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產業鏈產值近800億元,安慶綠色農產品爭上長三角“餐桌”

今年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5周年。安慶市立足全局、揚己所長,改革創新、奮發進取,助力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生動實踐,呈現人民生活品質不斷提升、經濟社會向好發展的美好圖景。
凌晨4時起籠,下午2時發車,晚上10時到達上海的農貿市場,這是宿鬆的小龍蝦﹔與中國油料研究所合作,建成全省首家7D功能型菜籽油加工廠,制造出“全球最健康的食用油”俏銷長三角城市群,這是望江的菜籽油……
近年來,安慶市聚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打造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截至目前,懷寧藍莓、岳西高山蔬菜、宿鬆油茶、潛山瓜蔞、望江稻漁、太湖生豬等“一縣一業”格局基本形成,擁有了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和區域帶動力的綠色食品產業集群,為全市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全面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
串“珠”成“鏈”節節發力 全產業鏈產值近800億元
打包、裝箱、發貨……端午節前,岳西縣來榜鎮黃泥村花屋組徽名山公司的黑豬肉已迎來了銷售小高峰。徽名山公司是岳西縣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其岳西黑豬品牌更是國家地理標識保護產品,在長三角地區很暢銷。
“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的超市裡,我們的黑豬肉30多元一斤,還被搶著買。”該公司管理總監程為田說。安慶是安徽農業大市,有耕地535萬畝、山場790萬畝、可養水面224萬畝,農業資源豐富,多樣性明顯,是國家優質糧棉油、水產品和畜禽生產基地,也是長江中下游著名的“魚米之鄉”。
2020年9月,安慶市印發《加強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建設實施方案》,拉開了安慶打造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的帷幕。
——以綠色食品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為路徑,著力發展稻米、生豬、家禽、水產、油菜、茶葉、藍莓等綠色食品全產業鏈,大力開展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引進新變量、創造新組合、培植新優勢、塑造新環境。
——成立綠色食品產業“雙招雙引”工作領導小組,明確產業布局和招商重點,實行產業“鏈長制”,設立九個產業工作組,協調解決項目推進中的各類問題。
——發揮縣(市、區)“雙招雙引”主體作用,圍繞綠色食品九大產業重點領域並結合本地產業基礎和比較優勢,確定主攻方向、編制產業發展專項規劃……
一系列組合拳下來,安慶市綠色食品產業成果豐碩,2022年全產業鏈產值達到788.72億元,通過綠色優質農產品認証的農業企業625家,產品1153個、總數全省第1,有桐城小花、岳西翠蘭、天柱山瓜蔞、太湖鳙魚和龍池香尖等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5個。太湖縣成功申報“安慶六白豬”國家級核心育種場,宇順高科紅米稻種質資源庫和潛山市瓜蔞種質資源圃被確定為省級農作物種質資源保護單位。
招大引強校企合作 形成一批綠色食品產業集群
番茄種在進口的椰糠裡,定制補光燈促進光合作用,智能灌溉系統實現精量灌溉和精准施肥,智能溫控系統提供適宜生長環境……迎江區長風鄉新義村的番茄產業科技示范園裡,小番茄種出了“科技味兒”。
長風沙番茄谷項目是迎江區農業三產融合示范項目,計劃投資11.3億元。目前栽種的口感型番茄及流通型番茄,由中國農業大學、清華大學等技術團隊自主研發,年均畝產預計可達10噸,畝均收益約20萬元,成為帶動長風片區發展的新引擎。
近年來,安慶各地持續推進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建設,協調本地龍頭企業與長三角地區其他城市的市場主體對接,深化農產品精深加工領域合作,提高農產品深加工水平。
——在長三角地區持續開展農業“雙招雙引”活動,借助中國安徽名優農產品暨農業產業化交易會、安慶名優農產品(上海)交易會等系列活動,組織各縣(市、區)在長三角地區舉辦“雙招雙引”活動,擴大安慶名優農產品外向知名度、影響力,吸引長三角資本來安慶投資綠色農業。
——深化與中國農業科學院等高校院所的合作,通過專家孵化項目、人才帶動項目,實現成果產業化,達到招才引智、助推產業發展的目標。同時通過“內搭平台、外聯老鄉”,加快招商引資步伐,吸引外界各類企業、市場主體、商會、協會來我市投資興業,形成了一批綠色食品產業集群。
目前,全市獲省授牌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24家,數量全省第2。成功申報創建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家,擁有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4家、數量居全省第2。8個縣(市、區)實現“10億元以上農業類項目零的突破”。
沖新賽道闖新路徑 夯實鄉村全面振興堅實基礎
篩選、清洗、檢測……6月2日,宿鬆縣安徽帆幡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預制菜生產車間內一派忙碌景象,每個環節都井然有序。隨著預制菜產業快速發展,該縣搶抓市場機遇,圍繞打造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目標,高標准構建預制菜產業體系。
之前,安徽帆幡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只是做包子、饅頭等,年銷售額2.1億元。站在預制菜發展的新風口,該企業注重科技創新,全力沖刺產業新賽道,研發預制菜品種達到60余個,把“預制產品”端上上海、無錫等城市餐桌,預計年銷售額將實現翻番。目前該企業已帶動當地100余人實現就業。“在家門口上班,一個月有五千多元,不論是薪資待遇,還是工作環境,我都很滿意。”公司員工劉小燕高興地說。
日前,來自長三角城市群的5趟高鐵團隊1100名游客,在天柱山下痘姆鄉的花田裡觀賞美景、拍照留念。“‘一部手機游潛山’,實現訂門票、訂民宿、訂導游,品上山裡的美食。”來自南京的方女士一家在周末乘高鐵出行,她對天柱山的雲海日出十分期待,對綠色農家美食更加期待。
打造長三角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潛山結合全域旅游,將鄉村的自然資源與人文景觀融合起來,打造一批鄉村休閑旅游景點,推出一批獨具特色的鄉村旅游精品,將田園變游園、民房變客房、基地變課堂,展示“新徽菜·名徽廚——來自天柱山的美味”。
武昌湖邊,望江縣高士鎮童嶺村童山水產養殖合作社,工人給水塘邊的養殖大棚放水,准備迎接今年的成體黃鱔。“中國網箱生態養鱔第一縣”“國家地理標志”……一塊塊“金字招牌”已然顯示出望江黃鱔養殖產業的實力。目前,望江縣養鱔面積1.4萬畝,年均養鱔網箱35萬口,年產量超5000噸,產值達4億元。小黃鱔已從望江啟程“游”向蘇浙滬,帶動廣大農戶增收。
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截至目前,安慶現有中國美麗休閑鄉村8個、中國十大最美鄉村1個,各類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園區2743個,農家樂2358戶。2022年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經營點累計接待游客約1200余萬人次,實現營業收入近80億元。(全媒體記者 沈永亮 通訊員 張曉珍 黃佩佩 攝)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