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鄉創業者余佩珍:打造精品特色民宿留住鄉愁

站在窗邊舉目遠眺,映入眼帘的是雲霧彌漫的山林,潺潺溪水從岩間流下,“皖南絕美盤山公路”——徽州天路從房前蜿蜒而去﹔房內的按摩浴缸可直接用天然溫泉水沐浴……這是余佩珍打造的溫泉標間客房。
7月8日,余佩珍向我們介紹了他的“休寧縣白際溫泉農家樂”和民宿創業經歷。這位個頭不高的四十歲男人有著他的“宏偉藍圖”,這是一場與白際鄉的“雙向奔赴”。
休寧縣白際溫泉農家樂。李夢雲攝
2004年,白際實現了通路,成為徽州天路的沿途站點之一,大量的驢友和游客漸漸涌入這個山村。十五六年前,余佩珍的父母親開始做起了農家樂,那時的民宿較為朴素,主要給驢友休息。
為了給家裡民宿吸引客源,早在2008年,愛好攝影的余佩珍就開始利用各類攝影器材及新媒體宣傳白際。他用鏡頭記錄獨屬於白際的秀麗美景。
余佩珍將當地拍攝的照片和視頻上傳在互聯網的各種平台上,包括論壇,貼吧,QQ、微信到如今的抖音。在2014年,余佩珍開始運營自己的“休寧縣白際溫泉農家樂”公眾號,公眾號內不僅介紹自家民宿,還為游客提供線路攻略,並且緊跟新媒體的變化。白際的名片“藍天與白雲交際的地方”也越來越廣為流傳。
攝影師周健最開始被余佩珍在某知名平台上傳的《徽州天路》所吸引,從而對白際產生了興趣,如今的他每年都帶上由十幾位攝影愛好者組成的小團體來白際進行拍攝和游玩。“因我這張《徽州天路》的照片而慕名遠來的攝影家有很多,不僅僅是周健。每年都會有大量的攝影師在春秋之際,為白際駐留一段時間……”余佩珍說。
徽州天路。余佩珍攝
白際海拔一千多米,素有“第二個清涼峰”之稱,白際溫泉農家樂正是隱匿在此山嶺中。2018年,余佩珍辭去在黃山4S店的銷售工作,專心於家裡的農家樂經營和改造。余佩珍利用白際結竹營嶺的半山腰的白際溫泉,打造了如今的溫泉農家樂,他將保溫管道進行引流過濾和加熱處理,讓泉水符合人體對溫度的最佳體感。
白際溫泉農家樂的大廳赫然立著一塊寫有“(銷售)土特產”的招牌,這是余佩珍得知村民難以銷售自家農產品時,用來幫助村民銷售茶葉、筍干、蜂蜜等土特產的,同時他通過電商渠道帶動當地農產品銷售,獲利十幾萬元,促使農戶均增收2000多元。在疫情時期,他還用互聯網開展宣傳推廣,幫助帶動周邊農戶增收。在這些營銷方式中,他都是無償幫助村民,他說,“這是和村民雙贏的一個過程,能幫一點是一點。”
余佩珍不僅幫助當地村民,還積極帶動周邊有能力的人一同做民宿,經常給民宿創業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其中就有幫助“康源民宿”創建微信公眾號一事,在他自己的公眾號中也經常宣傳其他民宿。“因為靠一家是不行的,自己的力量再怎麼大就這點力量,一起宣傳,一起干,這樣力量就大了。白際有名了,游客也就多了,大家的生意都會變好,村裡的經濟也會變好”,余佩珍解釋道。
在白際鄉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白際將打造白際‘江南墨脫’旅游度假區,實施結竹營‘迎駕溫泉’保護開發項目,打造溫泉品牌。規范農家樂、民宿經營管理,讓游客吃得放心、住得舒心,玩得開心。”作為白際民宿轉型的先行者,打造民宿集群的引領者,余佩珍建言道,“首先自己要做好,做好自己溫泉特色農家樂的同時,積極帶動其他民宿”。
余佩珍打造特色民宿的構想,不只是局限於“溫泉+”“攝影+”,還有“體育+”、文創產品的推出等等創新,他的“藍圖”還在展開中,這場與白際的“雙向奔赴”還在奔跑中。(李夢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