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省發展改革委員會牽頭開展的2020年度特色小鎮遴選工作揭曉,淮北市烈山區宋疃鎮和村社區榜上有名。這是繼今年4月榮獲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后,和村社區迎來的又一喜事——
和村產蘋果,這是遠近聞名的事,但和村是一個國家3A級旅游景區,可能知道的人就並不多了。隨著我省2020年度特色小鎮名單的公布,和村列於其中,才讓許多喜歡吃當地蘋果的人知道:“原來,我們吃的蘋果來自於著名景區哦! ”
“百年栽樹”美名傳
“大雪”節氣剛過,記者來到淮北市烈山區宋疃鎮和村。村口處,一個造型古朴的門樓出現在記者眼前,上書“和村”二字。
聽當地人說起來,為什麼本村產蘋果,還有一段傳說呢!和村背靠豐子山,山南北走向,綿延起伏十多裡,宛如一條昂首起飛的巨龍,龍頭朝北,龍體朝南。龍頭的南面山坡建有大型寺廟一座。據歷史記載,這座廟叫禹王廟。相傳在古代,豐山一帶年年水患成災,民不聊生。當年是大禹帶領人馬來到豐子山頂,勘察地形,疏浚溝渠河道,引水排澇,變水患為水利。人們為紀念大禹的功績,就在山上修建禹王廟,供奉著三丈兩尺高的鐵鑄禹王神像。大水退去,人們紛紛在山坡的沃野上栽植梨樹、桃樹、李子樹、蘋果樹等,到處都郁郁蔥蔥、花果飄香。相傳八仙之中的張果老雲游四方時騎著毛驢來到豐子山,拜謁了廟中的禹王神,觀賞了果園,採摘了各式各樣的鮮果裝進布囊,准備在雲游途中食用。神奇的是,張果老走后,人們發現在豐山東坡土地上長出了一片片小沙果樹苗,結出的果子酸中微甜。人們紛紛移栽種植,經過不少代的不斷嫁接改良后,逐步成為現在的和村蘋果。和村裡產的蘋果與外地蘋果相比,個頭並不突出,但勝在滋味足、回味長,讓人食之難忘。
村中景致。
傳說只是一故事,但這能從一個側面彰顯出和村悠久的果樹栽培歷史。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和村人對村內數百畝老梨樹進行了大規模的更新改造,同時又新栽小梨樹、蘋果樹等雜木樹500多畝。近年來,和村根據市場需要,調整了農業種植結構,從山東煙台引進優質紅富士蘋果樹苗,一氣建成了“萬畝優質紅富士生產基地”。可能是這邊獨有山地地形和土壤條件比較適合水果的生產,生產基地建成后,生產的蘋果一經推出,就受到了消費者的歡迎。
記者了解到,目前以和村為中心,當地蘋果種植面積已有一萬多畝。每年的採摘季,除了出售水果,還能吸引不少外地游客來這邊親自採摘、挑選蘋果,帶動了當地的旅游,為果農們的致富提供了“雙重保障”。
電商闖出新天地
“我們這一片的土地屬於沙土地,種出來的蘋果又脆又甜,遠近聞名!”蘋果種植大戶趙永信告訴記者。
走進趙永信家的果園,呈現在記者面前的是一幅令人歡喜的豐收景:眼前滿園蒼翠,期間點綴著一簇簇紅色,那紅色,正是散發著清香的蘋果。蘋果樹下,趙永信的母親等人正仰著頭採摘蘋果。不一會兒,一輛小車就被裝滿了。
“我家有蘋果7畝地左右,今年產量大概有四萬斤。這幾年蘋果的品種不斷改良,越來越受到市場歡迎。”趙永信告訴記者,優越的自然環境、不斷改良的品種以及科學化的技術管理,這些因素綜合起來,使得和村蘋果個頭大、品質好,營養豐富,口味宜人,是理想的滋補果品。 “現在我們村越來越多的人都在對蘋果品種進行更新,新品種賣的價格更高。”果農李居敏說,自家前些年引種的煙富9號、煙富10號今年第二年挂果,“家裡5畝果園還沒進入盛果期,今年有4萬元純收入。從明年起,預計純收入可達8萬元。 ”
“現在我們和村的蘋果大量上市,主要是汁多、爽脆、口感好……”走進設置在和村社居委的“七彩和村助農直播間”,和村社區居民趙知義正在利用抖音平台,不遺余力地推薦和村蘋果。 27歲的趙知義是社區后備干部,她告訴記者,眼前這個精心打造的直播間是社區專門用來推介和村農特產品的。10月份蘋果大量上市以來,趙知義幾乎每天都會在這裡做直播,提升和村蘋果知名度,幫果農們銷售蘋果。“傳統的銷售方式已經跟不上時代發展,現在我們這裡通過微信、直播等方式來銷售蘋果的人越來越多。”趙知義在直播過程中,不僅宣傳和村的蘋果,還注重把和村的旅游推廣出去,“和村離淮北市區很近,交通方便,這裡現在是3A級景區,非常適合人們周末來休閑旅游。 ”
村民趙永信家是村裡的電商服務點。來到他的家中,一些村民正在對蘋果進行打包。“這五箱蘋果一百斤,我是通過微信賣出去的,發往上海!”村民吳蘭一邊將一箱箱蘋果過磅,一邊和記者說話。她告訴記者,“現在蘋果銷售越來越方便了!主要是因為和村蘋果名氣越來越大,外地客戶會主動跟我們聯系,然后安排車輛過來拉﹔同時,網絡銷售量也越來越大。 ”
“現在村裡有電商服務站1個,快遞點兩個! ”趙永信說,每天大約有兩百件蘋果快遞從自家這個服務點發出,“主要是江浙滬地區。 ”
“七彩和村”迎客來
收獲季節的和村,是美麗的﹔春日的和村,同樣五彩繽紛。千畝梨花潔白如雪,金黃色油菜花和粉紅色桃花相映成趣,蝴蝶飛舞其間,把和村裝點得五彩斑斕,令人沉醉。也正因此,和村有了“七彩和村”的美譽。“在我們這,一棵棵果樹正成為‘搖錢樹’!”和村相關負責人說,每年春天,和村都會迎來眾多游客,有省內的,更多的是省外游客,游客們沐浴在春光裡,賞花、踏青、品美食。
和村入口處。
近年來,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下,和村社區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美化村容村貌的同時,修建了觀景步道、旅游公廁等配套設施,因地制宜打造出梨園、打麥場、磨園、蘋果廣場等一批主題鮮明的鄉村旅游點。如今的和村,已成為遠近聞名的鄉村旅游目的地。絡繹不絕的游客給村民和村裡的農家樂帶來了豐厚的經濟收入。
“現在周末到村裡來休閑的人很多,我這農家樂的生意越來越紅火! ”村民李秀紅對生活充滿信心。
宋疃鎮黨委委員、組織委員王單單說,過去二十多年來,和村社區始終秉持“綠色、生態、優質、高效”的發展理念,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不斷改進栽培技術、管理模式,先后組建了興和水果專業合作社、東南果蔬合作社、蘋果技術生產協會等,並以這些實體為抓手,帶領廣大果農共同發展致富。村裡還組建蘋果生產志願服務隊10多個,幫助那些缺技術、缺資金、缺勞動力的“三缺”果農進行合理種植,以帶到他們共同脫貧致富,目前共幫扶了果農50多戶。如今,和村蘋果已成為“國家級無公害產品”“綠色食品”,“和村蘋果”國家地理標志証明商標也已申請成功。
記者了解到,和村正依托便捷的交通位置、蘋果等特色林果產業及3A級景區基礎,不斷延伸產業鏈,豐富農業休閑旅游產品,提升林果業發展質量和效益,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打造市郊型農旅融合發展示范區。(記者 丁賢飛 通訊員 徐平 本欄圖片由記者 丁賢飛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