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人民日報看安徽>>田先進

安徽野寨中學新考取軍校的二十名同學開啟軍旅生涯——

“把從軍報國作為人生追求”(守望·特別策劃)

本報記者 田先進 金正波
2023年09月05日08:1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 人民日報 》( 2023年09月05日   第 06 版)

《 人民日報 》( 2023年09月05日 第 06 版)

圖①:程彥杰。

范玲鳳攝

圖②:葉大山。

江 冉攝

圖③:余子妍。

受訪者供圖

野寨中學全景。

仰 燾攝

  2023年秋季學期開學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給安徽省潛山野寨中學新考取軍校的20名同學回信,對他們予以親切勉勵。

  位於大別山革命老區的野寨中學,國防教育特色鮮明。今年,該校有100多名學生報考軍校,其中20名分別被9所軍校錄取。日前,本報記者走進國防科技大學和野寨中學,採訪寫信的同學、同學家長及野寨中學的校長和老師,傾聽勤奮學習刻苦訓練、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故事。

  ——編 者

  擎旗自有后來人

  “在軍校這個大熔爐中成長成才”

  ——學生葉大山

  秋高氣爽,天高雲淡。9月1日,正值國防科技大學建校70周年,校園內紅旗招展、花團錦簇,洋溢著濃郁熱烈的校慶氛圍……

  “勇擔時代重任,銳意開拓進取,大力培養高素質專業化新型軍事人才”。看到國防科技大學2023級學員葉大山時,他正和同學們簇擁在一起,認真學習習近平主席致國防科技大學建校70周年的賀信……

  “一封賀信,一封回信,深感使命光榮!”這幾天,對於畢業於潛山野寨中學的葉大山來說,意義非凡。就在前幾日,他和同學們收到了習近平主席的回信。

  談起報考軍校的初衷,葉大山掰著手指頭數了個“一二三四五”:受正在服現役的舅舅影響、將軍校友的返校宣講、高中校園宣傳欄裡充滿“軍味”的海報……但直接點燃他心中那團“星火”的,還是三年前潛山野寨中學校長徐漢夫飽含深情的演講:“中國人民經過不屈不撓的浴血奮戰,打敗了日本軍國主義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在高一開學典禮上,校長帶他們來到校園裡的抗戰陣亡將士紀念塔前,講述先烈們英勇赴死的悲壯故事。

  “從教學樓到食堂,這座紀念塔是必經之地!”葉大山說,每每路過此處,心底總會涌起一股別樣的情愫﹔高三那年,高考的壓力很大,他經常來紀念塔走一走、轉一轉,每每想到先烈們,他就會振作起來!

  同時鼓舞他的,還有與同學約定的“同向而行”。余建賢是他的中學同學,同樣立志報考國防科技大學。“從軍報國,這點小累小苦不算什麼。”在備戰高考最難的日子裡,余建賢和葉大山相互鼓勵,最終兩人都如願考上國防科大。

  邁進軍校、穿上軍裝,每一次摸爬滾打,每一次汗流浹背,都是成長。新訓是一個挑戰自我、重塑自我的過程,葉大山感觸頗深,“因為軍姿站不好,一天要被班長批評三回。”每次回到隊裡,葉大山對著軍容鏡,邊回憶班長指出的問題,邊調整動作。

  入校三周,比學趕超、咬牙堅持,葉大山被評為“訓練之星”﹔短短三周,他認識到,考上軍校只是“萬裡長征第一步”,隻有把每一件事做好,才能走向更遠的未來。

  “漫步校園,林蔭道兩旁,豎立著一個個院士燈箱、優秀畢業學員燈箱,激勵著一代代學子﹔實驗室、圖書館、教室裡,深夜時分,常常燈火通明……”葉大山說,在這裡求學深造,更應該鑄牢忠誠品格,盡快完成從地方青年到軍校學員的轉變。

  “丹心從來系家國,擎旗自有后來人。”這是葉大山寫在筆記本扉頁的話,“我一定會沿著習近平主席指引的方向,把從軍報國作為人生追求,努力在軍校這個大熔爐中成長成才,為母校增光添彩!”葉大山擲地有聲地說。

  攜筆從戎正當時

  “希望他在追求夢想的路上永不停歇”

  ——老師范玲鳳

  “真心為孩子們自豪、驕傲!”提起習近平主席的回信,野寨中學2023屆高三307班班主任范玲鳳難掩喜悅:今年高考,她所帶的班級共有4名學生考上軍校,其中的程彥杰給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程彥杰家境並不富裕,父親之前在外務工,后來遭遇變故,便回到老家做點小生意﹔母親照顧家庭,生意忙時,也幫丈夫搭把手,“程彥杰父母文化程度不高,學習隻能靠他自己努力。”范玲鳳說。

  剛剛進入野寨中學時,程彥杰的成績隻排在班裡第三十三名,當時全班47人﹔沒想到暗自發奮的他,很快便一鳴驚人!

  “高一一次考試,他發揮得非常好,考了全班第一。”范玲鳳說:“孩子平時學習踏實努力,從那之后,成績就沒掉下來。”

  熱心是程彥杰的另一個特點。“作為化學課代表,理綜是他的強項﹔課間時,經常能看到有同學向他請教問題,程彥杰總是熱心解答。”范玲鳳說:“老師還經常讓他晚自習時上講台講題,分享解題思路。”

  高一軍訓期間,范玲鳳發現,程彥杰特別喜歡穿軍訓服拍照,“天氣熱,太陽也大,大家被晒得黢黑,軍訓服也不合身,很多孩子都不願被拍。”范玲鳳笑著說,“程彥杰是個例外,每天軍訓結束后,都讓老師用手機幫他拍,要拍好幾張才行。”

  在程彥杰父母眼中,軍人是“堅毅”“忠誠”的代表﹔再加上老家有不少從軍的老鄉,教育孩子好好學習、報效祖國,便成了父母最大的心願。在野寨中學三年,學校的國防教育特色,不僅讓程彥杰了解了國防知識,更堅定了他攜筆從戎、投身軍旅的信念。

  “高三開學沒多久,有軍校來招生,程彥杰是班裡最積極的那名同學。”范玲鳳回憶。

  2022年6月,野寨中學87屆校友、國防科技大學副校長陳金寶回到母校,做科技強軍勵志講座。“陳校長回憶起求學生涯的點滴,尤其是克服種種困難、投身國防科技事業的歷程。”范玲鳳說,講座結束后,程彥杰第一時間找到她,表達了自己“非軍校不上”的決心。

  如今,程彥杰已在陸軍工程大學開啟人生新篇章,“希望他在追求夢想的路上永不停歇,早日學成本領,為國防事業作出自己的貢獻!”范玲鳳說。

  青春無悔報國志

  “孩子不僅完成了自己的夢想,也實現了家族的夙願”

  ——家長丁小明

  身高一米六,體重90斤,在很多人眼裡,余子妍的身體條件似乎很難上軍校。然而,在今年的高考中,余子妍以650分的好成績被海軍軍醫大學錄取。“從野寨中學到軍校,孩子不僅完成了自己的夢想,也實現了家族的夙願。”余子妍的媽媽丁小明說。

  余子妍從小就成長在一個軍旅氛圍濃厚的家庭中。“孩子的外公就是軍人,另有3個與我同輩的親戚有從軍經歷,還有親戚是現役軍人。”丁小明說,“孩子外公總愛回憶從軍往事,開玩笑‘責備’我沒考軍校,以此激發余子妍參軍報國。”

  每逢春節,當一大家子人吃團圓飯時,余子妍就會鬧著要看親戚們的軍裝,聽他們講最近在軍營裡發生的事。“耳濡目染,一顆從軍報國的種子在孩子內心發芽……”丁小明感嘆。

  2020年秋季,余子妍進入野寨中學。丁小明說:“參觀完校內的忠烈祠,孩子回家后十分激動,自己翻閱書籍、上網搜索,非要把先烈的故事講給我聽……”

  高考結束,去合肥參加體檢時,有人問余子妍:你這麼瘦小,當兵那麼辛苦,能堅持住嗎?余子妍立馬回復:“我身體素質好著呢,在學校可是長跑健將!”

  說這話,余子妍底氣十足!丁小明介紹,每年學校運動會,余子妍都會報名長跑,原以為女兒是“重在參與”,沒想到,她會在晚自習后一個人訓練。“圍著操場跑5到10圈,一直持續到比賽開始,爸爸每次就在校門口等著﹔我們勸她不要這麼拼,但孩子就是這麼個性格。”丁小明說,“家裡光是長跑的獎牌,就有好幾個。”

  今年報志願,余子妍的選擇讓父母熱淚盈眶:原來,她一直記得外公年輕時就在上海服役,如果選擇其他學校,可能專業更心儀,但她想為外公創造機會重返上海,回到他曾經奮斗過的地方,再看一看……

  20名同學給習近平主席寫的信,是余子妍和程彥杰從野寨郵政局寄出的。丁小明說,“希望孩子刻苦訓練,努力成為一名優秀的軍人,報效國家。”

  蒼鬆翠柏護英烈

  “高考宣傳欄上,考入軍校的學生排在最前面”

  ——校長徐漢夫

  天柱山下,潛水岸邊,蒼鬆翠柏,潛山野寨中學便坐落於此。近年來,一批批畢業生從這裡邁入軍校,投身國防……

  9月3日一大早,野寨中學廣場上擠滿了師生,大家神情庄重,面向抗戰陣亡將士紀念塔宣誓。“我們特意把高一新生開學典禮放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這一天,目的就是讓孩子們牢記英烈,弘揚革命精神。”徐漢夫說。

  1943年,為永久紀念抗日陣亡將士,皖鄂兩省13縣知名人士發起倡議,在天柱山麓野人寨修建陵墓,安放985名抗日英烈的遺骸。為保護陵園、培養將士遺孤及地方優秀青年,當地又在此開辦紀念學校,取“景仰忠烈”之意,始名“景忠中學”,后改為“野寨中學”。

  野寨中學前70年的辦學歷史中,陸陸續續為軍校輸送過不少優秀人才。為了更好地繼承愛國主義傳統,從2013年開始,野寨中學啟動“長城計劃”,努力將野寨中學建設成名符其實的國防人才基地。徐漢夫介紹,“長城計劃”來自校方和一批知名軍旅校友的共同倡議,通過系統舉辦軍事講座,組織軍事訓練,開展軍事夏令營、冬令營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尚武精神,為他們樹立熱愛國防、獻身國防的信念。

  在每一個與抗戰或紀念先烈有關的日子裡,學校都會舉行主題活動。“例如,7月7日組織學生為抗日陣亡將士墓碑描紅,9月18日舉行國旗下講話等。”徐漢夫說。

  此外,學校還設有“國勝長城獎”“國防七校獎”,用來獎勵、資助考上軍校或具有軍工背景高校的學生。“每年高考宣傳欄上,考入軍校的學生排在最前面,並且每個人都附一張照片和一段畢業感言。”徐漢夫說。

  2023年秋季學期,國防科技大學和野寨中學合作招收“國防科技育英班”,首期報名89人,招收51人,“長城計劃”再次向前邁出堅實一步。“我們一定按照習近平主席的殷殷囑托,以‘鑄牢忠誠品格,刻苦學習訓練,錘煉過硬作風’為目標,培養高素質專業化新型軍事人才。”徐漢夫說。

  (王濤參與採寫)

(責編:關飛、金蕾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