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億布局量子科技 中國電信的第二個“十年之約”

正在打造“世界量子中心”的合肥,注入了一股新活力。
5月29日下午,中電信量子信息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電信量子集團)在合肥揭牌。
中電信量子集團甫一成立便冠以“集團”后綴。企查查顯示,中電信量子信息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注冊資本30億元,是當前全球注冊資本最高的量子科技企業,且由中國電信百分百控股,這意味著新公司有能力在量子科技領域全方位發展,布局完整產業鏈。
或許10年后回望,這將是中國電信面向未來最重要的戰略布局之一。1900年,普朗克第一次窺見量子,人類就此推開微觀世界大門,核能、半導體晶體管、激光、核磁共振、高溫超導材料等現代信息技術誕生﹔如今,隨著“量子優越性”實現、直接利用量子特性的量子器件被研制成功,量子力學第二次革命躍遷在即。
在中國量子的“赫拉神廟”——合肥,中國電信點燃“聖火”。
量子之都 “網紅”合肥
車行於合肥市高新區望江西路,量子元素隨處可見: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量子科學中心、科大國盾量子科技園……和望江西路平行的另一條路——雲飛路,更因坐落著本源量子等20余家量子領域上下游關聯企業,被稱為“量子大道”。
這裡,是中國的“量子心臟”。年初,全球前沿科技咨詢機構ICV發布的《首個年度全球未來產業發展指數報告》顯示,在量子信息這一“硬核”科技領域,排名前五的城市(集群)分別是紐約、合肥、倫敦、北京和舊金山,而在量子信息領域企業排名中,我國共有3家企業入圍前20強,均為合肥企業,都在“量子大道”方圓數公裡之內。中電信量子集團也落戶於這片“量子沃土”,企查查顯示,其注冊地址位於望江西路中安創谷科技園。
依托中科大的人才優勢,合肥正在成為量子科技創新的樞紐重地。2020年發布《合肥市量子信息產業發展規劃(2020—2030年)》后,合肥加快統籌布局和推進產業鏈上下游深入合作,在創新支持、成果轉化、試點工程、場景建設方面多管齊下,帶動整個量子產業迸發出強勁動能。
世界首顆量子通信衛星、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干線”、世界首台光量子計算機、祖沖之號計算機、悟空號計算機……一大批前沿科技成果在這裡誕生,並加速從“落地生根”到“開花結果”:2023年春節剛過,我國首條量子芯片生產線在合肥正式亮相,而科大國盾量子的176比特“祖沖之號”量子計算雲平台,也於5月31日向全球開放。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合肥集聚量子核心企業19家、上下游配套企業28家,培育上市企業1家、獨角獸企業2家,合肥正在成為“量子科技”“量子產業”雙高地,量子圈裡的“網紅”城市。
如今,這個名單上將多一家央企。
科創引擎 央地“握手”
這是央地之間一次“惺惺相惜”的握手。
近幾年來,合肥以“最會投資的政府”之名頻頻出圈,除了以中科大為核心的量子科研產業,蔚來、比亞迪、京東方、長鑫存儲等等產業巨頭也紛紛落皖,不僅招徠了更多科技人才,更將合肥打造為量子、芯片、新能源等產業核心聚集地,鏈長效應顯著。
作為央企的中國電信,同樣劍指“量子鏈長”。多年來,中國電信在量子產業布局良久,主導制定了5項量子通信行業標准,自研量子安全服務平台,具備量子密鑰和國密算法的量子加密核心能力,聯合行業頭部企業,成立“量子信息應用合作生態聯盟”,量子產業體系初步形成。
但這不是央地之間的第一次握手。
安徽是中國電信量子產業發展的最佳“試驗田”。此前,中國電信提供技術支持的合肥量子城域網項目,已經成為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用戶最多、應用最全的量子保密通信城域網,量子密鑰分發網絡光纖達1147公裡。
該網絡的建成,帶動了一批生態企業圍繞量子保密通信提供豐富的應用產品及服務,促進量子保密通信技術與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工業互聯網、安全辦公等領域深度融合。全球首款量子安全通話產品——“量子密話”便由中國電信率先在合肥推出,產品來自中國電信與科大國盾量子合資成立的中電信量子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有50萬用戶。
中國電信幾乎所有量子創新應用的第一站都選在了合肥。2022年4月底,中國電信合肥分公司上線“量子雲印章”,採用物聯網+量子安全前沿技術,將傳統實物印章裝入智能印章設備中,可隨心隨處在線安全調用。
如今,這段“親密關系”將更進一步。
一個是科技創新牽引產業創新的“優等生”,一個是正在奔赴科創型世界一流企業的“起舞大象”,中電信量子集團的成立,標志著在即將到來的以量子技術為底座的新世界,中國電信與安徽的科技合作將進入新階段,也是央地聯手對國家戰略意圖的堅定踐行。
國之重器 未雨綢繆
“一旦通用量子計算實現突破,現有密碼系統一擊即潰。”2022年10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與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聯合研制的“祖沖之2號”實現了“量子優越性”,對“量子隨機線路取樣”問題的處理速度,比目前全球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快1000萬倍以上,“祖沖之號”量子計算總師朱曉波告訴《IT時報》記者,未來,在人工智能、氣象預報、資源勘探、藥物設計等需大規模計算的領域,量子計算機都可能有實質性突破。
另一方面,針對全球日益嚴重的能源危機,量子科技也可能是解決路徑之一。“通用量子計算機的商業價值在於,算力指數級提升,能耗卻只是線性增長。”科大國盾量子董事長、中電信量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彭承志解釋,量子計算之所以成為各國科技競爭高地,除了將對算力供給帶來飛躍性變化,也因其能在“能源戰爭”中掌握主動權。
顯而易見,在算力成為全球戰略資源的當下,能夠帶來新一輪信息技術革命的量子科技,是各國搶佔經濟、軍事、安全等領域全方位優勢的戰略制高點。智研咨詢發布的《 2022-2028年中國量子通信行業市場運營格局及未來前景分析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8月,美國、英國、中國、俄羅斯、法國、德國等17個國家/地區發布了統一的國家量子科技政策支持本國量子通信行業的發展。這意味著,這些國家將在量子領域制定高層面的制度與規劃,並進行巨額投資,以保障本國量子科技的發展。
目前,全球量子科研集中於量子計算、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測量等方面,中國基本處於世界第一陣營,是少數掌握從0∼1“Know how”(關鍵訣竅)的國家,在光量子和超導量子兩個方面都實現了“量子優越性”,也是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和首顆量子微納衛星的發射國。產業化方面,中國量子通信1∼100的創新應用已率先進入“無人區”,2020年,中國電信啟動“量子鑄盾行動”,宣布布局量子安全產業,推動量子保密通信相關技術產業化。
然而,這場“馬拉鬆”剛剛開始。當下,量子計算機正處於從原型機到專用機的攻堅時期,各種量子科技產業化也在初級階段,如果不想重蹈覆轍,在關鍵技術上不被“卡脖子”,中國必須始終保持起跑時的領先身位。《“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強調,要瞄准量子信息、集成電路等戰略性前瞻性領域,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新型舉國體制優勢、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提高數字技術基礎研發能力。
作為中國科技型企業中的國家隊,中國電信此時以30億元注冊資本,成立中電信量子集團,打造量子信息產業核心聚集地,意味深長。
再立“十年之約”
6月6日,中電信量子集團發出成立后首次招聘公告,這則看似普通的招聘信息“暗藏玄機”:公司積極推動量子通信產業化、重點布局量子計算新能力、戰略關注量子測量領域,攻堅量子底層核心技術,並依托中國電信覆蓋全國全網的雲網資源、開發能力、服務渠道等優勢,推動量子產業全國規模推廣。
“積極推動”“重點布局”“戰略關注”三個動作,精准反映了中國電信在量子信息領域的戰略布局及策略,其中,量子計算無疑是“重中之重”。
據《IT時報》記者了解,目前中國已實現量子優越性的量子計算機“祖沖之號”,有望在2026年實現1000比特量子計算能力,保真度達6個9,也即錯誤率為百萬分之一,預計10年后,到2033年,實現可糾錯的百萬比特量子計算,且應用於實際問題。
這或許是中國電信為何再立“十年之約”的緣由。
在成為科技型企業的道路上,中國電信屢屢展現出一家老牌央企不同尋常的前瞻性。2012年,當阿裡雲還在渴望被認可時,天翼雲是國內少有的、有著國資背景的雲服務商。10年砥礪前行之后,天翼雲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運營商雲、國內最大的混合雲,並被國資委確立為國雲框架,在全球有著完整的算網布局。
投資界有一條被奉為圭臬的“時光機器理論”,指的是充分利用不同國家和行業之間發展的不平衡,以發達市場的經驗開發相對落后的市場,仿佛坐上時光機,穿越過去和未來。
如今,中國電信成立中電信量子集團,恰似坐上“時光機”,再次提前布局。剛剛結束的北京通信展上,中國電信董事長柯瑞文表示,將進一步助推量子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鏈各方共同構建量子產業生態。
據了解,中電信量子集團將成立量子信息科技研究院,積極參與量子相關大科學裝置的建設,推動量子計算產業發展﹔發揮中國電信覆蓋全國全網的市場營銷、客戶服務和雲網融合的資源優勢,致力於成為全球領先的量子科技產業集團。(郝俊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