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南陵:一曲龍舟調 悠悠故鄉情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奎湖畔、傾盆雨,原本准點舉辦的龍舟決賽,不得不往后順延。
6月19日下午,一場大雨,瞬間籠罩了整個奎湖。在碼頭的對岸,一條挂滿燈籠彩旗的“鳳船”,靠岸避雨。
和龍舟相比,“鳳船”造型更顯別致,船頭鳳首高聳,船艄飾有鳳尾,船中設有鑼鼓,船上懸挂燈籠,劃動時像一隻美麗的鳳凰貼近水面飛翔。
在當地,“鳳船”也稱“彩流船”,和劃龍舟不同,劃“鳳船”的全部是女槳手,此次龍舟賽的“鳳船”隊,就來自許鎮鎮新渭村新塘岔自然村。
行進在南陵奎湖上的“鳳船”。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
趁著避雨間歇,“鳳船”隊隊員圍成一團,在眾人的歡呼聲中,唱起了《龍舟小調》。
領唱的名叫鄧小狄,是“鳳船”上的鼓手,別看50多的年紀,但打開嗓子,干淨利落,“一勸梅花雪裡開,雪裡梅花苦出來,先苦后甜有花開……七勸菱花水面飄,生下強兒要讀書,父母教子功勞來……”
歌詞通俗洗煉,淺顯易懂。一唱眾和,鄧小狄每唱罷一句,隊友們作為伴唱,齊聲應道“嗨呀呼嗨嗨”,帶著方言的《龍舟小調》,和著密集的雨聲,在奎湖水面擴散開去,高亢悠長又極富感染力。
《龍舟小調》響徹奎湖,“鳳船”漸行漸遠。人民網記者 張俊攝
身為第一槳,周小玉是2019年加入村裡的“鳳船”隊。她告訴記者,過去劃“鳳船”只是業余活動,多半是在村裡的魚塘自娛自樂,每年到了賽龍舟的時候,“鳳船”就會出來熱場。
32人組成的“鳳船”隊,年紀最長的58歲,最小的36歲。雖然年齡有別,但她們有一個共同點,都是新渭村新塘岔自然村的媳婦,有的來自安徽阜陽,有的來自四川宜賓,用周小玉的話說,就是嫁過來,五湖四海皆是親。
雨歇,龍舟決賽重整旗鼓。
激烈的場面,飛濺的浪花,飛馳的龍舟,震耳欲聾的吶喊聲,與兩岸觀眾一起,構成濃濃的百舸競渡畫面,蔚為壯觀。
此時的鄧小狄,已經扯開了嗓子吆喝道,“上船嘍!”大家整裝待發,重新登上“鳳船”,在鼓聲中劃槳前行,游湖一圈,《龍舟小調》也再次唱響奎湖,為龍舟賽畫上圓滿句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