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民生救助為幸福生活“加碼”

【查看原圖】

20201207000112a.jpgB001.jpg

市救助站的護理員悉心照顧救助人員。

20201207000113a.jpgB001.jpg

低保中心工作人員上門宣講低保政策。

  聚焦脫貧攻堅兜底線,聚焦特殊群體謀福利,聚焦群眾關切優服務。近年來,淮南市始終堅持民生工程為人民,用實際行動交出一份沉甸甸的民生救助答卷:2018年度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救助工作受到全省表彰﹔2019年度在省政府目標考核中,淮南市社會救助工作位居全省第一。

  一系列“暖政”織密最低生活保障網

  “今天一大早,14.4萬元的災后補償款就打進了俺的糧補卡,政府對俺們貧困戶照顧得太周到了!”12月1日,淮南毛集實驗區大郢村農民徐建明從銀行取出救災補償款,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46歲的徐建民因為兒子患病,2016年成了建檔立卡貧困戶。今年夏天,由於淮河干流汛情緊急,一場洪水淹沒了他辛苦經營的30多畝西瓜。

  “除了每畝西瓜4405元標准予以補償外,民政、財政、扶貧部門還聯合發力,共同施以民生救助。”毛集鎮農發辦主任董厚奎告訴記者,社會保障標准好似一把刻度尺,通過不斷抬高保障底線 “刻度”,提升民生“溫度”。

  “從今年7月1日起,我家每人每月的低保金漲到了642元,低保金每年都在增加,相信日子會一天比一天好。 ”在大通區上窯鎮余巷村村民俞長斤的家裡,記者深切感受到他的悲喜“過山車”:從兒子考取大學到查出白血病,從低保到1.5萬元的醫療救助,民政部門的傾情相助,讓俞長斤看到了未來的希望……

  記者了解到,淮南市確定了13個鄉鎮(街道)開展首批審批權限下放試點,把低保、特困審核審批時間壓縮至20個工作日,努力為困難群眾提供更好更便捷更優質的服務。

  “弱有所扶、難有所幫、困有所助、應幫盡幫,把困難群眾的民生底線兜住兜實兜牢! ”淮南市民政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淮南市建立起最低生活保障標准動態調整機制,先后16次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標准,今年以來,已累計保障城鄉低保對象97萬人次,發放保障金3.91億元。

  一諾重千鈞織密特困人員供養網

  自從83歲的壽縣雙橋鎮特困供養人員陳祥(化名)喪失生活自理能力,他便與鎮、村、監護人簽訂了分散供養監護監管四方協議。

  鎮監管人每季度對其進行一次探視走訪,村監管人每月一次上門巡訪,了解並掌握陳祥健康狀況、精神狀態和基本生活情況,解決老人生活中的實際困難。

  記者來到陳祥的家中,邸道永正在為老人准備午飯。作為照料服務的監護人,邸道永每天早、晚都要到老人家中,打掃衛生、安排飲食、幫老人洗浴等。

  每月550元特困人員基本生活補助,加上80元照料護理補貼,讓老人的生活得到妥善的照顧。

  “不讓一人受寒,方為天下之暖。”給每個群眾以追趕時代的力量,就是要提高困難群眾的幸福感。

  12月2日,走進潘集區古溝回族鄉敬老院,干淨整潔的院落,美味可口的飯菜,精心的陪伴呵護……給記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鎮裡村裡的干部動員俺去敬老院,俺開始還不願意去,沒想到來這兒一看,吃穿不用愁,生病有人看,比家裡舒服多了。 ”提起現在的生活,特困供養人員李天明(化名)一臉的笑容,雖然已是76歲高齡,但在護理人員的照顧下,老人不僅享受到大家庭的溫暖,還擁有了幸福的晚年。

  “我們還為市轄區特困供養人員購買住院護理保險,切實解決特困供養人員住院護理難問題。”淮南市民政局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以來,淮南市已累計為特困供養人員發放基本生活費1.16億元,發放護理補貼409萬元。

  一份愛的堅守織密臨時救助救急網

  初冬,記者走進淮南市救助管理站,寬敞明亮的救助大廳裡,工作人員十分繁忙:房間內,為流浪人員換上干淨舒適的衣服﹔院子裡,為行動不便的受助人員精心梳理著頭發……一幅幅溫馨的畫面演繹著一個個充滿真愛的感人故事。

  街頭救助實行分片包干、分工負責,在流浪乞討人員較集中的區域開展流動宣傳……救助員范勝利每天都很忙碌,一面繡著“大愛無疆,勝似親人”的錦旗將他的思緒拉回到今年夏天。

  7月23日,派出所民警將肖英(化名)護送到淮南市救助站,工作人員一邊安撫她的情緒,一邊耐心詢問身份信息,但肖英就是一聲不吭。

  范勝利立即讓食堂為她做了一碗肉絲面。一碗面下肚,女護理員又拿來新衣服,幫著她洗澡,陪伴她休息,肖英情緒穩定了許多,但神志依然迷糊。范勝利判斷她為疑似精神障礙患者,整整一個星期,他每天都與肖英聊天拉家常,一點一點收集線索,終於將方位確定在蚌埠市……看著一家人笑容滿面地離開,救助站裡也是一片欣喜。

  “每次感覺自己快活不下去的時候,黨和政府總給我希望……”曹紅(化名)淚眼婆娑的向記者講述自己的遭遇:自從腫瘤復發,看病導致家徒四壁,一度想放棄治療。

  依托區、鄉鎮街道、村居三級民政服務網絡,田家庵區主動與醫保、教育、人社等多部門聯動對接,在臨時救助的同時還幫助曹紅申請了低保,讓她重新煥發生活的希望。

  記者了解到,淮南市對遭遇突發事件、意外傷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導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家庭或個人給予低保標准2倍至12倍的應急性、過渡性的救助﹔採取發放救助資金、購買生活必需物資等多種方式開展臨時救助。今年以來,累計為2607人次困難群眾發放臨時救助資金498.2萬元。

  2020年,踏著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勁鼓點,淮南市民生救助保障工作留下了一串串解民憂、惠民生、聚民心的扎實腳印。(記者 柏鬆 文/圖)

來源:安徽日報  2020年12月10日07:52
分享到:
(責編:馬玲玲、常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