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省內要聞

宣城:弘揚傳統“和”文化 擦亮調解“宣”品牌

2023年06月20日16:14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為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更好地服務基層社會治理,近年來,宣城市司法局針對當前基層矛盾糾紛多元化、多樣性的實際,立足徽文化“和諧、善治、功效”三個關鍵詞,創新推動“傳統文化+人民調解”“法治文化+人民調解”模式,從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中發掘“和”文化,推動其與“宣”文化、“宣”調解相融合,積極建設“握手言和”調解品牌,通過以文化人、以法育人,將矛盾解決在群眾家門口,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追溯文化之源,提煉“和”品牌

績溪縣是徽文化的發源地,被譽為和諧之源。“和”文化沉澱在他們的生活、思想中,並逐步衍生出“和”思想、“和”生活。

“十四五”期間,宣城市司法局經過實地調研、座談交流,提煉出“握手言和”調解模式,先后出台《在全市推行“握手言和”調解模式 深化社會治理創新的實施意見》等系列文件,同時結合績溪木雕中的“四荷(和)圖”“百瓶(平)圖”,提煉出“1234”調解文化:即一個“和”品牌——“握手言和”品牌。二種“和”內涵——家和外順、國泰民安。三項“和”工作——和顏悅色,使其想“和”﹔心平氣和,使其願“和”﹔握手言和,使其真“和”。四個“和”目標——社會和諧、家庭和美、人人和順、萬物和鳴。同時,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培育發展“一縣一品”,構建起宣城獨有的“頭雁領航 雁陣齊飛”的調解品牌矩陣。

此外,還將人民調解“止訟息爭”的價值理念融入本土傳統優秀文化中,以徽州木雕為原型,設計出“握手言和”LOGO ,創造出皖南大鼓《總結楓橋好經驗 學法懂法人爭先》、皖南剪紙《和為貴》等10余部文創產品。同時,還將“和”文化、“法”精神融入到工作實踐中,制作宣傳片《和為貴 睦世間》,在全市330輛公交車、470台公交電視滾動播放。通過潛移默化、潤物無聲,推動“以和為貴”思想根植人心,“和諧同生”成為群眾的自覺行動。

汲取時代力量,踐行“和”理念

為推動“和”理念與社會治理體系建設深度融合,宣城市配齊配強“一村一法律顧問”“一村一警”,優選聘用941名專職人民調解員,構建起市縣鄉村四級調解網絡。僅2022年,就排查化解各類矛盾糾紛22386件,調解成功22129件,其中“家事類”糾紛3657起,“鄉村振興類”糾紛1814起,“城市生活類”糾紛4785起,“營商環境類”糾紛1736起,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營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

同時,指導各地根據矛盾糾紛的不同特點,運用“人民調解+綜合治理”“人民調解+法治宣傳”“人民調解+法律服務”等多種方式有效開展“人民調解為人民”系列主題活動,以“和衷共濟”凝共識,以“和諧社區”強基礎,以“和美家庭”傳美德,以“和睦鄰裡”促融洽,以“和氣生財”塑誠信,以“和樂共事”聚民心,推動“和”文化每調解一起糾紛,“和”文化理念就涵養一方群眾,“和”文化思想就浸潤一片水土。

綻放調解之花,創新“和”陣地

立足“小創意、微改造、精提升”發展思路,宣城市司法局指導各地將傳統文化、法治文化融入“一縣一所(司法所)一點(百姓評理說事點)一室(村居調解工作室)”三微建設中。把文房四寶、皮影戲、皖南大鼓、跳五猖、活字印刷、伏嶺竹編等非遺物質文化遺產融入到陣地建設中,先后建成旌德縣版書“活字印刷”、郎溪縣梅渚 “法治攝影”、寧國汪溪“元竹文化”等特色化司法所,宣州區狸橋鎮“握手言和”、涇縣昌橋鄉中鑫、廣德市新杭鎮德善等特色化調解工作室,旌德縣孫村“十全十美”、績溪縣“幽篁裡”、郎溪縣“鼓為媒”等特色化百姓評理說事點。讓群眾走進調解室,就能感受到“和”文化理念的熏陶,靜心明智。

目前,全市已建成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組織61個,鄉鎮(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97個,百姓評理說事點595個,村(居)人民調解委員會860個。2022年,宣城全市法院受理案件63668件,較上一年度下降了6%,全市排查受理矛盾糾紛22386件,較上一年上升了7.9%,調解成功率98.85%,較上年度提升0.55%。全市法院受理案件有效下降,人民調解數量逐年上升,讓預防在先、發現在早、處置在小、服務費無的人民調解成為化解社會矛盾糾紛的最佳選擇之一。(翟永俊)

(責編:范曉琳、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