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地市新聞>>淮南

淮南之變 “五大攻堅行動”進行時③

美美與共,擘畫鄉村振興新藍圖

2023年08月01日10:50 | 來源:淮南網
小字號

  村庄美、產業強、村民富、鄉風好,一幅砥礪奮進、各美其美的新時代鄉村畫卷正在淮南大地次第展開——美美與共,擘畫鄉村振興新藍圖

  “百姓歌甜舞美,生活日新月異。”在壽縣澗溝鎮顧寨街道堆坊中心村的小游園裡,一處“振興亭”的對聯異常醒目。伴著夏日晚風,附近居民在飯后成群結伴而來,在“振興亭”裡說著笑著,感受著近年來美麗鄉村建設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初心不改、腳步不停。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淮南市緊盯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立足鞏固、圍繞拓展、著眼銜接,加快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持續提升人民群眾生活水平,一幅產業旺、農村美、村民富的鄉村畫卷正徐徐展開。

  強化黨建引領,筑牢鄉村振興“橋頭堡”

  ——脫貧攻堅成果得到鞏固,產業就業幫扶力度不斷加大,脫貧地區的發展動力越來越強!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站在新的起點上,淮南市咬定目標不放鬆,以“黨建+”繪制鄉村振興藍圖,奮力書寫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篇章。

  ●糧食連年豐,飯碗端得牢

  田間道路寬闊平坦,大小溝渠縱橫相連,連片水稻生機盎然,描繪出一幅農業生產大托管畫卷。

  走在鳳台縣店集村田間地頭,連片水稻映入眼帘。店集村黨總支書記朱振標告訴記者,實施“村黨總支+社會化服務組織+小農戶+銀行+保險”的農業生產大托管服務模式,讓農民增收,村集體收入也增加了。

  任憑風浪起,隻要穩住糧食生產這一“壓艙石”,便可從容不迫應對各種不確定性。店集村的“土地大托管”只是淮南市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重農抓糧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淮南市不斷健全“農業大托管”機制,保障種糧農民合理收益,激發農民種糧積極性,實現了糧食穩產增產,農民穩步增收。

  2021年,淮南市出台實施《關於進一步推進農業生產大托管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高位推動“大托管”改革。2022年,635個村、兩季183萬畝耕地實施全程“大托管”。今年3月23日,市委、市政府召開農業生產“大托管”現場推進會,“大托管”已由“星星之火”呈現“燎原之勢”。

  市農業農村局負責人告訴記者,推廣“大托管”就是要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破解“誰來種地、怎麼種地”難題,不斷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

  今年午季,淮南市夏季糧食再獲豐收:小麥面積322.1萬畝,總產128.42萬噸,比上年增長6.8%。廣大農戶實現了廣種糧、多賣糧與增收致富的“同步共頻”。

  ●振興基礎穩,振興底氣足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打贏脫貧攻堅戰后,淮南市堅持黨建引領,用發展的辦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怎麼推?群眾工作怎麼抓?在田家庵區首屆選派干部“擂台比武”大賽上,該區第八批選派干部集體參與這場別開生面的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大比武”。

  賽場上,鄉村振興工作隊隊長、選派駐村第一書記以“現場演講+PPT演示+短視頻展示”的方式,晒成績、談經驗、比干勁、表決心。

  “通過舉辦這次‘擂台比武’,為選派干部提供了相互學習、交流經驗的機會,搭建起練兵比武的擂台。”田家庵區委組織部部長魏新表示,選派干部在“練”中學習、在“比”中提高、在“賽”中升華,進一步理清工作思路,熟悉政策法規,提高業務能力,為推進鄉村振興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

  市委組織部、市鄉村振興局不斷完善考核評價體系,制定出台《淮南市選派干部量化考核實施方案》,嚴格落實選派干部管理實施細則,扎實開展選派工作“六項行動”,全覆蓋組織“夏送清涼”慰問活動,每季度組織開展駐村第一書記“擂台比武”。

  ●聚焦“守底線”,接續成果豐

  淮南市認真落實《關於進一步完善網格化監測的通知》要求,壓緊壓實“四級網格”責任,持續加強監測幫扶,堅持常態化走訪。

  經過動態調整,淮南市共有監測人口5695戶15260人,其中已消除風險4562戶,12135人,風險消除率79.5%。開展2023年防止返貧監測幫扶集中排查工作,全市共有應排查人數654459戶2511480人,排查進度達100%。

  淮南市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2023年全市共安排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6.62億元,其中市級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安排6000萬元,較2022年市級銜接資金增加300萬元,增幅5.3%。大力爭取更多中央和省級資金支持,2023年已撥付縣區中央和省級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共計42455萬元,較去年增加1108萬元,增幅3%。

  做實產業文章,點燃鄉村振興“新動能”

  ——富民鄉村產業持續壯大,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漸成趨勢,農民就業增收渠道越來越寬!

  產業既是支撐鄉村振興的源頭,更是引領鄉村振興的潮頭。

  如何讓豐富資源優勢變成產業優勢?淮南實踐的答案是: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立足本地特色、優勢,推進產業集群化發展,擦亮特色產業品牌,健全產業鏈,促進產業質量效益穩步提高,發揮特色產業更大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特色產業,助力振興

  走進八公山區山王鎮李咀村的蔬菜大棚,茄子、辣椒、西紅柿等蔬菜郁郁蔥蔥,長勢良好。

  從原來的務農夠吃飯到現在住上新房,有了存款,李大爺一家的生活可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與務農相比,蔬菜大棚最大的優勢就是一年四季都能掙錢。該村西紅柿產量突破3萬斤,通過線下對接超市,線上網絡直播提高銷量,創收28萬元。

  特色產品立住腳、基礎夯實后,淮南市聚焦“產業延鏈”,推動傳統農業向種植、加工一體化的現代化農業發展,形成“企業+村集體+農戶”聯營發展模式。

  “我們都是鄉村振興的‘追夢人’,我將以‘不負春光不等閑’的緊迫感,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責任擔當,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持續跑好鄉村振興‘接力賽’,在鄉村振興中抒寫新的美麗華章。”這是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駐壽縣板橋鎮鄒祠村第一書記、隊長李峰在他的工作日志上寫下的一段話。

  全市各地將特色產業發展作為振興的根本之策,將產業興旺作為振興的物質基礎,健全產業鏈條,補齊要素短板,長期培育和支持特色產業,拓展產業增值增效空間,為實現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的產業支撐。

  ●政企合作,產業帶動

  家住壽縣澗溝鎮的洪磊身穿工作服,腳穿防水鞋,全身心地在溫氏公司種豬場裡干活,儼然是一個養豬專業戶范兒。“我和妻子都在公司打工,每個月收入接近8000元。”洪磊高興地告訴記者:“有了這項收入,實現了穩定脫貧,日子也是越來越紅火。”

  按照“政企合作、產業帶動”模式,壽縣統籌扶貧資金,與溫氏公司合作共建扶貧工廠(豬舍)。扶貧工廠優先安排脫貧戶合作養殖或進場務工,助力當地群眾走向致富的道路。

  溫氏公司通過“公司+農戶”方式合作養豬,是由公司負責提供豬苗、飼料、技術服務等,生豬達到出欄要求時,公司以每頭豬不低於200元予以回購。“這種方式養豬風險低,可以通過自己的雙手實現致富。”脫貧戶薛全獲悉按照“政企合作”方式,三覺鎮建設扶貧工廠(豬舍)並鼓勵貧困戶參與合作養殖時,他非常高興地加入。

  ●“微園”不小,振興有路

  盛夏時節,記者來到位於壽縣茶庵鎮茶庵街道的安徽新誠利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採訪時,干淨整潔的生產車間裡,工人們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電子零配件的加工。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自從去年入駐茶庵鎮的小微產業園以來,從當地聘用員工50余人,村民們的月收入能達到4000至5000元,有效解決了附近村民就近就業的問題。

  近年來,壽縣充分利用鄉鎮閑置房屋及存量用地,大膽探索建設鄉鎮“小微園”,實行“434”模式,創新銜接資金用途,由到村到戶單一補貼向培育到鄉鎮到縣級帶動性大的項目轉變,由原來扶貧產業項目“小散弱”向產業振興“精特美”蝶變。

  如今,壽縣投入各類資金2.87億元,實施“小微園”產業項目47個,建立了“企業+鄉鎮+村集體+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為群眾提供在家門口就業的機會,實現了群眾、村集體、企業和鄉鎮“四贏”效果,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念好特色產業經,奏響鄉村富民曲。淮南市各地將繼續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創品牌、拓市場,不斷發展壯大現代農業產業鏈,為鄉村全面振興積蓄蓬勃發展后勁。

  創新基層治理,夯實鄉村振興“基本盤”

  ——鄉村治理效能穩步提升,農村文化繁榮發展,移風易俗深入推進,農民精氣神越來越足!

  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是繪就鄉村全面振興圖景不可缺少的底色。讓農村既有顏值又有質感,成為鄉村人的美好家園、城市人的向往樂園﹔讓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朴民風成為美麗鄉村最動人的風景是鄉村振興的最終落腳點。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在不斷完善鄉村建設‘硬實力’的同時,各地逐步提升鄉村治理‘軟實力’。”市鄉村振興局負責人徐權告訴記者,如果說特色產業是實現鄉村振興的一大抓手,那麼另一大抓手便是基層治理創新。

  ●環境整治,美景如畫

  鄉村全面振興,最直觀的變化在哪裡?是旱廁改造、是污水治理、是道路硬化……印象中“臟亂差”的農村,正迎來前所未有的改變。

  “還是黨的政策好!科學引導、群眾參與,戶上出一點,政府補一點,就用上了和城裡人一樣的衛生廁所,既干淨又方便!”壽縣眾興鎮東岳村村民段后強如是說。

  近年來,該鎮把衛生廁所改造作為重點工作之一,明確任務目標,加強責任分工,全鎮8個村街迅速行動,在全鎮掀起“旱廁改造”的熱潮,極大改善了村民衛生條件和生活品質。

  來到田家庵區曹庵鎮大樹村村部,白牆黑瓦的古式建筑極富徽風皖韻,在小橋流水、亭台軒廊的映襯下,一座“花園式”美麗鄉村躍入眼帘。放眼望去,一排排景觀樹迎風招展,一幢幢農家庭院錯落有致,一條條柏油馬路延伸到家家戶戶,展現出和美鄉村的動人畫卷。

  圍繞生態宜居目標,曹庵鎮投資200多萬元對大樹村展開人居環境整治,對嚴重影響環境面貌的二東干渠進行了清淤、護坡、硬化、綠化一體改造提升,打造出集親水觀光平台、河邊游園、人行步道於一體的亮麗景觀。改頭換面的變化讓大樹村榮膺2022年度省級中心村。

  ●文明新風,提振精神

  近年來,淮南市以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為抓手,不斷健全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朴民風,推進鄉村文化振興。

  在大通區洛河鎮王庄村,村規民約示范牌醒目地鑲嵌在村民文化廣場,獨特的鄉風文明氣息扑面而來,令人精神為之一振。

  在村裡的積分超市裡,王芳和她的姐妹們用平時參與美麗鄉村建設攢下的積分,在超市裡兌換著心儀的物品。雖然兌換的物品不多,但大家卻感到由衷地高興。這是一種鼓勵,更是對積極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的一種肯定。

  男女老少齊出力,鄰村萬戶相聚集,南村北庄不約而同地匯聚在同一處地方,共赴一場文體盛宴。4月20日上午,潘集區夾溝鎮第26屆農民文體節火熱開幕。

  “開展這次文體活動,不僅是為了傳承我們夾溝鎮的文化品牌,也是為了我們鄉村振興文化賦能。下一步,我們將依托品牌、打響品牌、推廣品牌,把夾溝鎮的文旅產業做大做強。”夾溝鎮黨委書記秦玉芳表示,將努力打造農民藝術的展示平台。

  近年來,夾溝鎮探索“黨建+文化”模式,著力推動黨建與文化互促互融。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和全市首個鎮級文聯及鄉村大舞台,成功舉辦了潘集區2022年農民豐收節、廟前村新春聯歡會、慶“三八”廣場舞大賽、農民歌手大賽等活動,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和滿足感。

  ●留住文脈,文化鑄魂

  把鄉村文化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鑄魂工程,充分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平台,大力開展文化惠民活動,著力強化鄉村德治教化,有力激發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和活力。

  “村史館裡留存的老照片、老物件、家譜等,為我們留住了鄉愁,讓大家看到了保義鎮東樓村的美麗變遷。脫貧攻堅接續鄉村振興,大家的生活越來越好,干勁也越來越大。”日前,市委組織部組織各縣區選派干部到壽縣保義鎮代郢中心村觀摩東樓村村史館和美麗鄉村建設時,該村選派第一書記湯昊對記者說。

  黑白電視機、算盤、杆秤、農耕具、木工具、大水缸、陶瓷罐等老物件,似乎為大家推開了一扇了解鄉村歷史的大門。據悉,該村史館被評為2022年“淮南市十佳村史館”。

  突出黨建元素、記載發展歷史、傳承鄉土文化、助推鄉村發展。市委組織部選擇部分基礎條件較好的村作為試點,對村庄發展歷史中的重大事件進行深入挖掘,充分利用舊村部、廢棄民房、村部空房、村級文明實踐站等現有資源建設村史館,打造農村基層黨建新窗口、農村黨員思想教育新陣地。

  一座座農家院落煥發新顏﹔一個個美麗鄉村串點成線﹔一粒粒種子在阡陌縱橫中萌生希望……鄉村振興,淮南砥礪奮進,步履鏗鏘!

  新希望播種在廣袤田間,新動能孕育在美麗村落。站在新的起點,淮南正向著新的奮斗目標不斷進發,以永不懈怠精神狀態、一往無前奮斗姿態,闖新路、開新局、搶新機、出新績,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踔厲奮進、闊步前行,一幅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生活富裕的美麗鄉村畫卷正在展開!(柏 鬆)

(責編:黃艷、金蕾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