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漫水河,鄉村振興的“最美”打開方式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俯瞰漫水河鎮。劉玉才攝
巍巍大別山,五彩漫水河。
由合肥出發,經高速從霍山收費站駛出,再沿著國道一路向西,不消多時,便來到安徽省霍山縣漫水河鎮。
歷史上,小鎮因一條穿境而過的漫水河得名﹔今天,五彩斑斕的她正逐漸聞名。
漫水河是紅色的。
她的紅,體現在渾厚的紅色底蘊上——這裡是西鎮暴動的發生地,並為中國工農紅軍第11軍33師的組建輸送了大量有生力量。
她的紅,還濃縮在一個個小小的紅燈籠辣椒中。
燈籠椒喜獲豐收。劉玉才攝
夏末秋初,燈籠椒喜獲豐收,32歲的何申林忙得不可開交。在自家加工廠裡,他忙著收購種植戶送來的辣椒。辣椒經清洗后,交由父母腌制地方特產——燈籠泡椒。時不時,他還得兼顧開設的網店。
“形似燈籠色鮮紅,皮薄肉厚辣味中﹔青山綠水其間種,漫水河外大不同。”這是漫水河燈籠椒特質,它不僅是泡菜的優質原料,也可鮮食或制成辣醬,廣受消費者喜愛。
2021年,在外務工的小何返鄉創業,他把目光鎖定燈籠椒,銷售方式選擇了有別於父輩的電商。“今年燈籠椒收成好、品質好,我們計劃收購5萬斤。”何申林說,加上其他特色農產品,網店銷售額在150萬元上下。
記者獲悉,漫水河燈籠椒產業初具規模,通過集中種植示范,帶動全域種植2000多畝,惠及農戶1500余戶。
小何家的加工廠外,天空湛藍、滿山碧翠,與紅彤彤的燈籠椒相得益彰。
漫水河藥百合。吳芳攝
紅、綠、藍相間下的漫水河,還藏有一抹白色。
唐前兵,在漫水河從事藥用百合種植、加工30余年。盡管歷經多次市場行情波動,但他選擇堅守。“得益於大別山獨特自然環境,漫水河的藥百合干各項指標在業內領先。”老唐說,他的藥百合干,有1/3銷往國外。
8月底,老唐家藥百合干生產車間內,70多名工人正在剝片——鮮百合從地裡挖出后,要經過手工剝片、洗淨、蒸煮、烘干等環節,才能變成藥百合干。
據了解,藥百合經濟效益凸出。就拿今年來看,畝產2500斤,刨去成本后,每畝收入超2萬元。同時,它還能帶動農戶務工增收。“光剝片,我們今年就要發掉80萬元工資。”唐前兵說。
沉澱了歲月的漫水河,更是透著一股“古色”。
近年來,圍繞轄內千年歷史的茶馬古道,小鎮盤活閑置資源,做起了民宿文章。
每逢節假日或周末,鎮上的“漫宿·古橋人家”就一房難求。這座由鎮上原養老院和7棟民房改建的民宿,滿足了大家對田園生活的一切想象。
清晨,睡到自然醒﹔上午,到周邊採摘蔬菜瓜果﹔下午是“打卡”時間,這裡的古村、古道、古橋、古樹,營造出“小橋流水人家”的既視感。如果有興趣,甚至可以借用民宿大灶,做上一餐農家飯。
群山環抱的民宿。吳芳攝
打造民宿,不僅帶動當地旅游發展,還為鄉村和鄉親們的增收貢獻不少。民宿老板曹斌算了一筆賬:“每年的租金要付20萬元,另外,游客來了,誰不得帶點燈籠椒、藥百合干回去?”
紅色的燈籠椒、湛藍的天空、碧綠的山野、白色的藥百合、古色古香的民宿……五彩的背后,是漫水河邁向鄉村振興的底氣和實踐。
“圍繞鄉村振興總要求、特別是‘產業興旺’,我們一方面用好紅色資源、綠色生態,通過民宿帶動發展旅游﹔另一方面,我們積極推進燈籠椒、藥百合、林下黃精等特色農產品做優做強。”漫水河鎮黨委書記邱前東感慨地說,一系列舉措之下,老百姓的錢袋子更鼓了,漫水河的名氣更大了。
五彩的故事,還在延續。
眼下,位於鎮內的大別山(霍山)滑雪旅游度假區正緊鑼密鼓地建設著。這座規劃面積100畝、總投資超5億元的滑雪場是華東地區最大的滑雪項目。其中,一期項目將於今年12月完工對外營業。
屆時,五彩漫水河將再添“冰雪白”,小鎮的鄉村振興路也將走得更穩、更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