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本網原創

十年“徽”煌丨淮上明珠 “蚌”發新輝

胡雨鬆 陳若天
2023年12月12日08:02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臨近傍晚,落日余暉洒向淮河,貨輪穿梭在粼粼波光之間。趁著天色未晚,住在淮河附近的居民邀上三五好友,在淮河兩岸新修的籃球場切磋球技。

悠悠淮河千裡,蚌埠是淮河在安徽境內唯一穿主城區而過的城市。蚌埠伴淮河而生,因產業而興。

作為安徽乃至全國聞名的老工業基地,蚌埠有著“淮上明珠”的美譽,這裡誕生了安徽省第一台冰箱、第一輛自行車和第一台收音機。

隨著產業升級迭代,傳統“老三樣”光環逐漸黯淡,但老工業基地留下的家底,卻成了蚌埠在新賽道上再出發的底氣。2023年6月,蚌埠市因“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力度大,支持傳統產業改造、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等工作成效突出的地方”獲得國務院督查激勵,成為安徽省唯一獲此殊榮的城市。

淮河風光。蚌埠市委宣傳部 供圖

淮河風光。蚌埠市委宣傳部供圖

二次創業,傳統行業跑出新速度

作為安徽省內老牌工業基地,蚌埠市淮河兩岸曾設立大量化工企業,西部城區成為助推城市經濟發展的心臟地帶。

隨著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保護要求日益提高,老工業區逐步暴露出產值低、能耗高、污染大等缺點,轉換新賽道、謀求新發展,勢在必行。

2014年起,蚌埠啟動西部城區重點生物化工企業退市進園工作,從選址布局到重建搬遷,過程極其漫長。老工業區搬遷帶來的短期陣痛不言自明,然而長遠來看,這也為入園企業提供發展新機遇。

走進安徽佳先功能助劑股份有限公司中控大廳,嵌在牆上的電子屏清晰地顯示著各類設備運行情況。這家土生土長於蚌埠的化工企業,在完成退市進園后已成為環保助劑生產研發行業“巨頭”。

俯瞰安徽佳先功能助劑股份有限公司廠區。人民網記者 陳若天攝

俯瞰安徽佳先功能助劑股份有限公司廠區。人民網記者 陳若天攝

“如果工廠還在老市區,完全不可能發展到今天的水平。”談到退市進園給企業帶來的變化,公司總經理李平打開話匣子,“老廠面積太小,設備擠在一起,想升級也沒空間。再加上地處老城區,很多化工原料物流運輸也有諸多不便。”

2020年8月,佳先股份率先退出老工業區,來到淮上區經濟開發區,半年后,新園區工廠順利完成投產運營。“光是廠區面積,就是老廠4倍!”李平介紹,由於新廠生產自動化、機械化水平大幅提高,在用工人數沒有增加的情況下,產能已達到老廠兩倍有余,主產品二苯甲酰甲烷和硬脂酰苯甲酰甲烷2022年總產值1.8億元,成為歐盟、東南亞和北美地區等化工大廠的“搶手貨”。

安徽佳先功能助劑股份有限公司中控大廳。人民網記者 陳若天攝

安徽佳先功能助劑股份有限公司中控大廳。人民網記者 陳若天攝

精確到點,新賽道修煉新絕技

傳統行業忙著“二次創業”,蚌埠市在智能傳感設備制造、新型顯示產業等新賽道也闖出了一片天。

在蚌埠希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希磁科技”)生產車間內,手指甲蓋大小的黑色方塊,正源源不斷地從自動化生產線中生產出來。這一小小方塊,已成為新能源汽車、智能制造裝備等產業不可缺少的核心要件。

自2021年落戶蚌埠以來,希磁科技逐漸成長為國內磁傳感器垂直整合制造領域的頭部企業,其芯片設計、材料制備、晶圓制造、芯片測試、磁傳感器模組設計與生產等多項核心能力都處於國內領先地位。

在中國傳感谷內,已聚集了一批智能傳感制造企業。人民網記者 陳若天攝

在中國傳感谷內,已聚集了一批智能傳感制造企業。人民網記者 陳若天攝

“搬到蚌埠前,企業總部在寧波。”希磁科技負責人張弛是“新蚌埠人”,雖然來蚌埠不久,但對蚌埠有一種自然的親切感,“這裡工業基礎好,有很好的技術積累,對新興產業也很重視。”據張弛觀察,目前越來越多的智能傳感領域企業在蚌埠扎根,已形成聯系緊密、合作密切的上下游產業鏈,中國傳感谷發展規模不斷壯大。

和大多數老工業城市一樣,蚌埠同樣面臨著經濟增長緩慢、產業缺乏后勁等問題,亟須調整新賽道,找准新的增長點。“地方經濟發展必須求真務實,按經濟規律辦事,核心是產業發展規律。”蚌埠市委書記黃曉武分析表示,首先要基於本地資源優勢和外部發展形勢,對產業進行重新定位。

找准了優勢,看清了形勢,配合老工業城市當年打下的雄厚家底,城市未來產業發展方向也就能呼之欲出。

如今,蚌埠市提出在大力發展硅基生物基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生命健康、綠色食品、數字創意等六大新興產業的基礎上,集中攻堅突破新能源、新型顯示、智能傳感器、生物化工、汽車零部件五大產業集群,並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禹芯半導體生產車間內,技術員正在調試設備。人民網記者 陳若天攝

禹芯半導體生產車間內,技術員正在調試設備。人民網記者 陳若天攝

以智能傳感器產業為例,目前,蚌埠市已成為已形成智能傳感器設計、制造、測試、封裝和應用的完整產業體系,成為安徽省內唯一同時擁有集成電路及MEMS晶圓生產線的城市。蚌埠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董思敏介紹,目前傳感谷內已集聚智能傳感企業70余家,覆蓋產業鏈的上中下游,產業集聚力正在不斷增強。

同樣發展態勢良好的還有新型顯示產業,今年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首批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名單,蚌埠顯示模組產業集群成功入選。目前,蚌埠市新型顯示產業已形成“高純石英砂—高強度蓋板玻璃、超薄玻璃基板、柔性玻璃—ITO導電玻璃—觸摸屏—顯示模組—終端應用產品”的產業鏈雛形。

蚌埠淮河兩岸城市夜景。蚌埠市委宣傳部 供圖

蚌埠淮河兩岸城市夜景。蚌埠市委宣傳部供圖

擁河發展,城市迸發新活力

今年10月18日,淮河岸邊格外熱鬧。蚌埠市民期盼已久的延安路大橋,終於在這一天宣布開工建設。待到大橋建成后,蚌埠市區內將擁有9座橫跨淮河的現代化大橋。

從空間結構上看,長期以來,淮河南岸一直都是蚌埠市城市發展的重點。淮河在物理空間上成為蚌埠中心城區與淮上區及懷遠、固鎮、五河三縣之間天然屏障。站在未來城市發展的戰略高度,近年來,蚌埠市明確提出:“以淮河為中心,東西拓展、擁河環湖、南岸提質、北岸擴容”的總體思路,以“靚淮河”工程為紐帶,奮力推動蚌埠從“跨河發展”向“擁河發展”歷史性轉變。

隨著“靚淮河”工程的深入實施,淮河已成為蚌埠市民家門口一道靚麗的城市風景線,成為市民周末休閑散步的不二去處。

未來,淮河還能為蚌埠發展提供怎樣的能量?淮河北岸將有怎樣的變化?所有人都充滿期待。

雖已進入冬天,蚌埠港內仍是一片繁忙場景,大型貨車正忙著將一件件集裝箱運往泊位。作為淮河第一大港,得益於近年來淮河航運功能的改善,蚌埠港成為皖北地區功能設施最為優良、操作貨種最為齊全、輻射范圍最為廣泛的綠色港口,為打造蚌埠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奠定基礎。

“以前一講到淮河,往往想到的都是洪澇和治理。”作為跟淮河接觸最為密切的人,蚌埠港國際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磊對淮河有著特殊的期盼,“淮河如今安瀾,這對我們水運工作和城市發展,都有巨大好處。”

俯瞰蚌埠港。人民網記者 陳若天攝

俯瞰蚌埠港。人民網記者 陳若天攝

與此同時,皖北地區最大的“菜籃子”也日見規模,位於蚌埠市淮上區的合一冷鏈物流園和海吉星農產品物流園共同構成起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已實現年周轉量520萬噸,交易額達300億元。蚌埠市發改委主任陶廣生介紹,2022年蚌埠市獲批建設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對於穩定皖北地區、長三角乃至華東地區果蔬、肉類、水產品等市場供應,保障市民“菜籃子”安全豐足供給具有重要作用。

顯然,淮河北岸的開發,將再次鞏固蚌埠在安徽乃至長三角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地位。不僅如此,按照規劃,擁河發展的蚌埠,將在淮河北岸開發建設皖北零碳新材料產業園、寧波—蚌埠合作產業園和沫河口生物醫藥和精細化工產業園,淮河北岸也將吸納北岸三縣及皖北人口進城就業,未來形成人口規模達到60萬至80萬的城市組團,成為功能完善、風貌突出、宜居宜業,同時與蚌埠淮河南岸競相呼應的城市新區,充分帶動北岸乃至皖北地區“兩化”大提升,為振興皖北貢獻蚌埠力量。

按照擁河發展“三部曲”,蚌埠圍繞淮河將分步實施“靚淮河”工程、建設淮河大橋、打造淮河北岸城市組團等重大城市建設工程。“加快推進淮河北岸城市組團建設是一項歷史性任務,蚌埠市各級各部門要站在打造淮河生態經濟帶和皖北地區中心城市的高度,把淮河北岸城市組團建設與淮河兩岸土地利用、城市天際線打造等相結合,堅持產城一體融合,堅持人民城市理念,堅持綠色低碳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加快突破、產業與城市融合發展。”蚌埠市委書記黃曉武表示。

可以預見,開發后的淮河北岸將是城市發展新引擎,為蚌埠在新賽道上超車加速,提供強勁動能。隨著蚌埠“擁河發展”的深入推進,淮河以及淮河北岸更多功能將被“喚醒”,蚌埠市將再次在淮河的助推下,擁抱騰飛的新機遇!

(責編:關飛、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