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安徽頻道>>本網原創

振興鄉村的路子越走越寬——“魚米之鄉”安徽南陵一線見聞

常國水 汪瑞華
2022年03月21日08:32 |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小字號

春分已至,農事正忙。

從安徽省南陵縣弋江鎮的排灣村村委會出發,一條筆直的田間小徑,直通村口,路的兩邊,麥苗起身拔節,油菜花次第綻放,腳跟前的紫雲英也來湊熱鬧,放眼望去,一派生機與活力。

“大力抓好農業生產,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啟動鄉村建設行動”“深入開展文明村鎮建設”……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對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提出了進一步要求。鄉村的未來,讓人充滿期待!

鄉村振興,帶來哪些改變?未來往哪裡走?近日,人民網記者走進“中國美麗鄉村百佳范例”峒山阮村所在的安徽省南陵縣深入採訪,從“魚米之鄉”的探索實踐中尋找答案。

俯瞰南陵縣峒山阮村。鄭遠攝

環境美了鄉風淳了 從身有所棲到心有所寄

排灣村位於青弋江畔,與珩琅山隔河相望。

2021年,排灣村美麗鄉村建設通過省市縣三級驗收。談起前后的變化,村黨總支書記汪心勝總有說不完的話,“垃圾不亂堆亂放了,污水不亂潑亂倒了,房前屋后干淨整潔,村民文明意識明顯提高……”

要知道,在這之前,村裡卻是另一番景象:一到雨天,污水橫流,進出村子都讓百姓苦不堪言,更別提農村環境了。

改變,源於美麗鄉村建設。

美麗鄉村建起來之后,夏日裡刺鼻的氣味沒有了、蒼蠅蚊虫少了,接踵而至的是人氣回來了。汪心勝打趣道,“現在隨處可見美麗庭院,滿院子都是花,手裡有個煙頭都不好意思亂扔。”

在村裡住了半輩子的洪榮富,見到汪心勝從老遠處便迎了上來打招呼,話裡話外都是感謝,“像我這把年紀,在農村住習慣了,現在即便雨天出個門,都干干淨淨、清清爽爽。”村裡這幾年的變化,他看在眼裡,記在心上。

美麗鄉村,“美”字為先。如今的排灣村,庭院美、居室美、身心美,這樣美美與共的場景,已逐漸成為全村的尋常風景。

緊挨青弋江的排灣村。魏瀟雨攝

在南陵縣,像排灣村一樣發生巨變的村庄不在少數。

臨近傍晚,走在南陵縣許鎮鎮奎湖村奎潭湖畔,開闊的水面,不時能看到水鳥來回嬉戲,天藍水清間,別樣的鄉土風情令人耳目一新、心曠神怡。

奎湖中心村,過去是奎湖鎮所在地,2003年區劃調整后,幾乎就沒有任何基礎設施的投入,用許鎮鎮建設辦主任劉鳳鳴的話說,“沒有亮化、沒有綠化、沒有硬化,甚至沒有一條完整的平坦路面,更不要提雨污分流了。”

2019年,奎湖中心村啟動美麗鄉村建設,除了鋪設管網、硬化道路、新裝路燈,還配套建了一座日處理能力1500噸的污水處理廠。

通過集中治理,奎湖村人居環境得到大幅度改觀,廢水有了家,垃圾有人拉,村頭有綠化,河裡有魚蝦……2020年,這裡被評為省級美麗鄉村示范點,“丑小鴨”變“白天鵝”的故事,讓村民百姓稱道不已。

鄉村振興,美麗鄉村是關鍵。

抓重點、補短板、強基礎,隨著美麗鄉村的落成,南陵縣村庄環境美了、鄉風淳了,振興鄉村的路子也越走越寬了,過去印象中“臟亂差”的農村,迎來前所未有的改變。

建好只是第一步,管好才能更長久。在美麗鄉村管護方面,許鎮鎮政府創新做法,將日常保潔交由第三方實施,公共設施維護則由村委會牽頭,同時設立了專項養護資金,形成資源資金整合、人力物力統一的良好局面。

美麗鄉村建設讓村庄煥新顏。圖為南陵縣八都何村一角。南陵縣委宣傳部供圖

組織強了人心齊了 從抵觸推諉到積極參與

干淨整潔的街道、綠意盎然的植被,村民廣場兩側的牆壁上,畫滿了黨史教育、道德禮儀、鄉村振興等各類主題的彩繪,襯著茵茵碧草、怒放春花,一幅新農村生態文明畫卷正徐徐展開。

漫步在排灣村三甲丁自然村,沿路的“黨員責任路段”紅色標牌格外醒目,“幾百米的距離,並不算長,為的是讓黨員干部能夠參與到美麗鄉村建設中,同時也能起到示范帶頭的作用。”汪心勝如是說。

“萬事開頭難,在啟動美麗鄉村建設之初,村民並不理解,有的甚至還有所抵觸。”南陵縣弋江鎮建設辦主任劉凌志坦言“一開始就碰了壁”。

鄉村治理離不開村民參與,要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群眾想什麼,我們就干什麼﹔群眾需要什麼,我們就做什麼。”在劉凌志看來,基層黨組織是推進鄉村振興的“主心骨”。

擺事實,講道理,帶頭干。規劃中,村兩委廣泛聽取吸納群眾訴求和建議﹔實施中,村裡的黨員主動拆掉院牆讓出菜地。這讓老百姓之前心裡的“咯噔”迎刃而解,抵觸情緒也來了個180度大轉彎,從完全不理解到略有懷疑,從四目觀望到全力支持,大家伙建設美麗鄉村的積極性越來越高,最后是有力出力、有工出工、有地出地。

無獨有偶,群眾積極參與鄉村建設的還有奎湖村。為啥?奎湖街道黨總支書記盛明宏道出了其中緣由,“說明大家伙對美好人居環境的迫切需求。”

如果群眾主人翁意識不強,干部在干、群眾在看,甚至抵制拆違施工、私搭亂建、破壞村容村貌,美麗鄉村建設就形成不了合力。

但在奎湖村,美麗鄉村建設中處處彰顯著百姓力量,這讓盛明宏頗為欣慰。“考慮違章搭建體量大,當年准備把拆違交由專業施工隊來實施,並已經到了招標環節。出乎意料的是,群眾之間你幫我、我幫你,家家戶戶勁頭足,兩周不到的時間,硬是把6000多平米的違建全部拿下。”

“后來取消了招標,施工隊也沒用上。”劉鳳鳴補充道,群眾心裡跟明鏡似的,清楚家門口的違建拆掉、整治之后還是大家共享,哪能不支持。

如今的奎潭湖,廊道、亭子、步道,一應俱全,4000多平米的休閑廣場,成了最受村民歡迎,也是村子裡最為熱鬧的場地。

“鄉村建設是為百姓而建,鄉村振興是為百姓而興。”南陵縣委書記李新宇說,村子怎麼建,哪些短板需要補,哪些環境需要改,農民群眾有切身感受,“規劃之初就充分尊重大家意願,傾聽大家心聲,隻有這樣才能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

美麗的奎潭湖已經成為網紅打卡點。盛學鋒攝

產業興了路子寬了 從一產主導到三產融合

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南陵縣不斷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在科學規劃引領下,越來越多的村子像排灣村、奎湖村一樣,不僅變“美”了,而且變“活”了。

藍天白雲,風和日麗。奎潭湖人流如織——或騎自行車環湖繞上一圈,欣賞田園風光﹔或邀上三五好友自駕前來,品嘗特色美食——這裡一到周末,就成了炙手可熱的網紅打卡點。

問及逆襲的經驗,當地村民紛紛表示:多虧了美麗鄉村建設,讓農村回歸到該有的模樣,不僅生活環境大為改善,不少人還吃上了“旅游飯”。

為充分利用好奎潭湖5平方公裡的水域資源,近年來,當地緊盯環湖旅游做文章,主動接軌文旅項目,為美麗鄉村錦上添花。

農村沒有產業支撐,美麗鄉村也會因缺少建設者和受益者而后繼乏力。如何解決這一問題?

“鄉村振興,說到底在於人才振興。”劉鳳鳴給出了答案:這就需要一批具有農村情懷、一技之長的“新農人”加入其中,繼而在廣袤農村大地上能扎根、善作為。

今年37歲的郎榮春就是其中之一。

外出闖蕩、城裡就業,這是不少年輕人的人生選擇。然而,郎榮春卻反其道而行之,在城裡打拼幾年后,毅然決然辭掉工作,和兒時玩伴回到老家,一門心思搞起了農業。

提及為什麼選擇返鄉,還選擇了種田?郎榮春坦言,“田總得有人來種,不能白白撂了荒,何況我們南陵是‘魚米之鄉’,向來就有種糧的基礎和優勢。”

從剛回來自己種,到后來自己加工,再到自己銷售,如今,郎榮春已不單單是一名下地種田的普通農民,而是把一二三產融合,成了田間管家,還牽頭成立了南陵縣天賢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

看到精深加工有出路,就改變過去單賣原糧的方式,發展三產融合﹔看到機械化能節本增效,就整小田為大田,讓機耕設備跟著下田﹔看到線上銷售可以拓寬渠道,就注冊商標讓產品觸網……

“提高農業附加值,不隻在生產端,更需要全鏈條發力。”在郎榮春看來,現在種田,要改變過去刀耕火種、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模式。“我給自己的定位是‘新農人’。新在哪裡?就是跟老一輩農人相比,現在在種植、田間管理環節更加注重農業機械化,也借助互聯網平台發展電商,把大米賣到全國。”

這些年,郎榮春的種植規模越來越大,去年合作社銷售額突破800萬元。在自己發展起來的同時,他不忘鄉鄰,發動當地有意願的種植戶成為社員,在種植、銷售等方面提供幫助,推動當地大米產業發展。

隨著鄉村振興的推進,越來越多的“郎榮春”在農村找到了發展新天地。

“一直以來,我們把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放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突出位置,把‘藏糧於地、藏糧於技’落到實處。”李新宇介紹,南陵縣試種並推廣的直播水稻、化感水稻、特早熟早稻、低位早熟再生稻和紫雲英水稻五項技術,創下了多項全國第一,被譽為水稻種植的“五朵金花”。

“魚米之鄉”南陵縣的高標准農田。南陵縣委宣傳部供圖

美麗鄉村不僅僅是環境美,還需要體現生活美、產業美,實現生產、生活、生態的良性循環,隻有產業興了、百姓富了,鄉村振興才有生命力,才能可持續。

“通過發展鄉村旅游和特色產業,老百姓的腰包變鼓了、臉上有光了,好日子的成色更足了。”劉鳳鳴感慨道。

有多姿多彩的美麗鄉村,才有氣象萬千的美麗南陵。

眼下,春已至、萬物生,建設好的美麗鄉村,正在讓濃濃的鄉愁實現回歸,也讓廣大老百姓在鄉村振興路上體會到更多獲得感、幸福感。

(責編:范曉琳、張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