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業第一區”:以畝均論英雄 讓“寸土”生“寸金”
“全國第六、長三角第三、中西部第一。”
今年初,商務部公布2022年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考評結果。在參評的217家園區中,被譽為“安徽工業第一區”的合肥經開區排名再創新高。
在“你追我趕”的態勢下,連續兩年躋身全國十強,合肥經開區做對了什麼?如果把問題答案比作一篇論文,那麼自2016年起開展的“畝均論英雄”改革則是其中的重要一章。
合肥經開區一角。合肥經開區黨政辦供圖
6月下旬,合肥威勝利工程有限公司紫石路廠區如期投產。新廠區的40畝土地,正是某工業企業在“畝均論英雄”改革背景下騰退的低效用地。
“與原先廠區相比,這裡面積更大,四周環境也更有利於生產、物流。”據威勝利公司總經辦負責人馬春軼介紹,在搬入現有生產線基礎上,企業還新添了數控機床等設備,“預計,今年產值能夠增長20%以上。”
據了解,“退二優二”的背后,還有一段“退二進三”的故事。
原來,經過20多年的產城融合,威勝利公司老廠區所在的民營企業一園周邊密布著住宅、學校、醫院等生活服務設施。而民營一園本身,地塊用途也調整為住宅和商業。搬遷,迫在眉睫,只是苦於沒有去處,一直未能成行。
此番成行,可以說是為老廠區地塊“退二進三”,進而深化產城融合“留有余地”。
威勝利公司的故事,是合肥經開區“畝均論英雄”的縮影。
“畝產”原是農業術語,將其引入工業范疇,就是為了推動資源要素向高效領域集中,以最小資源環境代價獲得最大效益。七年前的2016年,合肥經開區在全省率先建立以“畝均效益”為核心的工業企業綜合評價機制,通過基於評價結果的差異化政策供給,引導、倒逼經營主體高質量發展。
“客觀上看,實施‘畝均論英雄’改革,是工業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選擇﹔主觀上講,改革是我們走出‘舒適圈’、邁向更高台階的必由之徑。”合肥經開區經濟發展局副局長徐向東說。
合肥經開區智能科技園。合肥經開區黨政辦供圖
七年間,一個個生動實踐“匯溪成河”,推動改革走實走深。
收回一企業724畝低效用地,引進哈工大機器人集團、龍迅半導體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龍頭企業﹔支持雪祺電氣“拿下”鄰近企業100畝低效用地及廠房、建設年產70萬台對開門冰箱項目﹔引薦海爾盤活某公司327畝低效用地、建設年產300萬台滾筒洗衣機和150萬台商用空調生產基地……
改革過程中,合肥經開區沒有“一刀切”,而是因企施策,甚至一企多策。
“針對某省屬企業在轄區內的三塊低效用地,我們與企業充分溝通,最終一道拿出‘收回一塊、追加投資一塊、建設戰新企業所需園區一塊’的解決方案。”徐向東表示,“三地聯動”的處置模式,換來了省屬企業、屬地、戰新企業的“三贏”。
截至目前,合肥經開區已累計盤活低效用地8000余畝。在改革推動下,當地畝均效益“節節高”:2016年至2021年間,規上工業畝均稅收年均增長17.8%﹔畝均營業收入年均增長24.5%﹔畝均利潤年均增長13.8%……可謂,讓“寸土”生“寸金”。
更具深遠意義的是,合肥經開區的“畝均論英雄”改革為全省新興產業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大眾安徽整車制造基地。合肥經開區黨政辦供圖
汽車,是安徽的首位產業。在行業頭部企業大眾汽車集團在皖落戶、發展進程中,合肥經開區引薦企業盤活低效用地1500多畝。由此,企業項目用地得到充分保障。如今,大眾安徽已在合肥經開區投建了整車制造、核心零部件、銷售及數字化服務、軟件研發、智慧物流等項目,正全力打造集團在華新能源汽車基地。
現階段,安徽正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新興產業聚集地。在這一過程中,以畝均論英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記者了解到,自2021年起,安徽在全省范圍推行“畝均論英雄”改革。今天,改革的故事每天都在江淮大地上演。
展望下一階段工作,取得改革實效的合肥經開區沒有鬆懈。
“作為‘安徽工業第一區’,進一步向改革要效益、為關乎全省新興產業發展的大項目落戶做好要素保障,是我們的應盡職責。當然,深化改革也是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不斷爭先進位的關鍵一招。”徐向東對記者說,“圍繞改革,合肥經開區將不斷探索、不斷完善,對於未來,我們和大家一樣期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