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地市新聞>>淮南

淮南:“ 向心城市 ”,城市更新的高階范本

2023年07月24日15:10 | 來源:淮南網
小字號

  “城,所以盛民也﹔民,乃城之本也。人心往之,城必興焉。”

  在2021年召開的第五屆中國城市更新論壇上,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中國城市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陸銘以《向心城市與高品質生活》為題發表主旨演講。他告訴大家:“活力、宜居、和諧,是城市的‘向心力’,是城市的‘高品質生活’,這些恰恰是城市更新的最終目的。而向心城市的‘心’不僅是地理位置的‘中心’,更應該是城市的‘人心’。”可見,民為城之本,是城市建設、管理、服務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淮南,作為典型的資源型城市、老工業城市,城市建設早、舊城區多且基礎設施弱,城市更新是重煥城市生機與活力的一劑良方,也是城市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必由之路。2021年9月,市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實施城市更新攻堅行動,推動城市空間結構優化和品質提升,增強城市承載力”。

  近兩年,淮南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以實施城市更新攻堅行動為抓手,推動城市建設由“粗放生長”向“精耕細作”轉變,品質雕琢“老”與“新”,全面優化城市空間布局、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加快建設宜居、綠色、韌性、智慧、人文城市,讓淮南這座老工業城市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

  堅持以人為核心,建設讓人“心之所向”的人民城市

  ——錨定“向心城市”,突出宜業、宜居、宜樂、宜游,全面優化城市功能、結構、布局、品質,增強城市“向心力”。

  一座城市的更新發展,承載著人們對於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們需要一座怎樣的城市?”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答案,但其中的要素卻是共同的,那就是:讓我們的城市更有品質、更有歸屬感,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更有幸福感。

   堅持以人為核心,建設“向心城市”,讓人“心之所向”,成為淮南城市更新的目標導向。

  近年來,淮南市堅持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著眼於轉變城市發展方式,強化系統思維、戰略眼光、長遠規劃,深入實施城市更新攻堅行動,推動城市規劃、建設、治理水平全面升級。制定了《淮南市城市更新攻堅行動實施方案》,聚焦宜業、宜居、宜樂、宜游目標,系統化實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城鎮棚戶區改造、城市危舊房及老舊廠房改造提升、城市生態修復、城市功能完善、城市基礎設施補短板、城市安全韌性建設、新城建提升、縣城綠色低碳建設、城市風貌塑造和歷史文化保護10項工程,全面優化城市功能、結構、布局,讓城市有生命、有文化、有傳承、有品質,增強城市“向心力”,讓人“心之所向”。

  推進有機更新,建設有文化、有底蘊、有活力的品質城市

  ——增強系統觀念,完善城市“硬件”,優化城市“軟件”,傳承歷史文脈,增強城市“吸引力”。

  城市更新意味著要對城市空間結構進行重新布局,必須增強系統觀念。淮南市著力完善基礎設施、提升城市功能、傳承歷史文脈,讓城市骨架強壯、充滿活力,實現“老城區有底蘊、新城區有品位”目標。

  暢通城市“血脈”,推進“便民停車”

  城市路網是城市“血脈”,路網暢通是城市發展的先決條件。

  近年來,淮南市著力打通各類“斷頭路”、暢通“微循環”,加快推進中興路下穿項目,開工建設學院路下穿、和風西路,啟動國慶西路機非分離改造,城區路網結構持續優化。同時,扎實推進淮南淮河大橋、舜耕山東支一路、楚都大道、十澗湖東路等“過河、過鐵、過山”通路前期工作,城市交通體系不斷完善。特別是淮舜路綜合改造工程,徹底改變了過去線杆密布、違建佔道、人車混行的臟亂差形象,機動車、非機動車、人行道涇渭分明,開創了淮南市退路改造、杆線遷移的風氣之先,道路承載力和交通安全系數顯著提升。

  以前,王女士前往大通區政務服務中心辦事,都會提前考慮去附近哪兒停車。最近,她發現附近道路新施劃了機動車泊位,停車變得很方便。

  聚焦“停車難”民生問題,今年以來,淮南市深入推進“便民停車”行動,通過新建配建停車設施、盤活共享停車資源等途徑,完成人民醫院臨時停車場、龍湖公園西南側停車場等公共停車設施建設,全市新增機動車停車泊位20726個,其中公共停車泊位3382個。加大老舊小區周邊停車錯時供給,路內夜間臨時免費泊位增加1150個,第一批18處576個機關事業單位停車泊位工作日夜間和周末免費向社會公眾開放。印發《關於加快充電設施建設的通知》,圍繞充電設施缺口短板,加快啟動E水系公園、政務中心、龍湖公園、新老體育場充電樁建設,著力增加停車設施有效供給,讓市民停車更方便、更文明。

  提升文旅功能,拓展城市發展新空間

  炎炎夏日,每逢周末或夜晚,淮南人民公園下沉廣場1952文旅街區人頭攢動,熱鬧非凡,充滿煙火氣息。在這裡,市民和游客不僅能欣賞精彩文藝演出、品嘗特色美食、選購心儀的“淮南禮物”,還可以看非遺展示、購非遺好物、享傳統文化,觸摸城市文化印記,打造了淮南文旅消費新場景。

  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文化是城市的靈魂。2022年以來,市委、市政府下大力氣提升城市文旅功能,閑置的人民公園下沉廣場被修繕一新,變身1952文旅街區,成為市民和游客喜愛的“網紅打卡地”。2022年9月29日,佔地43畝、總建筑面積達5萬平方米的淮南市文化藝術中心正式投用,主要由圖書館、文化館、少兒圖書館、美術館多個文化場館組成,成為集公共文化服務、文藝演出展覽、少兒學習培訓等功能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文化活動場所。安徽楚文化博物館開館,田家庵區童話樂園、花鳥虫魚市場建成使用,有效滿足了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

  今年7月1日,代表淮南城市形象的“地標工程”——淮南奧體中心正式開園。通過引進第三方運營服務商橙獅體育(淮南)有限公司,對場館進行改造升級、擴充運動場地,大大提高了淮南市承辦重大體育賽事的能力,對提高全市體育公共服務水平起到帶動作用,能有效促進體育競技、會展演藝等各類文化產業的發展,成為推動淮南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引擎”。

  傳承歷史文脈,讓城市留下記憶、人們記住鄉愁

  腹有詩書氣自華,人如此,城市亦如此。如果說經濟是一個城市的“形”,那麼文化則是一個城市的“神”。

  “城市歷史文化遺存是前人智慧的積澱,是城市內涵、品質、特色的重要標志。城市更新要注重文明傳承、文化延續,以彰顯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時代風貌為核心,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和活化利用,延續城市歷史文脈。”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相關負責同志告訴記者,淮南市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完成了全市已公布的88處歷史建筑測繪建檔和挂牌保護,開展保護圖則編制工作﹔建立歷史文化保護名錄,涵蓋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傳統村落)街區、文物保護單位、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文化遺產等,並積極開展潛在歷史地段普查工作,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

  關注民之所需,建設有溫度、有質感的幸福城市

  ——堅守為民初心,辦好人民群眾牽腸挂肚的民生大事、天天有感的關鍵小事,讓城市更有溫度,讓幸福更有質感,增強城市“凝聚力”。

  人民是城市的主人,人民城市必定是一座有溫度的城市。淮南市聚焦民之所需、民之所盼、民之所求,抓好住房保障、“菜籃子”工程等民生實事,讓人民群眾生活更方便、更舒適、更豐富多彩。

  加強住房保障,托起群眾“安居夢”

  城中村是城市的“裡子”。田家庵區姚家灣片區屬於典型的城中村,基礎設施配套不齊全,建筑安全、消防安全、社會治安等問題突出,姚素英老人在這樣的環境裡生活了幾十年。

  隨著姚家灣地塊征遷工作的展開,姚素英老人在淮河新城小區選了新房,徹底告別了年久失修、陰暗潮濕的老房子。“我家能夠住上新房子,要真心感謝黨和政府棚戶區改造的好政策。”姚素英老人欣慰地說。

  “安居”是“樂業”之本。淮南市堅持住有宜居,穩步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近年來,全市加快建立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賃住房為主體的住房保障體系,推動姚家灣等群眾期盼多年的棚戶區改造跑出“加速度”,北趙店、天一襪廠等項目經改造后,商樓林立、九衢三市,充滿著城鎮現代化建設元素,完成了由“低矮破舊”向“高大嶄新”的華麗轉身。推動老舊小區及配套基礎設施提升,近年來共改造完成274個小區,惠及居民50888戶,今年計劃改造的8個片區29個小區已全部開工建設,惠及居民6872戶。2023年省下達淮南市農村危房改造任務223戶,目前已全部開工,完工148戶。

  提升菜市場,“菜籃子”拎出幸福感

  民以食為天。家住田家庵區華聲苑小區的王阿姨喜愛做飯,經常挎著菜籃到附近的朝陽菜市場轉轉。在她看來,菜市場裡的“煙火氣”,藏著說不盡的生活韻味。“原先家門口的騎路菜市場自搬進設施齊全、寬敞明亮的室內后,感到逛菜市就像逛超市一樣開心,心裡升起滿滿的幸福感。”王阿姨說。

  朝陽菜市場位於市中心,但長期以來是個騎路菜市場。2022年,田家庵區決心取締,投入近800萬元對市場內外進行一期改造,按照標准化市場進行建設管理,取消了戶外經營,打開了消防通道,室內新增攤位90多戶,於2022年6月正式恢復營業。日前,朝陽菜市場再度升級,地下菜市場正式開業,受到商戶和周邊百姓的交口稱贊。

  小菜場,大民生。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實施“文明菜市行動”,明確整治提升59個城鄉菜市場的任務。今年上半年,全市共完成55個菜市整治提升任務,其中城區菜市15個、鄉鎮菜市40個,基本達到了“干淨衛生、清潔明亮、管理有序”的文明菜市場要求,讓老百姓的“菜籃子”拎得更舒心、更放心。

  推動綠色發展,建設“會呼吸”的生態宜居城市

  ——踐行“兩山”理念,大力建園增綠、發展綠色建筑、優化人居環境,增強城市“競爭力”。

  漫步在如詩如畫的公園中,清新的空氣中散發著細微的植物香氣,放下繁忙、遠離喧囂,在家門口的城市公園就能享受愜意的時光。

  打造群眾家門口的“旅游勝地”。淮南人民公園位於高新區和風大街與瓦埠湖路交匯處東南側,是淮南市最大的公共開放綠地,2021年淮南市全面提升人民公園景觀面貌,開發文化體育功能,以設置便民健身設施、新建林蔭運動場、打造特色夜間休閑文化照明區等為切入點進行景觀大提升、大改造,建成后公園內群芳爭艷,可以盡覽湖光山色,更有老少皆宜的健身器材,無論是早間晨練,還是夜晚飯后散步,在這座公園裡都能看到年輕人揮洒汗水健身的場景,都能聽見家長與孩子縱享美好時光的歡笑聲。

  一座城裡,最好的感受是“幸福”,最美的風景是“宜居”。今年以來,淮南市推動園林綠化提標擴面,按照市民出行“300米見綠、500米見園”要求,加快形成功能完善、布局均衡的公園綠地系統。街頭游園裝下百姓“小幸福”,2022年以來,全市完成新增、改造提升綠地面積220萬平方米,建成廣場路游園等18個口袋公園,新增城市綠道42.4公裡,全市城市綠化風貌進一步提升。推窗見綠、抬頭賞景、出門賞園、起步聞香,正成為市民美好生活的真實寫照。

  綠色是美好生活的底色。淮南市加快推進綠色建筑和裝配式建筑高質量發展,今年上半年綠色建筑開工比例100%,裝配式建筑開工面積開工比例35.28%,全力打造“會呼吸”的城市,讓城市成為綠色低碳“叢林”。

  治理生活污水,改善城鄉人居環境。今年以來,淮南市積極推進污水處理提質增效行動,全市完成建成區市政排水管網排查871.11公裡,完成污水管網整治二期工程,累計改造管網10公裡。推進建成區老舊小區、企事業單位和公用建筑內部排水管網雨污分流改造。鞏固黑臭水體治理成效,加強河道日常管護,建成區7條水系河道水體水質保持穩定。同時,推動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採取農村生活垃圾市場化管理,按照“戶集中、村收集、鄉鎮轉運、市縣處理”的運轉體系,配備完善收運處置設施,實現農村生活垃圾處置體系全覆蓋。

  強化底線思維,建設更加健康、安全的韌性城市

  ——堅持生命至上,開展隱患治理,增強抗風險能力,提高城市韌性,增強城市“生命力”。

  防災減災、抗災救災是人類生存發展的永恆課題,建設韌性城市是遵循城市發展客觀規律的必然要求。

  什麼是韌性城市?有一個形象的比喻,城市像彈簧一樣有張有弛,憑借自身能力預防及減緩各種壓力和沖擊,並且迅速從中恢復的城市類型。

  “重面子、輕裡子”“重地上、輕地下”,是許多城市的通病。淮南市加強頂層設計,將韌性城市理念貫穿於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更新等各個環節,推進韌性城市建設,讓城市更健康、更安全。

  適逢夏日強降雨,城區易發生內澇。今年以來,淮南市統籌新老城區排水防澇設施建設,開工建設學院路雨洪分流及配套設施提升工程,從森都到龍湖泵站新建1.4公裡雨洪排水箱涵,分流老龍王溝中上游12.5平方公裡匯水,緩解了東苑小區、政法小區、淮河新城等居住小區積澇風險。實施曹咀涵擴孔改造主體工程,新增調蓄水面12.89萬平方米,讓城市可以像海綿般“呼吸吐納”。同時,先行實施了西湖春天南門、山南印象支路等易澇點整治,將雨水主管道更換1.2米至2米的管徑。民惠街等8處積澇點即將進行改造。

  加強燃氣安全監管,做到防患於未“燃”。近年來,淮南市改造老舊燃氣管網253公裡,戶內安防設施7.3萬戶,完成2.1萬戶安裝報警器、切斷閥等裝置設施更新﹔推進城市生命線安全監測系統全覆蓋,以前端建設物聯感知網、管網管線CMI平台為基礎,構建“感、傳、知、用”的安全預警網,實現淮南市843.43公裡燃氣管線安全監測全覆蓋,不斷完善城市安全運行“一張圖”。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會同相關部門開展打擊破壞燃氣設施和偷盜燃氣專項整治行動,通過嚴懲一批非法違法行為,營造正常的燃氣生產經營秩序。

  開展自建房安全專項整治,今年以來,全市完成經營性自建房排查33486棟,查出存在安全隱患的樓棟,已全部採取整治措施。

  淮水滔滔不竭,淮南生生不息。堅持以人為核心,淮南這座老工業城市在有機更新中不斷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一座宜業、宜居、宜樂、宜游的山水之城正穩步走來,鋪展開一幅“城市向新、生活向美”的新畫卷。(記者 朱慶磊)

(責編:劉穎、金蕾欣)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