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省內要聞

安徽省積極推進創新、人才、資本等生態建設,增強新能源汽車產業綜合實力——

加快建設新能源汽車強省

2023年06月23日07:35 | 來源:安徽日報
小字號

近日拍攝的蕪湖奇瑞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線。記者 范柏文 攝

當前,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是時代發展的“新風口”,安徽省將其作為十大新興產業之一強力推進。近年來,安徽省積極推進創新、人才、資本等生態建設,構筑新能源汽車產業生態圈,加快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推動安徽加快向新能源汽車強省邁進。

創新驅動,成果轉換持續強勁

日前,在第12屆國軒高科科技大會上,國軒高科發布了最新自研磷酸錳鐵鋰LMFP體系的L600啟晨電芯及電池包,輕鬆實現18分鐘快充,整車續航可達1000公裡。

不同於三元鋰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該款電池不僅擁有高能量密度,還具備高安全性、高耐熱性等優勢,開啟了業內無三元(NCM)情況下依然續航千公裡的先河。

技術創新,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關鍵要素。近年來,汽車產業自主品牌強勢崛起,技術創新的驅動功不可沒。

奇瑞集團也在新產品、新技術領域不斷加快“推新”速度。今年5月,奇瑞集團TIGGO瑞虎9全球上市,重磅打造“磁懸浮超舒適旗艦SUV”。6月2日,全新鯤鵬超性能電混C-DM專用發動機及變速箱量產下線,在該技術加持下,奇瑞集團旗下奇瑞、星途、捷途三大品牌將全面混動化。

“奇瑞是國內最早研發新能源技術的企業之一,20余年來我們在核心‘三電’等新能源關鍵技術領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可以說,奇瑞‘理工男’的血液裡不僅僅流淌著汽油,更充滿了代碼與電流。”奇瑞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在瑤光2025戰略牽引下,由數十名行業技術翹楚領銜組成的2000余人的研發團隊,正不斷提高奇瑞在智能化、電動化、輕量化方面的技術優勢。

越來越多新能源汽車行業人才正在向安徽聚集。以合肥的華霆(合肥)動力技術有限公司為例,創始人周鵬博士在美國畢業后,歸國創業。2010年,華霆動力成功在合肥落地。此后,該公司不斷聚集研發人才,據了解,截至去年底,公司共有研發工程師289人。

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為了實現換道超車、跨越發展,近年來,安徽省持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保障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與關鍵技術研發創新。

據了解,目前安徽省創新研發基礎扎實,擁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工業大學、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中電科第三十八研究所等在汽車領域創新能力突出的高校院所和95家省級以上工業設計中心、167家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設立省高安全動力電池創新中心等6個省級汽車制造業創新中心。省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研究院、車百智庫研究院正式挂牌。

省內各大行業頭部及知名的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也交出了“高分”成績單。奇瑞汽車連續9年位居安徽發明專利百強榜首、同行業前列,蔚來專利公開量居全行業第一,江淮汽車蜂窩電池技術有效解決三元鋰電池安全控制難題,國軒高科半固態電池即將實現裝車、磷酸鐵錳鋰電池能量密度大幅提升,中鼎、保隆開發的空氣懸挂系統實現了國產替代。

為持續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在創新生態建設方面,安徽省提出建設開放型汽車生態實驗室、推動傳統車企與信息通信技術公司全方位深度合作。此外,安徽省還將培育應用型高峰學科、支持頭部企業與高校共建聯合培養基地、支持合肥學院大眾學院建設、制定汽車領域人才招引計劃。

以投帶引,營造良好融資環境

新能源汽車作為新興產業,不僅需要來自頂層設計的政策支持,更離不開資本助力。“設立產業發展基金,以投帶引,引進培育龍頭企業,進而打造新興產業集群”,這已經成為安徽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重要打法。

合肥與蔚來的“牽手”便是一個典型案例。2020年,處於危機的蔚來在與18個城市對接未果后,得到來自合肥建投、國投招商和安徽高新投等具有國資背景的投資機構的70億元投資。最終蔚來落戶合肥,扭轉頹勢,走出困境。

以資本為紐帶,安徽與蔚來等車企深度合作,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加速崛起。近年來,安徽省不僅牽手大眾、比亞迪等車企,還集聚了以國軒高科、中創新航等為代表的上下游企業,打造更完整的汽車供應鏈。

今年5月,被譽為“滑板底盤”賽道領跑者的悠跑科技,宣布完成B輪數億元人民幣融資,並將集團總部落戶肥西縣。該輪融資由合肥產投資本領投,資金將用於技術創新和相關產品的研發及量產工作。圍繞新能源汽車產業,近年來,合肥產投資本發揮國資引領作用,陸續投資了域馳智能、有感科技等企業,布局自動駕駛、車路協同等諸多領域。

資本與產業鏈的互動融合,可以帶領新能源汽車產業融合共進。以合肥為例,該市迭代升級新能源汽車產業專項政策,2022年為江淮、國軒等23家企業兌現研發創新等資金超25億元。完善“國資入股—市場退出—循環投入”投資路徑,國資累計投入汽車領域超百億元、帶動投資500多億元。設立16隻汽車產業相關基金,總規模超600億元,已投資重點項目20多個。

目前,安徽省已設立總規模180億元的省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主題基金。今年5月,為推進創新、智造、服務、資本等生態建設,安徽省宣布將設立財政專項,5年累計安排200億元財政資金,其中省財政100億元,同時將設立超1000億元的汽車產業鏈投資基金。

“我們還將建立汽車企業上市后備資源庫、支持汽車企業發行債券融資,並發揮天使基金投早投小作用,優化新能源汽車資本生態建設。”省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說。

服務升級,加速推廣電動汽車

充電與換電,關系到消費者的使用體驗。

充電基礎設施為電動汽車提供充換電服務,是重要的交通能源融合類基礎設施。近年來,老百姓對新能源汽車需求的激增,“補能”“續航”成為人們購買新能源汽車的重要關注點。

如何緩解續航焦慮?安徽省在這一關鍵點上不斷發力。“城市建成區新建住宅停車位配建充電基礎設施比例不低於30%、新建住宅小區及公共停車場車位應100%預留安裝條件”,6月19日,省發改委、省能源局發布意見,要求進一步做好全省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工作。

充電快、續航長的電動汽車加速駛來,消費提振也按下“快進鍵”,進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應用。

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的政策不斷推出。自今年2月起,合肥市開展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活動期間通過參與下鄉活動銷售門店購買符合標准的車型,給予5000元/輛補貼。3月27日,省商務廳發布通知,支持各地財政發放汽車消費補貼、鼓勵地方開展汽車下鄉(或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等。

值得注意的是,5月30日,省發展改革委發布方案,明確安徽將加快公務用車、公交車、巡游出租車、網約車等新能源化。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新增及更新公務用車,原則上全部購置新能源汽車。

據了解,在服務生態建設上,安徽省將全力推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組建全省充換電基礎設施和綜合服務平台投資運營公司、組建“電池銀行”、建設充換電基礎設施綜合服務平台、實施智慧高速公路網建設工程,打造全國新能源汽車充電驛站客棧。還將構建現代汽車流通體系,引育后市場頭部企業,打造誠信二手車交易的安徽名片。

數據顯示,安徽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生態日趨優化。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加快,2022年全省新增上牌18.9萬輛,累計保有量36.8萬輛,新增及更新公交車均為新能源汽車,公共領域新增及更新車輛中新能源汽車比例大幅提升,氫燃料電池公交車投入示范運營。充電基礎設施加快建設,全省累計建成各類充電樁13.5萬個,其中公共樁4.6萬個。

合肥、蕪湖作為安徽省新能源汽車產業“雙核”,服務表現可圈可點。蕪湖已建成了安徽省首座集加油、加氫、光伏發電、便利店、休閑為一體的綜合能源智慧服務站,合肥市則獲批國家首批換電模式應用綜合試點城市,大力推廣“車電分離”商業模式。合肥市已累計推廣換電車型9967台,建成換電站59座。

建設新能源汽車強省,安徽省其時已至,其勢已成,其興可待。(朱 卓 許昊杰)

(責編:范曉琳、關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