游度假示范區為抓手,統籌推進農業、林業、文化、康養、工業、交通、體育、水利等要素資源與旅游首位產業深度融合、聯動發展,奮力打造長三角重要旅游目的地和休閑康養地。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