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本網原創

安徽寧國:向“新”而行“汽”勢勁

人民網記者 陳浩
2023年08月25日11:13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淡季不淡。8月份一般是汽車市場的相對淡季,但德特威勒密封技術(安徽)有限公司仍是滿負荷運轉。

這是一家位於安徽省寧國市的汽車零部件企業,生產的制動系統橡膠密封件佔據著全國40%的市場份額。近年來,考慮到新能源汽車進入井噴期,加上市場份額拓展步入瓶頸期,德特威勒向“新”而行。

“換道”成效,立竿見影。“新能源汽車使用電子元器件更多,對橡膠密封件需求更大。”德特威勒公司總經理徐加勇告訴記者,“今年,新能源汽車產品產值1億元,佔公司總產值20%,預計到2025年,這一比例能夠達到30%到40%。”

忙碌的德特威勒生產線。人民網記者 陳浩攝

忙碌的德特威勒生產線。人民網記者 陳浩攝

德特威勒的故事,是寧國汽車零部件產業順勢而為,向“新”而行的縮影。

寧國,一座地處皖東南的小城。以上世紀80年代寧國密封件廠(中鼎集團前身)成立為肇端,當地發展起汽車零部件產業。今天,在安徽汽車零部件產業版圖上,寧國無疑是最拔尖的縣域之一。

記者了解到,“拔尖”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

首先,產業規模不斷壯大,全市共有汽車零部件規模企業93家,今年上半年規模工業產值120億元,同比增長19%。其次,產業鏈條不斷延長,在當地,特色基礎材料—關鍵零部件—系統總成—整機的全產業鏈發展態勢已然形成。最后,頭部企業不斷涌現,它們中的中鼎集團,在2022年“全球汽車零部件供應商100強”榜單中,居第85位。

成績亮眼,但寧國人沒有懈怠。他們深知,在瞬息萬變的行業競爭中,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迅猛發展。7月,我國第2000萬輛新能源汽車在廣州下線。從生產第一輛新能源汽車到第1000萬輛,我國用了15年﹔而第二個1000萬輛,僅用時17個月。安徽層面,省裡明確提出加快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

在這樣的背景下,向“新”而行成為寧國政企的共識。

“近年來,寧國大力實施‘產業提升’‘規模再造’等行動,相繼出台《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發展規劃》《寧國市打造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新高地行動方案》《寧國市‘五大倍增’行動計劃》等文件,引導企業向新能源汽車等領域拓展,力爭集聚形成千億級的寧國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寧國市委副書記、市長杜德林說。

另一邊,像德特威勒這樣馳騁新賽道的企業還有很多。

距離德特威勒不遠的安徽拓朴思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內,新產品——車用空氣懸挂儲氣罐正在緊鑼密鼓地生產著。

“拓朴思是全球領先的車用氣門嘴、平衡塊生產企業。”據拓朴思副總經理鄭華文介紹,這些年,公司不斷轉型升級,其中,研制空懸所用的儲氣罐是重要一招,“目前,我們的空懸產品廣泛應用於國內主流新能源汽車品牌。”

天成電器生產的新能源汽車電加熱器。人民網記者 陳浩攝

天成電器生產的新能源汽車電加熱器。人民網記者 陳浩攝

嘗到甜頭的還有安徽省寧國市天成電氣有限公司,這是一家以家用電器電加熱器起家的企業。2018年,出於對新能源汽車市場前景的看好,天成電氣董事長馮志學決定,跨界生產新能源汽車所用的電加熱器。

“與燃油車不同,新能源汽車沒有發動機,冬天制熱隻能依賴電加熱。”馮志學透露,這兩年,相關產品產值一路飆升,“去年超過1億元,佔到公司總產值的四分之一。”

“現階段,寧國汽車零部件規模工業產值中的20%,由新能源汽車相關產品貢獻。”寧國市經信局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圍繞千億級產業集群目標,寧國將通過扶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促進產業提質增效,引導產業高效聚集等舉措,不斷推動全市汽車零部件企業向“新”而行。

(責編:范曉琳、李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