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縣區傳真

合肥市廬陽區:深植主城沃土 創新戰新“新新”向榮

2022年09月22日16:07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廬陽風光。廬陽區委宣傳部供圖

廬陽風光。廬陽區委宣傳部供圖

金秋的合肥廬陽,蓬勃、激越,萬物競茂。

科創大街落子“老城”,轉型發展新引擎一觸即發﹔科技園區培育出安徽省芯片設計“第一股”﹔光伏企業“加碼”投資10億元打造基地項目……黨的十八大以來,伴隨著合肥奮力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勇當我國科技和產業創新的開路先鋒,廬陽區積極更新理念、創新打法,聚力擦亮合肥主城區都市科創名片,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能級躍升,活力加速釋放,交上一份韌性十足的高質量發展答卷。

從大房郢水庫之畔的廬陽經開區到“安徽第一路”長江中路西段,從園區一派繁忙的生產車間到鱗次櫛比的沿街樓宇,在科技創新的引領驅動下,廬陽區戰新產業蓬勃發展,老城區悄然迎來新蝶變。

構筑產業高地 拉動“走向春天”的經濟增長極

戰新產業是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獲取未來競爭新優勢的關鍵領域和重點方向。

在廬陽經開區,一家專門從事半導體存儲芯片和MCU芯片的研發設計銷售企業——恆爍半導體(合肥)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恆爍半導體),憑借過硬的研發技術實力嶄露頭角。近三年來,恆爍半導體營業收入年復合增長率達107.58%。今年8月,該公司作為安徽省芯片設計“第一股”在科創板上市,為合肥市“芯屏汽合”“急終生智”產業鏈條的固鏈強鏈作出一份“芯”貢獻。

安徽中科太赫茲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在進行主動式太赫茲掃描成像測試。廬陽區委宣傳部供圖

安徽中科太赫茲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在進行主動式太赫茲掃描成像測試。廬陽區委宣傳部供圖

恆爍半導體的“拔節生長”是廬陽區戰新產業發展壯大的一個縮影。近十年來,廬陽區企業在新材料、芯片等領域且歌且行。安徽中鐵工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斬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安徽中科太赫茲科技有限公司將原本應用於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的24小時監測場景的主動源太赫茲技術產業化,成為大科學裝置“三就地”典型案例﹔合肥安信瑞德精密制造有限公司是國內最大的制冷壓縮機閥片供應商,擁有行業核心知識產權30多項,全球市場佔有率約50%……在廬陽,諸多科創成果從“雲端”扎入“土壤”,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在新興產業“新賽道”上,廬陽戰新企業從“星星點燈”到“繁星閃爍”,不斷將關鍵核心技術和先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取得規模增加、產業集聚和技術突破的“三合一”成果。

近年來,廬陽新興產業經受住疫情沖擊等各種“壓力測試”,努力跑出“加速度”,盡顯“大象無形”的產業生命力。2021年,全區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同比增長97.0%,高於全市增速68.7個百分點。今年1-6月,全區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同比增長32.5%,有四成戰新企業產值較去年同期呈增長態勢。

廬陽大數據產業園

廬陽大數據產業園。廬陽區委宣傳部供圖

夯實服務平台 打造“強筋壯骨”的戰新推進器

坐落於廬陽經開區的安徽大恆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簡稱大恆能源)扎根廬陽十余年,是一家專注於光伏組件研發與制造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總投資3.6億元的大恆能源智慧光伏系統制造基地與新能源數據運營中心建設項目於2021年初建成投產,投產當年實現產值超20億元。

效益加碼,服務頂格。今年8月,廬陽區與大恆能源進行合作簽約,總投資約10億元的大恆能源微型逆變器、光儲系統研發生產基地項目和TOPCon光伏組件智造基地項目落戶。其項目產品SolarUnit微型逆變器,為全球首創的一體化智能光伏系統核心設備,技術水平行業領先。

隨著企業不約而同地將視線投向自主研發和掌握核心競爭力,一顆顆“創新種子”日益成長為參天大樹,這一過程離不開區域的精心“澆灌”和培育。

“我們大力推進‘畝均論英雄’改革,加快釋放更多產業發展空間,將優質要素資源向新能源、智能制造等戰新產業傾斜,讓企業看到誠心、堅定信心。”廬陽經開區負責人表示。項目建成后,大恆能源有望成為廬陽區首個“百億”制造業企業。

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引領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促進動能轉換的關鍵所在。為給企業騰飛“插翅”,廬陽區依托大科學裝置集中區建設,積極引入一批戰略性創新平台和科技服務機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發展,努力在合肥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高地中成為“排頭兵”。

近年來,廬陽區發揮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能源研究院、安徽理工大學高等研究院(合肥)科研優勢,深挖大院大所“富礦”,加深與兩所研究院在人才培養、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合作,為產業發展引入“源頭活水”。

圖 廬陽經開區大恆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技術工人正在利用自動化設備生產太陽能光伏組件

廬陽經開區大恆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技術工人正在利用自動化設備生產太陽能光伏組件。廬陽區委宣傳部供圖

中國科大校友企業家聯合會就是典型代表,2014年至2021年,該聯合會運營的愛意果園,持續深化創業孵化理念和培育模式,共培育約160余家企業,其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45家、規上企業18家,安徽省專精特新7家,共獲知識產權授權2011項。2021年,愛意果園獲評“長三角G60科創走廊產融結合高質量發展示范園區”,今年8月上市的恆爍半導體正是愛意果園的經典之作。

俯瞰廬陽大數據產業園,林立的辦公樓整齊排列,儼然一派創新發展的“強磁極”。“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的發展主線在此鋪陳,“中國聲谷·廬陽大數據產業園”在廬陽揭牌、廬陽大數據產業園獲評“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工業互聯網標杆園區”,廬陽大數據產業基地被評為“合肥市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

當前,廬陽區正充分發揮大數據產業園、工投創智天地、中科大校友創新園等科技園區載體優勢,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發展,推動形成包括大數據、大健康、智能制造、新能源等在內的新興產業發展格局,點燃城區創新驅動發展的“主引擎”。

擦亮科創名片 續寫“老樹新花”的主城新芳華

在廬陽區金寨路原安糧集團總部盛安廣場位置,面積約2.2萬平方米的德必廬州WE"項目,正作為合肥地標級科創產業園區閃耀著數字科技光芒,成為老城區備受矚目的創意空間。“這是國內文創、科技產業優質服務商德必集團在合肥打造的首個承租運營項目,旨在打造智能化、創新化、生態化的創業空間。”廬陽區相關負責人表示。截至今年上半年,這裡已經入駐高技術企業11家。

這樣一個科技創新感十足的項目載體,緣何落戶老城區?如何將“優勢”變成“勝勢”?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是一條必由之路。廬陽區依據自身的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精准把握發展階段,因地制宜找出一條能發揮自身比較優勢的“賽道”。

隨著科技創新潮涌,廬陽區獨辟蹊徑,以面積不甚寬裕的老城區作為“戰略腹地”,擎起科創大旗,劍指位於“安徽第一路”長江路西段與金寨路交口位置區域,聚力打造廬陽“科創大街”。

作為合肥中心城區,廬陽區正把握“科創回歸都市”機遇,通過“科創大街”項目盤活閑置商務辦公樓宇資源,引入科創新業態,吸引青年人才匯聚,設立全周期政府引導基金,從產業、政策、創投、孵化等各方面多措並舉,完善科技創新體系新生態,打造城市科技服務集中地和科技創新集聚地。

恆爍半導體(合肥)股份有限公司展廳。

恆爍半導體(合肥)股份有限公司展廳。廬陽區委宣傳部供圖

廬陽“科創大街”一期工程以位於長江中路三孝口新華書店旁的“紅專1號”項目為創新實踐“第一槍”。目前,“紅專1號”科創驛站已正式啟用,中科大3D先進封裝技術項目、中科大智能血糖檢測儀項目等4個項目簽約入駐。未來,“科創大街”將全面服務科技成果轉化和科創企業培育,賦予廬州繁華主城科技新標簽,成為合肥“科裡科氣”展示窗口。

為下好科技創新“一盤棋”,全力建好“科創大街”等創新載體,廬陽區正以區域內豐富的人才、信息、政策體系為抓手,承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安徽大學、安徽農業大學等高校優質資源,精准鏈接省市相關部門,集聚各類豐富創新資源,為區域科創注入源源不斷的“智力活水”。

如何讓資金鏈精准嵌入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催生“四鏈融合”的化學反應?廬陽區依托廬陽科創集團平台嫁接社會資本,為科創企業打造一片“基金叢林”。目前,廬陽科創集團參與或組建的基金共12支,正在籌備組建中的基金6支,共計18支,已設立及正在籌備基金總規模超200億元。截至目前,參股基金已投廬陽區項目共計25個,帶動投資落地規模超2.5億元。

風雨多經“城”不老,關山初度路猶長。十年風華,迎來合肥主城廬陽全新產業境界。奔赴新的征程,廬陽仍將繼續保持“創”的勁頭、“干”的作風,邁出堅實的轉型跨越發展步伐,凝聚起“動能轉換、爬坡過坎”的強大合力,創造廬陽產業高質量發展新的更大成績。(王凱)

(責編:劉穎、宮禮)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