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渦陽:老子故裡迎“客”來

盛夏時節,萬木蔥蘢﹔渦水兩岸,風光旖旎。安徽省老子研究會成立大會在渦陽縣召開,老子故裡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來自全國各地的領導和各大院校的專家學者及老子研究會會員等180余人。
安徽省老子研究會在渦陽召開成立大會
報到、開會、揭牌、選舉、發言、合影……完成會議各項議程后,與會嘉賓便開啟了老子故裡道源渦陽參觀考察之旅。經渦河、過生態園、賞濕地公園無為潭,巍巍天靜宮便呈現在人們的眼前,肅然起敬從心中陡然升起。隨著講解員的一一介紹,人們駐足觀看,凝望,有人在聆聽,有人在贊嘆,有人在問詢,有人在拍照,有人在靜觀。
據介紹,與會人員得知天靜宮俗稱老子廟,又名中太清宮,是紀念中國先秦偉大思想家、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道教鼻祖老子的聖地。天靜宮位於安徽省亳州市渦陽縣的天靜宮街道鄭店村。
氣勢恢宏的渦陽天靜宮
古往今來,渦陽人民喜愛老子、研究老子,弘揚老子文化,傳承老子遺風。最初的渦陽老子廟建於漢延熹八年,唐、宋、元、明、清歷代均有修葺,后毀於戰火。1993年以來,通過捐資對天靜宮進行重修。多年來,渦陽縣不斷加強老子文化建設,“渦陽天靜宮”獲批國家4A級旅游景區,濕地公園無為潭獲評全省百佳鄉村旅游示范點。新建渦陽博物館布置了“中國老子道文化專題陳列展”,獲評安徽省社會科學知識普及基地。渦陽“老子傳說”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老子誕辰朝聖大典”“老子文化高端論壇”“學術研討會”等活動水平逐年提高。通過建設一批充滿老子文化內涵的公園、廣場、商業水街,讓“七水潤渦城”成為城市生態名片,塑造渦城之魂。以濕地公園為載體,聯動天靜宮、無為潭、道源小鎮,先后打造問道茶館、弓道館、老子書畫院等文旅融合項目,加快推進從景點旅游向全域旅游轉變,為渦陽跨越轉型發展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源泉。
與會人員參觀考察渦陽天靜宮
在參觀天靜宮時,安徽大學副教授楊國平說,在這裡,人們就會靜心下來。隻有靜心才能觀看和學習老子,才能悟出老子文化的博大精深。
老君殿、三清殿、靈宮殿、天師殿、重陽殿、財神殿……隨著講解人員的引導,與會人員仔細聽認真記,對疑惑的內容還相互討論相互釋疑。“在省市有關領導的大力支持和渦陽縣主要領導的親力親為下,安徽省老子研究會在渦陽成立啦,這的確是幸事喜事。安徽省老子研究會為省內相關研究者和熱衷者搭建了平台,也為同省外、國外高水平研究者溝通交流搭建了橋梁。渦陽天靜宮名揚天下,應抓緊周邊附屬場景的建設,以彰顯老子文化承載的可觀、可學、可研、可悟等功能。省老子研究會今后將聚力於鑄魂、挖掘和轉化利用工作。”老子研究會會長吳海濤一邊看一邊說。
會仙橋、九龍井、敕建碑……九龍井是九口井的並稱,其中一口春秋瓦圈井,被譽為天下第一井,獨特的構造為古井研究提供了實例,天靜宮遺址所發掘的瓦當、屋脊神獸都代表著漢代建筑最高水平。天靜宮的原址復建再現了天靜宮的輝煌,也成為中國道教第一宮觀。與會人員一邊觀看一邊拍照,一邊追尋著當年老子出生的故事和老子生活成長的蹤跡。穿越時光,流連忘返。
在渦陽縣老子文化建設方面,安徽大學哲學學院黨委書記王賢來提出意見和建議:積極開展老子及道家文化研究,進一步加大與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合作力度,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定期舉辦國際性和全國性學術會議,擴大渦陽在老子文化研究上的影響力﹔充分發揮歷史文化獨特優勢,進一步將老子故裡打造成渦陽靚麗的文化名片,在城市建設、文創產品上展現老子文化標識,推進文旅融合。“充實博物館陳列和展覽的展品及內容,更好地展示渦陽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如設立名人長廊,介紹渦陽歷史上的名人,增強沖擊力和感染力。天靜宮的部分展板內容比較陳舊,如老子的生平介紹,需要及時更新,同時考慮到老子作為世界文化名人,為提升國際影響力,展板上應該有英文介紹。”王賢來說。
與會人員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老子傳說》展廳參觀考察
“上善若水”是老子《道德經》至理名言,水利萬物而不爭,水之“道”光芒四射而光耀千秋。渦陽水系發達,渦河、武家河、包河等河流縱橫南北貫穿東西。渦陽因水之“道”,尹喜、范蠡、黃石公、張良、嵇康、陳摶等先后在這裡活動過,留下了眾多的名勝古跡,形成了著名的道家文化圈,創造了不朽的道家歷史文化,輝耀著中華民族的文明史。渦陽因水之“道”成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標兵、全國優質商品糧生產基地、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入選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名單,獲評國家級制種大縣(小麥)。渦陽因水之“道”生長出了渦陽硬質小麥、獲國家地理標志認証的渦陽大豆。渦陽因水之“道”釀造出了高爐家系列白酒、生長制作出苔干、牛肉等特色農副產品美名遠揚。
與會人員參觀考察徽酒集團高爐歷史博物館
渦陽縣釀酒歷史悠久,酒文化貫穿古今,道家人物對渦河兩岸盛產美酒情有獨鐘。在徽風皖韻的渦陽徽酒集團,與會人員對三生萬物、上善流瀑、上善若水、玄武池 、龍泉 、懿園、陳摶 太極原 、高爐歷史博物館 、中國歷史第一窖“徽窖”和老子、庄子、孔子、范蠡、華佗、曹操、司馬懿、李白雕像等40多個景點進行了游覽觀賞。讓所有參觀者深入了解到徽酒集團在老子道文化與酒文化方面的融會貫通和創新發展,處處體現了老子《道德經》的細致入微和博大精深。渦陽徽酒集團同時是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單位、省內第一家國家級白酒實驗室單位。
“很榮幸作為特邀嘉賓來到‘天下道源、老子故裡’的渦陽,見証了安徽省老子研究會成立的盛事,聆聽了多位領導的重要講話和南京大學徐小躍教授所做的精彩的學術報告,實地考察了天靜宮、渦陽縣博物館、鴻路鋼構、徽酒集團,感受到渦陽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勃勃的發展生機,體會到渦陽在傳承和弘揚老子文化上的良苦用心和優異成績。”王賢來說,老子不僅是享譽世界的文化名人,也是渦陽最靚麗的文化名片。
安徽省老子研究會學術委員會李季林說,安徽省老子研究會的成立,是安徽省學術和文化建設上的一件大事,對推進老庄哲學和老子文化研究、進而增強安徽歷史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有重大的意義。“具體在老子思想研究和文化建設上,要落實‘八個一’建設目標:一會一書,一網一刊,一群一號,一庫一欄。即,每年組織召開一次全國性學術會議,會后出版一本學術論文集,建設一個‘安徽省老子研究會’網站,一年出版兩期《老子研究》內刊,建設一個老子研究會會議群,一個公眾號,一個全國老子研究專家庫,與c刊刊物合作開設一個‘老子思想研究’欄目,爭創《老子研究》集刊。”
渦陽城市標志性建筑——上善若水橋
今年以來,渦陽縣老子文化建設開展多項系列活動,收獲頗豐。1月17日至27日,2023年中國渦陽首屆老子文化民俗節暨“渦產國銷”年貨展銷會在渦陽縣道源國家濕地公園道源小鎮舉行。主要活動包括年貨展銷、推介展演、非遺民俗秀、老子美食薈、書畫藝術展、民俗燈會、紅色運動會、猜燈謎等系列子活動。活動按照縣委確定的“145”總體思路,努力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不斷搭舞台建平台、延伸產業鏈條、壯大產業規模,加快推進“四大基地”建設,全力擦亮“老子故裡 道源渦陽”文化品牌,不斷推動文旅深度融合發展,為實現渦陽“進十沖百”總目標,推進渦陽高質量跨越式發展不懈努力。
2023年中國渦陽首屆老子文化民俗節暨“渦產國銷”年貨展銷會
3月1日-6日,安徽渦陽傳統的老子廟會,在因疫情中斷三年之后重新啟動。上萬人一起逛廟會、看演出、品美食,歡聲笑語中盡顯濃濃煙火氣。渦陽老子廟會是亳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民間自發形成的民俗活動,在2020年之前每年都會舉行,吸引近30萬人次參加。廟會上摩肩接踵、人山人海,是很多當地人的美好記憶。渦陽老子廟會逐漸演變為集道文化活動、民俗展演、科普經貿、惠民宣傳、旅游觀光、吃喝玩樂於一體的綜合性大型文化廟會,不僅成為安徽重要的文化品牌和皖北民間文化盛會,在世界道家文化圈也頗具影響力。
為更好地打造“老子故裡·道源渦陽”這一世界級歷史文化名片,增強安徽文化的認同感、歸屬感,提升安徽文化的軟實力、影響力,3月2日,在安徽省文聯指導下,渦陽縣委宣傳部、縣文聯會同全國知名文學期刊《詩歌月刊》,舉辦“老子故裡·道源渦陽”全球詩歌散文大賽。海內外眾多作家和寫作愛好者踴躍參與,共收到詩歌6000多首,散文300多篇。大賽評出散文類、詩歌類一等獎各1名,二等獎各2名,三等獎各10名,優秀獎各15名。活動現場,省市縣領導分別為獲獎者代表頒發一二三等獎。此次頒獎典禮內容包括頒獎典禮、文藝研討會、探尋老子故裡文化採風。
3月3日至5日,安徽省渦陽縣隆重舉辦第五屆中國·渦陽老子道文化學術研討會。此次會議的主題是:老子與中國道文化在當代的傳承和發展。老子道文化學術研討會分別以老子思想與中華文化、老子與早期道教文化、老子與中華文化認同和國際傳播、老子與中華文化信仰、道家思想的現代意義、道家思想與中國社會為主題,先后舉辦6場專題討論。(蔣慶章)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