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翡翠湖風景區:公園界“打卡勝地”是如何誕生的

【查看原圖】

翡翠湖風景區。翡翠湖景區供圖

2021年5月20日,“人民日報”發布了這樣一條微博:“在安徽合肥翡翠湖附近,環翠路、翡翠路、丹霞路相互連接交匯,從高空俯瞰是一顆愛心的形狀,被當地人稱為‘心形公路’。這條‘心形公路’全程約6.57公裡,兩個人攜手完整走一圈差不多是13.14公裡,使得這裡成了不少戀人的約會地。”

實際上,早在2019年,這條“浪漫之路”就連續多次在網絡掀起熱議——心形路的輪廓、裡程數及周邊環境,都滿足著當下網友們對於“城市浪漫主義生活”的想象,經開區展現著合肥的發展速度,而這條最美公路以心形之姿鑲嵌於這塊熱土,是奔跑中的合肥,那並未落下的人文詩意﹔也是不停向上的合肥,那深不見底的城市柔情。

翡翠湖“心型公路”。翡翠湖景區供圖

“心形公路”的中心便是翡翠湖風景區。作為經開區兩大城市生態公園之一,945畝的水面和湖中央的琴島成為翡翠湖風景區獨特的名片,而這張名片背后凝結著的,是各方多年來的共同努力:在合肥經開區管委會的戰略指導下,經開區城市管理局、芙蓉社區、公園管理單位公用事業發展公司與公園養護單位中保恆杰集團時刻緊密聯動著公園進階的每一個環節,構筑起合肥城市景觀的嶄新風貌。

公園,對於城市發展,究竟意味著什麼?公園是城市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現代城市的文化載體,是城市生態綠肺和市民休憩場所。對於合肥經開區來說,兩湖公園既是市民福利,亦是展現城市景觀形象的窗口。“人民公園為人民”,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公園管理力求做好“水”文章、“綠”文章,造福於這方熱土。

“精細化管理”的煉成

2018年1月,公用公司開始接管翡翠湖風景區,為了更好地服務公園管理,公司設立了公園廣場管理處,經過3年多來的努力,翡翠湖風景區已呈現出“綠肥水瘦鳥鬧花靜”的和諧美景。

充滿人文氣質和工匠精神的翡翠湖公園,常被市民喻為“女神”,但這位“女神”的誕生凝結著各方力量的悉心呵護。2020年起,經開區管委會旨在“兩湖”公園改善“水生態”,提升“綠景觀”,構筑城市公園特色風貌:總投資2.3億元的王建溝上游生態修復工程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工程竣工后翡翠湖風景區的水生態環境將再上新台階。

為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推進城市公園單邊管理模式轉變為向社會公眾賦能,公用公司創新發展城市公園“市民園長制”,以引導市民參與管理、拓展自然教育功能、激發文化創意活力三個層面創新服務管理模式,為市民提供全齡段、多維度、立體式公共服務,充分展現著“人民公園人民建,建好公園為人民”的園區理念。景區管理處組織團隊赴上海辰山植物園等先進園區學習公園精細化管養經驗,與國內雙一流大學安徽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合作共建,借助高校科研力量提升公園管理水平。在這樣的通力協作下,翡翠湖風景區朝著“一年強基礎,兩年精細化,三年促文化品牌”的目標大步前進。

目前,由景區管理處自主設計施工的“田園牧歸”微景觀進入收尾竣工階段,“牧童牛背戲,蜻蜓蛺蝶飛”的特色小品深受市民游客喜愛﹔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類微景觀將沉澱下公園的場地記憶,而這份記憶屬於翡翠湖,更屬於每一位經開人。

細節服務力求 “更精致”

在很多人眼裡,公園管理是每天伴著鳥語花香、幸福指數很高的職業,而在翡翠湖管理團隊看來:游公園是“舒心”的事,而管公園卻是“不簡單”的事。

2020年防汛期間,翡翠湖管理團隊工作人員三天三夜守在園區,每隔一小時觀察一次水位情況﹔為督查夜釣,保安主管深夜帶頭在岸上巡查﹔園區水域面積大,相應的安全管理便成為重中之重,因此景區在每年夏季都要組織開展一次水上救援演習,救生圈的懸挂必須在3秒之內取下、救生竹竿的放置必須處於明顯位置……這些硬性指標的背后是“公園人”帶給市民游客滿滿的“安全感”。

“心形公路”構造著翡翠湖公園的別樣好景,也構造著合肥人文建設的美麗藍圖。這心形,是一座飛速生長的城市對美好未來的表白。鳥瞰這城市,它在向你“比心”,而翡翠湖就是“愛心”之中那深邃又幽美的瞳眸。(陳思 李丹)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2021年06月22日10:50
分享到:
(責編:黃艷、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