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圖說天下

千年古水韻 萬畝荷花香

2023年07月26日08:28 | 來源:安徽日報
小字號

泛舟河面,來一張全家福。記者 韓文 攝

荷葉田田。通訊員 袁 瓊 攝

7月的盛夏,蕪湖市灣沚區陶辛鎮兩萬畝荷花爭奇斗艷、競相開放。

從空中俯瞰,荷花依圩而生,在古圩中縱橫交錯,一幅幅夏日荷花圖徐徐展開。泛一葉小舟,穿越古橋和朵朵荷花,沿著一處處伴水而生的村落,記者尋覓著荷花圖中荷花小鎮的故事。

荷香古韻圖

一葉小舟入畫來

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古圩、河道、小船、荷花,構成了畫面的基本元素。

據記載,陶辛圩始建於北宋大觀年間,距今已近千年。相傳,一位陶姓工匠自江西江州舉家遷至此地,他率眾筑堤圍墾,逐年形成“井”字形十縱十橫的百公裡水圩。水圩溝溝相通、渠渠相連,豐水期防澇,枯水時抗旱。夏日裡,水美魚豐,蓮荷成趣。

在“井”字圩的中心有一個香湖島,現為陶辛水韻中心景區。

蕪湖陶辛水韻旅游管理有限公司運營總監李強告訴記者:“景區佔地近600畝,今年正式運營20天時,人流就突破去年景區總人流量的80%,荷花盛開期是本月中旬至8月中旬,預計今年整個景區營運期人流量將突破10萬人次,營業收入300萬元左右。”

夜晚的荷花依然綻放著迷人的魅力,泛舟河面,涼風習習,鎮文旅辦的談文霞娓娓講述著陶辛故事:“前面就是胭脂渡,傳說周瑜病逝后,小喬隱居於香湖島,每天在渡口邊洗染胭脂而得名……”

晚上8點多鐘,島上的游人依然流連忘返,荷花在煙霧和燈光中輕輕搖曳,荷塘月色如詩如畫。

陶辛鎮通過水系綜合整治,以河流為紐帶,以村庄為節點,推進沿途鄉村景點開發,並與新業態融合發展,促進農旅結合、文旅融合,打造荷花小鎮,推動鄉村旅游經濟快速發展。

田間採蓮圖

最是人間煙火處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勞作的村民使荷花圖鮮活起來。

漢樂府有詩雲:“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清晨,碧綠的荷葉盤中,還滾動著一顆顆晶瑩剔透、圓滾滾的露珠。5點多鐘,村庄在鳥語花香中醒來,比鳥兒醒來更早的是勤勞的村民。

在雙橋村,採蓮子的村民們已經到了荷花田裡。這裡是一片太空蓮,接天荷葉擠擠挨挨,荷花有一人多高,村民的身影很快就淹沒在花海中,記者走近荷田,隻聽人聲不見人,尋著笑聲,記者問:“採蓮子一個月能掙多少?一天工作幾小時?”隻聽得田裡傳來回應:“早上工作到11點,每天工作6小時。”種植大戶周先生告訴記者,這些村民一個月能掙五六千元。

在雙池村,據種養大戶喬昌華夫婦介紹,他們家有15畝荷花田,田裡套養小龍蝦、黃鱔、泥鰍。喬昌華妻子說:“我老公凌晨就要起床捕蝦, 一天能捕三四百斤至一千多斤不等,一大早就會有南京、合肥、杭州等地客商來收購。”喬昌華插話道:“僅這一項一年的收入有20萬元左右,家裡還流轉了100多畝田種小麥、水稻,一年也能掙七八萬元。”

紅花綠葉的荷塘邊,點綴著白牆灰瓦的農舍,這裡原為雙池村一片閑置民房,經悅慢慢民宿管理有限公司重新裝修運營后,正煥發出新的活力。在一處綠樹掩映的農舍前,來自蕪湖市的趙女士正在院子裡拔草,她喜歡這裡的田野、荷花、鳥鳴……退休后,她花30萬元租下這個小院20年使用權。趙女士告訴記者,她是瑜伽老師,計劃開一個瑜伽館,把新的健康理念帶到鄉村。

雙橋村的街道上,一位四川口音的老板娘正風風火火地准備著一天的食材,她開心地說:“我家是三峽移民,我們用本地食材做出川味菜肴,很受游客歡迎。鎮裡還鼓勵大家做菡萏宴,我們這裡每個農家樂都能拿出幾道用荷花、荷葉或者蓮子、蓮藕做出的美食。”

近年來,依托豐富的荷蓮資源,灣沚區陶辛鎮推廣藕魚混養、藕蝦混養等種養模式,畝均增收達2000元。當地村民種荷養蝦、開農家樂、辦荷花藝術文化節,帶動了農旅“兩旺”。

忙忙碌碌的一天,正是荷畫圖中最溫暖的人間煙火。

荷花創意圖

藝術村裡畫荷魂

七房村是遠近聞名的藝術村。據了解,近年來陶辛鎮政府投資了300萬元,著力打造一個水清、路潔、景美、民富的旅游型藝術村。

村裡有20多間畫室,聚集了20多名畫家。來自安徽工程大學的承杰教授,是2009年第一個來到七房村開畫室的,他告訴記者,這裡最初由藝術家們共籌,租賃村民的閑置房屋而建,將原來的空心村改造成有藝術氣質的村庄。目前幾名畫家共同成立公司,向社會招募畫家入駐,通過融資的方式共同打造藝術村,現在已是一房難求。

鎮裡很多宣傳活動的圖案設計和企業產品設計都出自這裡的畫家之手。

承杰說:“陶辛荷花的符號和內涵如何在藝術家的作品中呈現出來,很值得思考。荷花一年四季都可以作為繪畫主題,這個季節的荷花很漂亮、很唯美,冬天的殘荷又有一種枯荷的意象,也值得我們去挖掘。”

“我們一是通過藝術手段將荷花的精神內涵表達出來,二是通過產品包裝的藝術設計為陶辛荷產業賦予更多的文化內涵,助力鄉村振興。”承杰介紹。

小鎮有很多流傳已久的故事,據說“清涼渡”是李白贈別汪倫游歷青弋江醒酒小憩之處,“闖王溝”是李自成藏兵的處所,還有“果老壩”“靈龜墩”“唐王渡”……和今天荷花小鎮的煙火交織在一起,共同構成了陶辛“荷”美文化的精神內涵,在畫家的筆下,通過藝術創造,呈現出生命的張力。

荷花新事圖

小鎮兩代種荷人

據了解,陶辛鎮種荷花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目前,集中連片的荷塘面積有兩萬多畝,這裡是目前全國荷花品種最多的基地之一,共有530多種。

董宏明是陶辛鎮水韻村人,陶辛鎮科技特派員。1997年,還在陶辛中學當老師的他,在自家田裡挖出兩畝荷塘做試驗田種植荷花。荷花盛開的夏日,有一天,母親吃驚地告訴他:“這幾日,每天早上天蒙蒙亮,就有人潛入我家荷花塘裡,不知是偷魚還是偷花?”董老師很驚訝,第二天早上,他到田裡一看,原來是攝影愛好者趕早跑來拍攝荷花。“2001年前后,15名攝影人共同自費在蕪湖市舉辦了一次陶辛荷花風情攝影展,第二天就有游客前來賞花,第三天我們就決定賣門票,自此,陶辛旅游的大門就打開了。”

董宏明自豪地說:“在中科院武漢植物研究所和相關部門的支持下,我們設計出人與荷花親密接觸的‘蓮花過人頭’和‘蓮動下漁舟’等文化體驗,在河道裡種上高過人頭的荷花,船在荷花叢中穿梭。近年來,鎮政府不斷探索荷蓮產業,從觀賞旅游到改善品種、增加荷花種植效益,再到小龍蝦混養,不斷增加蓮農收入,目前混養水面5000多畝,今年又向蓮農推廣藕帶收割技術。”

時光荏苒,董老師已是名副其實的荷花專家。而從小生在荷花之鄉的周超,如今也成了新一代種荷人。

周超是蕪湖市鏡湖區方村街道行春村人,2014年畢業於安徽工程學院,現為安徽蓮澤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蕪湖市鄉憶農副產品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當記者問及為何大學畢業后選擇回鄉創業時,小周說:“在畢業前3個月,我了解到江西有個地方種太空蓮,花好看,蓮子大,就在網上買了種子,在家裡的六七畝田裡進行實驗,沒想到一畝田賺了近一萬元。這增加了我返鄉創業的決心,田總要有人種呀。”

小周一邊忙著,一邊回答著記者的提問:“我家在陶辛鎮承包了1000多畝荷花田種植太空蓮,每畝產值大概三四千元吧。新鮮的蓮子和荷花,銷往蘇錫常等周邊長三角城市,干蓮子則銷往全國各地。這幾年,我們增加了廠房、設備,一直擴大生產。在蓮子這一塊,已經建成了完整的產業鏈,鎮裡有一半以上荷產品都由我向外銷售。”

目前,陶辛鎮先后獲評國家4A級旅游景區、國家水利風景區、蕪湖新十景之一,並成功創建第三批省級特色小鎮。今年全鎮蓮子種植面積達2萬余畝,預計實現總產值4.01億元。(記者 韓文)

(責編:范曉琳、常國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