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江淮傳真>>縣區傳真

安徽和縣:“雲上”有朵別樣的雲

2022年04月11日14:38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同學們好!請大家報到一下。”

“今天我們將學習《小石潭記》,同學們先收看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台的教學視頻。遇到重難點,就暫停、回放,並在書上圈點。”

“看完了?”

……

4月8日上午,安徽馬鞍山市和縣西梁山中學語文老師馬雲通過“雲上”,給八年級(2)班的學生上課。

受疫情影響,自3月中旬開始,全市學生不能前去學校集中上課。為此,在上級主管部門的統一布署下,和縣西梁山中學第一時間開始“停課不停學”的網上教學,讓宅在家中的學生也能在“雲上”學習。

“雲上教學,最讓我擔心的是因隔空而落空,所以我在備課時想盡辦法:一是充分利用共享資源﹔二是結合學情和教材制作充滿鄉土味和春天氣息的音像課件。”馬雲認為,“雲上”不是雲中教、霧裡學,而是接地氣、通陽光,將虛擬課堂和真實生活結合起來,針對疫情低風險區的實際,引導學生走出書本,在保証防疫的前提下,進行力所能及的實踐和體驗。

趣味的“雲”,鳩鳴蛙叫妙趣橫生

這次疫情恰逢春分、上巳、清明等節氣(日),而學生們又剛剛學過《社戲》《安塞腰鼓》《燈籠》等反映傳統文化習俗的課文,於是馬雲依次布置春分立蛋、上巳節採薺菜煮雞蛋、做青團等體驗型、沉浸式的民俗文化實踐作業。

學習《關關雎鳩》《蒹葭》這兩首詩前,馬雲利用“鳴鳩拂羽樹林間”“蔞蒿滿地蘆芽短”“青草池塘處處蛙”表現出的詩景,建議學生用手機或平板在屋前村后就近攝錄鳩鳴、蛙叫,拍取蒹葭。

這樣的作業,讓學生們一個個興奮不已,並忙碌開來。班長胡文慧雖然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卻從末留意過蛙鳴。那天晚飯后,她和另一名同學一道跑到村南的水塘前,佇足靜候。當草叢裡響起那曾經充耳不聞的叫聲時,她還不敢確認,忙問路過的一位老人,得到確認后,才屏住呼吸,蹲下,眼睛睜得老大,趕忙舉起手機錄音。幾次回放蛙鳴后,她情不自禁地大聲叫道:“哇,蛙鳴!蛙鳴!這就是‘聽取蛙聲一片’的蛙鳴!”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從窗前那棵香樟樹上傳來“關關”“關關”的鳩鳴,魯曜瑢同學將它錄進平板,瞬間覺得《詩經》觸手可及。她點開“釘釘”,欲傳作業時,發現群裡同學們關於雎鳩是不是斑鳩的討論已呈白熱化。

陳瑤同學感觸最深的是蒹葭。她說如果馬老師沒有布置這樣的作業,這蒹葭留給自己的只是課文下的一條注釋而已,而這次雲作業讓她知道,原來蒹葭在家鄉竟是如此親切的存在。

不少同學上傳的作業既有個性,又有創意:在立起的蛋上,有涂個笑臉的,有畫朵紅花的,有寫“‘課’不容緩”的﹔在薺菜煮蛋的照片下,有寫“舌尖上的文化”的,有寫“文化的味道”“春天的味道”的,還有把薺菜煮蛋擺得像春意盎然的鳥巢……八(2)班有七成的學生是留守兒童,起初家長們對這種“雲上”課堂憂心忡忡,現在看到自己的孩子聽課專心、作業細心,也就漸漸放心。

魯曜瑢說,以前聽過“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通過這次系列雲作業,自己才真正體會到個中滋味。在“雲上”聽,在地上做。如此“雲上”,“有趣,不累!”

大愛的“雲”,飲水思源潤物無聲

“愛的教育是一本大書。”說話時,馬雲滿含愛的目光。從教33年的他,一直把愛的教育融化在自己的語文教學中,這次疫情下的“雲上”也不例外。

眼下疫霾籠罩,為了不讓學生們錯過校園的美麗,馬雲將學校盛開的海棠、初萌的梧桐、肅潔的棠梨、熾熱的紅繼木拍成一張張、一段段精美的圖片或短視頻發到班級群裡,引導學生神游校園、心系課堂,同時布置學生課下拍拍西梁山的春光,並題一首短詩或作簡短解說。從學生踴躍的態度、持續的激情中,你可觸摸到“雲上”的學生對學校、對家鄉的愛之萌芽。

考慮到防疫、抗疫的特殊情況,清明節前,馬雲指導幾名學生,以“壯麗的江山”“美麗的校園”“火熱的生活”“幸福的來源”為模塊,編輯了一組圖文並茂的“飲水思源,致敬先烈”的清明特刊,以“雲上祭掃”的形式對學生進行直觀而生動的紅色基因傳承教育。清明假期,他還多次將林覺民《與妻書》的短視頻推送在班級群裡,引導這些十三四歲的少年撫今追昔,走近先烈的精神世界,感受他們的愛國情懷。“雲上”的圖文與視頻,引發學生心靈的震撼,他們紛紛留言:又是一年清明至,緬懷先烈致敬……

“雲上”這些愛的教育,對馬雲來說,不只是做一下子做一陣子,而是一直做下去。在他的家裡,有他自學生時代就開始收藏的《江姐》《渡江偵察記》《董存瑞》《山村巨變》等紅色連環畫。馬雲說他經常將這些拍成ppt指導學生看小人書,錘煉語言文字,班上不少學生因此也愛上這些紅色經典。而這些文質兼美的紅色文化資源,在提升學生遣詞造句能力的同時,還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對先烈、對祖國、對家鄉、對生活的熱愛。這,猶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促進了學生們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

詩意的“雲”,薺菜綴露春風十裡

心中有愛,方能“雲上”有詩。馬雲說,自3月中旬至今,“雲上”沒有出現學生學習資料落在學校的情況。這不禁讓他想起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那時他代課畢業班,又兼班主任。因為還沒開學,學生都困在家裡,中考進入倒計時,疫情何時了又未可知。為不耽誤學生復習迎考,他戴上口罩,毅然決定將中考資料裝進厚紙箱,用電瓶車載著逐村逐戶送到每位學生手裡。

馬雲說,“雲上”一周5節八年級語文課和2節七年級政治課,算不上苦和累。他最高興的是晚上十點多鐘,還有學生提問。疫情下的“雲上”,師生間的精彩互動,讓人觸摸到一種師者的大愛。

疫情未了,且樂“雲上”,不是嗎?當聽到學生去地裡認薺菜、拔薺菜時,他立即追問菜根上沾有泥巴嗎?葉上可綴露水?得到肯定回答后,他的嘴角露出一絲微笑,微笑中氤氳出春天的詩意,恰似春風十裡,百畝花田。

馬雲的“雲上”,讓人看到一朵別樣的雲。(常興勝)            

(責編:吳西露、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