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宿鬆:燃氣“進村”,惠民實事暖人心

臨近飯點,祝麗燕把家裡收拾停當,和往常一樣,緊接著就要開始張羅一家子的午飯。灶台上,洗淨的青菜,焯過水的雞肉,備上佐料的蔥姜蒜,隻等生火起灶。
一日三餐、一年四季,家住安徽省宿鬆縣涼亭鎮車站小區的祝麗燕,自從家裡通上了天然氣,看著干淨的燃氣灶、湛藍的火焰,生火做飯的勁頭兒,那叫一個足。
“以前做飯,用的是罐裝液化氣,既費錢又不安全。一直盼著能跟城裡人一樣用上天然氣,沒想到還真就實現了!”說起變化,祝麗燕深有感觸。
車站小區是涼亭鎮第一個通上燃氣的居民小區,2021年10月17日,首批通氣的就有50多戶,也是鎮上繼柳溪中學用上天然氣之后的首個居民小區項目。
天然氣進村,對於大多數村民來說,起初最有顧慮的就是價錢問題。
已經用上管道天然氣的祝麗燕算了一筆經濟賬:“按照正常的使用情況,以前用瓶裝液化氣平均每天1塊多錢,通了天然氣后,一天六七毛錢就夠了,關鍵是手機充值繳費,既方便又省錢。”
“農村住戶居住分散、供氣規模不大,可能會導致燃氣管網建設和運營成本偏高,但是,從縮小城鄉差距、共享發展成果的角度來看,‘送氣下鄉’是一項勢在必行的民生工程。”宿鬆徽商長城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武大偉如是說。
截至目前,涼亭鎮共有管道天然氣用戶260多戶,每天用氣量在90立方左右,不僅大大減輕了居民的用氣成本,還大大提高了用氣安全,讓“用氣便利”成為大家“看得見、摸得著、用得好”的幸福和實惠。
天然氣通到了家裡,“點燃”了村鎮居民們的新生活,也為鄉村振興添上了“一把火”。
作為供氣主體,宿鬆徽商長城能源有限公司成立於2019年,主要負責開展宿鬆支線、終端燃氣建設、運營及維護。經過近兩年的建設,2021年6月20日,宿鬆天然氣支線項目成功點火通氣,這也意味著宿鬆縣正式告別“扛罐換氣、車拉送液”的時代。
宿鬆分輸站。李京澤供圖
宿鬆分輸站位於華亭鎮,離“川氣東送”進入安徽的首個閥室開口僅有900米的距離,這也是為什麼把分輸站建在華亭鎮的原因之一。
據介紹,該分輸站承載著向宿鬆縣天然氣分輸中轉任務,站內在接收上游來氣之后,通過數據採集與監視控制系統,經分析、過濾、計量、調壓之后,輸送至下游場站,並通到用戶家中。
“設計年輸氣能力3.57億立方米,沿線經過9個鄉鎮及2個農場,線路總長約113公裡,共設有6座站場和1座閥室,截至目前,已累計為宿鬆縣輸送天然氣逾800萬立方米。”
今年隻有26歲的梁華博,別看年紀輕,已經是宿鬆分輸站的站長。他說,“分輸站內最核心的就是工藝區,作為保供單位,場站裡的8名員工必須24小時值守,而且每2小時就要巡檢一次,容不得半點閃失。”
“通過技術賦能,我們現在已經可以實現閥門自動開合、燃氣自動調壓、支路自動切換等諸多功能,大大減輕了作業強度。”梁華博介紹,分輸站就好比是宿鬆管道天然氣的一個起點,保運保供的關鍵也就在此。
天然氣普及,一頭連著民生,一頭連著發展。既然是民生工程,就要照准百姓心坎干。
往村覆蓋、往戶延伸。自點火開通以來,宿鬆徽商長城能源有限公司大力推進管道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截至目前,已經建成高壓管道113公裡,中壓管道39公裡,另外還建成庭院管網16公裡。
長輸管道天然氣的投運,不僅僅是生態環境的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升,更重要的是增強了地方政府的能源要素保障,營造了優質的招商引資環境,極大地助力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李京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