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省內要聞

高考后,謹防這些騙局!

2023年07月03日07:25 | 來源:安徽日報
小字號

  當前,正值高考后志願填報、學校錄取的關鍵階段。此時,一些騙子也不失時機,設下騙局。為此警方梳理了幾類常見的涉高考騙術,提醒廣大家長和同學一定要提高警惕,謹防上當受騙。一旦遇到高考相關騙局,及時撥打110報警。

  騙術一:修改分數

  高考結束后,騙子利用家長的焦慮情緒作案,聲稱有渠道可以修改分數,以低價售賣、繳納保密金或通過短信發送木馬鏈接,填寫考生身份信息、銀行卡號、短信驗証碼等方式實施詐騙。

  警方提醒:

  考生及家人查分時,應認准教育部門指定的查詢方式及查分網址,不要輕易點擊手機短信中來歷不明的鏈接,更不要輸入相關信息。

  成績一旦公布即塵埃落定,對自己成績有異議的考生可以通過官方渠道復查試卷,但直接修改成績肯定是天方夜譚。不法分子抓住考生求學心切的心理設局詐騙,切勿上當。

  騙術二:提前錄取

  騙子冒充某大學招生辦,打電話給受害人,稱因院校提前招生,受害人的錄取狀態為“自由可投”,如果想被學校錄取,需提前交納學費,否則有退檔無法錄取的風險,受害人被唬住,從而被騙。

  警方提醒:

  提前批次錄取主要針對軍事、國防、藝術類院校考生,錄取工作全部實施異地遠程網上錄取,由專門的計算機系統按志願和投檔規則投檔,不受任何人為因素影響。對於收到的任何以招生為由的電話短信都不可信。考生可通過教育考試院官網查詢錄取信息,以免上當受騙。

  騙術三:內部指標

  騙子冒充某軍校招生辦主任的電話,稱學校有“內部招生指標”,如果受害人的孩子想上軍校,得先交保証金,為打消受害人顧慮,騙子還通過QQ或微信給受害人看了仿造的學校招生公文,受害人深信不疑,當即交付保証金,從而被騙。

  警方提醒:

  軍校招生與其他地方高校招生一樣,有嚴格的程序和規定。軍校招生沒有“內部招生名額”的說法,繳費是詐騙的最終目的,考生及家長不要上當受騙。

  騙術四:藝考招生

  藝術類招生種類繁多,投檔排序規則和操作程序復雜,加上省外藝術類招生計劃要根據生源情況在全國范圍進行調整,致使錄取持續的時間較長。騙子抓住考生和家長的急切心理,利用錄取持續時間長的特點,聲稱隻要交錢就可以從中運作“幫忙搞定”,或以“不交錢就不錄取”“不交錢就退檔”威脅考生和家長,達到詐騙錢財的目的。

  警方提醒:

  藝術類招生,均有嚴格的分數線等條件限制和統一投檔等招生程序。考生可通過教育考試院官網查詢錄取信息,以免上當受騙。

  騙術五:打“擦邊球”

  騙子故意混淆網絡教育、成人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的區別,聲稱隻要交錢就可以上大學,甚至上重點大學。入學后才發現就讀的根本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本專科,而是自學考試、成人教育等形式的教育。

  警方提醒:

  高等教育的辦學形式多樣,網絡教育、成人教育、自學考試也是高等教育的形式,但跟普通高等教育有所不同,入學門檻相對較低。騙子最容易在這個問題上打“擦邊球”,考生和家長一定要通過官方渠道進行錄取信息比照驗証,對招生高校的辦學類型進行確認,避免上當受騙。

  騙術六:信息外泄

  不法分子通過非法途徑獲取考生身份信息后,假冒教育部門工作人員等身份,以符合“獎學金”或“高考補助金”資格為由,騙取押金或手續費。

  警方提醒:

  接到自稱高校、教育、財政等工作人員的電話、信息,要發放“國家助學金”“返還義務教育費”“助學扶助款”時,考生及家長要主動與當地教育部門或學校聯系求証。不要隨意透露家人姓名、電話、職業等相關信息,堅持做到不透露、不相信、不轉賬。(通訊員 皖公宣 記者 方 舢)

(責編:關飛、常國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