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建設看安徽系列報道

添綠復綠護綠 銅陵描繪新江景

【查看原圖】

人民網銅陵12月9日電 (記者 張磊)冬日的陽光穿透樹梢,潑洒長江兩岸,暖意融融。趁著好天氣,銅陵金山社區居民羅響應帶著孫子乘坐公交,趕來江邊走走看看。望著微波粼粼的江水和清新整潔的江岸,老羅連連感嘆,“想不到曾經的臟亂地,如今變得這麼美。”

老羅家距離江邊並不遠,但是之前很少來,也不願來,“泥沙滿地,灰頭土臉,到了下雨天,泥水橫流,沒地方下腳。”臨江不見江,是銅陵人曾經的尷尬。

2012年,銅陵啟動實施濱江生態岸線整治,近幾年,又接續啟動北延、南延工程,轉變由此而生,銅陵新江景徐徐展開。

銅陵濱江公園全岸線。陳晨攝

添綠

銅陵第一期濱江生態岸線整治工程,全長4.1公裡,建成生態護坡3.3萬平方米、園林綠化35萬平方米、臨江步道1.4公裡、綠道4.1公裡,2014年5月對市民開放。2017年1月,該工程榮獲“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

隨后,銅陵又啟動濱江生態岸線北延伸工程,2018年6月建成。

銅陵濱江生態公園。詹俊攝

2019年,全長2.1公裡的南延工程啟動,總規劃用地48萬平方米,投資達六千多萬元,目前工程已基本建成。其中,利用原有的碼頭和船廠改造而成的濱江生態體育公園於今年11月14日正式開園,內有足球場、籃球場、網球場和門球場等。

“過去環境差,碼頭、堆場林立,還有建筑垃圾。經過這麼多年持續不懈的沿江岸線生態修復,綠化造林造景,濱江生態公園儼然已成為銅陵的‘外灘’,是城市一張靚麗的名片。”銅陵市住建局調研員朱安平對記者說。

銅陵濱江生態公園內的健身綠道。詹俊攝

護綠

握著馬明鎖的手,明顯感到肌膚粗糙且很有力度,黝黑的臉頰可見歲月留下的皺紋,年過六旬、打了一輩子漁的他如今有了新身份——護漁員。從打漁到護漁,馬明鎖身份的轉變,是長江大保護在銅陵胥壩鄉的生動實踐。

胥壩鄉,地處長江銅陵段的一座江心洲上,轄域面積113平方公裡,由安平圩、文沙圩、子胥圩和鐵錨洲組成,總人口3.5萬人,是八百裡皖江最大的江心洲。

銅陵淡水豚自然保護區。人民網記者張磊攝

江心洲的一座小島鐵錨洲,曾經因滿眼的蘆葦和島上“四寶”莒蒿、蘆筍、馬蘭、野芹菜而廣受游客青睞,成為原生態旅游景點。如今,為了長江大保護,鐵錨洲閉了關,禁止游人登島。

當地漁民也全部上了岸,政府補貼為他們購買了養老保險,組織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支持漁民轉崗,對於那些沒有找到合適崗位的,則安排護漁員、保潔員等公益性崗位給予安置。

“長江大保護利國利民,我們都很理解和支持。現在的環境可比以前好多了,垃圾不見了,而江豚卻能經常看到。”馬明鎖作為漁民上岸后,放不下對江上生活的眷戀,於是,他主動要求當一名護漁員,每天巡線江岸參與禁漁工作,處理殘存的漁網和漂浮的垃圾。

銅陵濱江生態公園。詹俊攝

復綠

銅陵市擁有長江岸線資源142.6公裡,近年來,銅陵市委、市政府始終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提在壓倒性位置,強力推進非法碼頭整治、老舊船舶整治、因地制宜建設人工濕地、水源涵養林,治河治湖植被緩沖帶和隔離帶等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工程。

廢舊碼頭變身生態體育公園。陳晨攝

“嚴格執行沿江1公裡、5公裡、15公裡各類項目准入門檻要求,完成‘散亂污’企業整治284家。完成一江兩岸港口岸線整治項目182個,建成污水管網近300公裡,釋放岸線17公裡,陸域土地4400畝,在拆除整治后的區域開展岸線及周邊環境改造提升綠化工程87.48萬平方米,新增綠化面積55.68萬平方米。”銅陵市發改委長江辦主任許盛槐介紹道。

銅陵濱江生態公園施工前后對比。銅陵市住建局供圖

銅陵將水污染、化工污染、農業面源污染、船舶污染治理及尾礦庫污染治理“4+1”工程明確為打造美麗長江(安徽)經濟帶銅陵樣板的重點。開展沿江1公裡5家化工企業關閉退出和15家化工企業整治提升,完成營運船舶生活污水防污染改造492艘,完成廢棄礦山生態修復項目42個,修復面積856.56公頃,計劃到今年底將完成所有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工作。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2020年12月09日10:25
分享到:
(責編:關飛、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