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陵市“五變”向著高質量發展進發  

【查看原圖】

“我們要拿出‘起跑就是沖刺、開局就是決戰’的奮斗姿態,凝聚‘九牛爬坡、個個出力’的牛勁牛力,勇擔當、敢登攀,勇爭先、創一流,確保‘十四五’發展開好局、起好步。”在銅陵市雙招雙引暨重大項目攻堅年動員大會上,銅陵市委書記丁純擲地有聲,全市上下群情振奮,“發展為要、項目為王、實干為先”的鮮明導向進一步樹牢,高質量發展呈現百舸爭流的良好態勢。

去年,銅陵GDP總量重返1000億元梯隊,工業投資同比增長3.2%,高於全省8.8個百分點,居全省第二位。今年1至2月份,銅陵市工業投資增長91.4%,位居全省第一,高於全省平均水平52.8個百分點﹔其中工業技改投資增長102%,位居全省第一位,高於全省平均水平57.9個百分點。

這些亮眼的數據進一步夯實了銅陵“工業立市”的基礎。銅陵,正以奮斗者的姿態和趕考者的狀態,隻爭朝夕、不負韶華,向著高質量發展進發。

銅陵經開區。銅陵市委宣傳部供圖

項目變多:翻盤之仗

2月18日上午,在春節后上班第一天銅陵市召開的全市雙招雙引暨重大項目攻堅年動員大會上,一批2020年重大項目建設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接受銅陵市委、市政府的表彰。

2020年,面對國內外復雜多變的經濟形勢,銅陵以“我在中心干什麼?我為中心做什麼?”為主題,開展了自上而下的犀利自省。這也是銅陵自上世紀90年代起開始的“醒來,銅陵”“起來,銅陵”“崛起,銅陵”后,又一次深刻而全面的自我剖析。

通過深層自省,“發展為要、項目為王、實干為先”成為銅陵全市的共識。

為了讓千裡之外的項目“飛”進來,讓飄在天上的項目“落”下來,讓睡在地上的項目“醒”過來,銅陵市匯聚了“挾山越江奔海”的力量,實施“重大項目攻堅”。

2020年,銅陵市重點項目完成投資突破500億元,其中產業項目完成投資256.9億元,135個產業項目開工,84個產業項目竣工,全面超額完成任務。

風雲變幻,必須不動如山,銅陵市始終保持“抓大項目”的堅強定力。今年,銅陵市委、市政府決定,繼續開展重大項目攻堅年活動,並把重大項目攻堅貫穿“十四五”始終,作為銅陵高質量發展的強力支撐。

銅陵城市風貌。銅陵市委宣傳部供圖

產業變智:“雲大物移智”讓生產更“聰明”

近年來,銅陵數字經濟立於閃光燈前。

銅陵市政府出台了《銅陵市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利用“雲大物移智”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新一輪科技革命成果,改造傳統產業,推進產業變革,將制造業優勢做新做優做強。

強力推動工業互聯網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以“平台建設”為抓手,培育工業互聯網生態體系,打造長江雲工業互聯網雙跨平台、精達工業互聯網行業垂直平台、工業互聯網二級節點應用高地等﹔以“工業大腦”為重點,推動大中型企業數字化轉型,在有色、化工、鋼鐵、水泥、電力等行業全面推進,形成了一批典型示范項目﹔以“入網上雲”為路徑,促進中小微企業數字化升級,通過政策引導、試點示范,已完成兩批次163家企業上雲,奮力開辟工業互聯網新藍海。

工廠、車間、生產線,成為銅陵市數字化轉型升級改造的主戰場。緊扣“制造業+數字化”,按照“雲”上互聯、“雲”下智造的工作路徑,大力實施“互聯網+”“大數據+”“機器人+”等專項行動,“智能工廠”“上雲入網”“最強大腦”建設取得積極成效。實現了重點規上工業企業技改全覆蓋,針對企業發展的痛點難點,開展智能化技術改造診斷和咨詢服務,建立制造業數字化“一企一檔”。目前,已建成省級以上智能工廠3家、數字化車間19家,完成省級機器人推廣應用示范項目11個。

數字賦能,制造業更智能。實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以來,銅陵市新增省級新產品、“三首”產品21項,創歷史新高。新增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省級技術創新示范企業、省級工業設計中心8家。

銅陵市銅基新材料產業。銅陵市委宣傳部供圖

企業變壯:“鏈主企業”帶來集群效應

銅陵有色是新中國最早建設起來的銅工業基地,也是銅陵市發展銅基新材料產業集群的龍頭企業,即“鏈主企業”。

“鏈主企業”是一個城市經濟增長的“精銳之師”。“鏈主企業”興則銅陵興,建設長三角的工業強市,沒有一批“鏈主企業”支撐隻能是一句空口號。

為促進集群發展,銅陵經開區以龍頭企業引領,以“大項目-產業鏈-產業群-產業基地”的思路,圍繞主導產業引進和培育龍頭企業鑄鏈,加快引進和培育相關配套企業補鏈、強鏈,產業集群化發展的基礎逐步夯實。

目前,銅陵市銅基新材料產業已形成6條完整產業鏈,產品覆蓋板、帶、棒、線、箔及粉體等全部產品形態,擁有規上企業36家。被世界銅加工協會贊為:產品最齊全、產業鏈最完整、產業配套最完善、最具競爭力和發展前景、獨一無二的銅材精深加工產業基地。

近年來,銅陵市半導體產業發展勢頭強勁,這是引培重點產業的“鏈主企業”帶來的結果。在半導體產業鏈核心領域,全市共有鎵特、富樂德、耐科、文一三佳等規上企業9家,主要產品包括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半導體封裝成套裝備、引線框架、塑封模具、陶瓷基板以及半導體增值服務等。2020年,銅陵半導體產業規上企業實現產值10.3億元,同比增長34%。目前,全市共有半導體在建及計劃新開工重點項目9個,總投資43.3億元。

“鏈主企業”的增多增強,使產業鏈的“雁陣效應”不斷放大。截至目前,銅陵市已形成銅產業一個千億產業,電子信息、化工、建材、冶金四大百億產業﹔規上工業實現營業收入超3000億元,位居安徽省第三﹔銅陵先進結構材料入列國家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約佔規上工業產值比重的40%,位列安徽省第四。截至2020年底,銅陵共有市專精特新企業202戶、省專精特新企業91戶,市科技小巨人企業29戶。

服務變優:“承諾即開工”

如今,在銅陵,“承諾”“即開工”已經取代了過去項目審批馬拉鬆式的“蓋章跑步”。

“承諾即開工”辦理流程分受理預審、承諾公示、建設監管、驗收發証等四個程序。其中承諾事項包括規劃、建工、消防、環保、能評、安評承諾。

銅陵市以工業項目“承諾即開工”行政審批改革為抓手,著力解決工業項目“審批長跑”問題。截至2020年底,全市有36個工業項目按照“承諾即開工”改革新舉措進行了辦理,總投資111.165億元。

在銅陵市行政審批改革的背后,伴隨著的是層出不窮的優化營商環境機制和舉措的創新。

銅陵市優化營商環境,不搞“樣板間”“小盆景”,而是“大環境”“大生態”。探索體制機制改革,以改革增添轉型活力,推動工礦城市向現代城市邁進。深化政府管理體制改革。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加快建設“四最”營商環境最優市,在全省率先建立政府權力清單制度,動態更新收費清單、監管清單、服務清單,建成市縣全覆蓋的“多規合一”綜合服務大廳,一般公共服務事項1個工作日辦結,企業注冊登記1個工作日內辦結,不動產登記2個工作日內辦結,工程建設項目施工許可40個工作日內辦結,“最多跑一次”事項佔比100%,居全省第一,“一窗受理、信息共享、集成服務、一次辦結”的“11240”智慧政務模式,受到國務院辦公廳政府信息與政務公開辦公室高度肯定。

通過體制機制改革和一系列創新的舉措,銅陵市加快由“以審批為中心”向“以服務為中心”轉變,加快由“穩步優化”向“追求更高”轉變,加快由“同質化”競爭向“品牌化”塑造轉變。2020年,銅陵市入圍全國營商環境特色評選50強,並獲政務環境創新獎,在長三角27個中心區城市營商環境評價中連續兩年位列前10。

銅陵濱江生態岸線。銅陵市委宣傳部供圖

城市變靚:“微治理”讓銅都再現“桃源景”

作為國家首批智慧城市試點市之一,2019年11月試運行的銅陵“城市超腦”涵蓋城市管理、社區治理、民生服務等7大類城市綜合治理能力,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以及視頻自動感知技術,提高城市治理精細化和智慧化水平。

“微治理”是銅陵推動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的有效成果之一。

濱江生態公園也是通過“微治理”,把昔日臟亂差的濱江岸線變為美麗的“外灘”公園。

“臨江卻不見江”是銅陵人對濱江生態岸線整治工程實施前的整體印象。在過去,長江岸線環境臟、亂、差,有大小碼頭12個、沙堆場13個、礦石堆場6個,小碼頭無序經營,江砂隨處堆放,船舶四處停靠,寶貴的長江資源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和利用。

經過近10年的不斷整治,如今的濱江生態岸線形成了江灘濕地區、風情半島區、休閑體育區和城市記憶區,成為銅陵城市的新亮點、新景觀、新名片。2017年,濱江生態岸線榮獲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

礦山環境的修復治理是一道世界性難題,沒有現成的路徑可選擇,也沒有成功的經驗可借鑒。2011年4月,銅陵市人大常委會作出了《關於對廢棄礦山進行植被恢復的決議》,正式拉開全市礦山復綠的序幕。

為了破解這道世界性難題,銅陵多次邀請專家科學論証和實地查驗,確定了直接造林、客土法、水泥網格、植生袋綠化、種植槽綠化、藤本植物攀援垂懸綠化和綜合治理等7種主要的礦山植被恢復工程技術措施,不同的地質條件採取多種技術綜合運用,達到了一個礦山一個方案、一山一策、一處一景的治理效果。

如今,駐足礦山植被恢復點,看到的是一排排四五米高的樹木遍布山坡岩壁,低矮的灌木綠植點綴其間,一派漫山綠景的場面。

目前,銅陵城市綠地率、綠化覆蓋率和人均公園綠地三項指標均位居全省前列,成為國家園林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羅永林 湯明輝 張帥榮)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2021年04月14日10:02
分享到:
(責編:范曉琳、宮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