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本網原創

新征程·江淮行丨安徽蕭縣:以“羊”為媒奔振興

人民網記者 趙越 陳若天
2023年08月08日09:29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伏羊一碗湯,不用開藥方。在安徽蕭縣,三伏天吃羊肉、喝羊湯已經成為當地一種飲食文化,當地有“無羊不成席”之說,並形成獨具特色的“伏羊文化節”。早在2017年,蕭縣伏羊宴習俗成功入選安徽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對於蕭縣來說,在伏羊文化節的背后,是一個蓬勃發展的白山羊產業鏈,羊產業早已在當地扎下了根。

1獨特環境下生長的白山羊,羊肉品質好。人民網記者 陳若天攝

獨特環境下生長的白山羊,羊肉品質好。人民網記者 陳若天攝

圍繞“土特產” 做好“畜頭肉尾”文章

每年的伏羊文化節期間,是蕭縣丁裡鎮武寺村最忙碌的時節。夏日午后,蕭縣廣順畜禽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趙廣菊正忙著放羊,100多隻白山羊在山坡上悠閑地吃草。

“我們大多以純天然的放牧方式養羊,正如民謠中說的那樣,我們的白山羊‘吃的是中草藥、喝的是山泉水、走的是綠地毯’,所以羊肉品質好,根本就不愁賣。”趙廣菊告訴記者。

2012年以前,趙廣菊僅飼養少量白山羊。在村兩委的支持下,她建起了養殖場,成立了合作社。2019年,她利用政府扶持資金,將養殖規模擴大為400多隻,採用更加環保的高床養殖,實施無公害肉羊養殖質量控制措施。鎮裡的黨建指導員定期來合作社走訪,幫助解決實際問題。趙廣菊致富后,帶動周邊近80戶困難村民通過養羊實現穩定增收。

此外,蕭縣還積極發揮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的優勢,多種形式擴大白山羊養殖量。

2蕭縣冀源養殖有限公司採用“採取“黨支部+公司+農戶”管理模式”養殖。人民網記者 陳若天攝

蕭縣冀源養殖有限公司養殖的白山羊。人民網記者 陳若天攝

杜樓鎮曹庄村成立了蕭縣冀源養殖有限公司,採取“黨支部+公司+農戶”管理模式,由黨支部負責宣傳引導,指導監督經營狀況,公司統一管理,實行統一防疫、統一消毒、統一飼養、統一銷售的“四統一”一條龍獨立經營運行,進行無公害養殖白山羊。

“公司成立以來,每年優先吸納本村群眾來務工,增加農戶家庭收入,同時村集體每年可增加收入10余萬元。”杜樓鎮曹庄村黨總支書記吳飛說。

圍繞做好“羊”這篇“土特產”大文章,蕭縣大力實施規模化養殖,統籌推進品牌化建設,科學推行鮮食化利用,因地制宜做優白山羊“畜頭肉尾”增值文章。目前,全縣肉羊年出欄量100多萬隻、產值17億元,全產業鏈產值24億元。

4蕭縣伏羊文化節期間,“千人喝羊湯”活動。人民網記者 陳若天攝

蕭縣伏羊文化節期間,“千人喝羊湯”活動。人民網記者 陳若天攝

打造“美食+產業+文化” 賦能鄉村振興提速

養羊業的繁榮帶動了當地美食產業和文化的興起。在丁裡鎮勝利大道,大大小小的羊肉館不少於40個。

夜幕降臨,蕭縣丁裡鎮許堂心誠全羊館老板馬新影格外忙碌。她說,伏羊文化節期間,店裡每天晚上都是滿座狀態,不僅有本地顧客,還有不少來自山東、重慶等外地游客,每天營業額不少於6萬元。

此外,店裡還推出打包帶走、開包加熱即食的預制菜。“我們從2018年開始推出預制菜,目前已有手抓羊肉、秘制羊頭、麻辣羊拐等十幾道預制菜,主要發往長三角等地,一年銷量可達上百萬元。現在正加快建設預制菜流水線規模化生產車間,預計8月份能建成並投入使用。”馬新影說。

3推出羊肉預制菜,搶佔新賽道。人民網記者 陳若天攝

推出羊肉預制菜,搶佔新賽道。人民網記者 陳若天攝

羊產業的發展也帶動了當地文化發展。據悉,蕭縣伏羊文化節已連續舉辦20多年,成為展示地域特色文化的亮麗名片。

今年節慶期間,當地推出了伏羊吉祥物巡街、百名畫家畫伏羊、“千人喝羊湯”等10項系列活動、37項系列子活動,集中打造集“商、養、文、食、閑”旅游新五大要素於一體的沉浸式特色美食美景文化之旅,為當地“夏日經濟”注入新活力。

作為蕭縣“五彩農業”的重要一極,如今,白山羊產業已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

蕭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蕭縣持續打造鄉村產業興旺“主引擎”,突出農業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發展,因地制宜圍繞紫色葡萄、紅色辣椒、橙色胡蘿卜、綠色蘆筍、白色山羊“五彩”農業特色品牌謀篇布局,農業經濟由單一型向“五彩型”“特色型”“綜合型”轉變。

“到2024年,全縣‘五彩’農業特色優勢將更加突出,總產值力爭達到50億元。”該負責人表示。

(責編:關飛、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