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公安:構建智慧新生態 賦能實戰惠民生

【查看原圖】

大數據支撐的偵查指揮作戰平台。合肥警方供圖

晚高峰,7.2公裡,19個紅綠燈,僅用時14分鐘。7月30日傍晚,一名病危幼童急需送醫,從合肥市南二環到廬江路的安徽省立醫院,警方用一路暢行為孩子贏得寶貴時間。

為什麼會這麼快?在這場緊急護送中,合肥城市“交通超腦”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實時感知道路視頻圖像,以及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應用,不但立即選出最快路線,還及時通知沿途警力配合放行。

近年來,按照公安部、安徽省公安廳和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和統一規劃,合肥市公安局主動適應新形勢,積極構建以“大數據智能化應用”為核心的智慧警務,數以億計的海量數據經過神奇的“化學反應”,合成出一個個貼近實戰的場景應用,助力一線民警打擊犯罪、服務群眾。

“合肥公安始終走科技興警之路,堅定不移實施公安大數據戰略,不斷培育新動能、激發新活力,實現新發展,構建智慧警務應用生態,著力提升工作智能化水平,讓人民群眾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合肥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市公安局局長馬軍說。

科技改變警務模式。合肥警方供圖

海量數據匯聚,構筑“公安大腦”

交通擁堵指數、道路擁堵排行、當前在途車輛……在合肥市公安局交警支隊交通指揮中心,“交通超腦”大屏幕上的信息,能讓人一覽合肥實時交通概況,這些都是對視頻信息進行深度分析后獲得的。

“合肥‘交通超腦’目前每天匯聚各類數據近2億條,這些數據為態勢實時感知、研判分析、信號管控、出行誘導和堵點治理等提供了強大支撐。”合肥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支隊長繆守寶說。

全面提升交通管理現代化水平的“交通超腦”,是合肥智慧警務發展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合肥市公安局成立科技信息化委員會,進一步規范和強化對公安科技信息化工作的組織領導、統籌規劃和監督管理,通過頂層設計,提出智慧警務“1289N”總體框架和公安大數據平台建設方案。

記者了解到,所謂“1289N”,即一個數據中心、兩大網絡、八大技術平台、九大實戰應用,再加上N種工作實效。

“大數據智能化應用,首先是要把數據聚起來,再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充分挖掘數據價值賦能公安實戰。數據中心是合肥智慧警務的基礎,不但整合各警種數據,匯集社會面信息,還可以聯動合肥智慧城市大數據中心,為城市治理現代化提供支撐。”合肥市公安局科信支隊副支隊長劉躍介紹說。

據統計,截至目前,合肥市公安局數據中心已整合1441類2526.8億條數據,資源總量較2018年增長5倍,為公安工作提供了高質量數據支撐。

海量數據匯聚后,如何讓它們助力公安工作?合肥市公安局圍繞公安大數據智能應用,著力構筑“公安大腦”,圍繞數據的融合、處理、應用等,加快推進基於新一代公安信息網的公安大數據平台建設,推動合肥公安信息化基礎架構和建設流程的變革與再造。

合肥智慧警務賦能一線實戰。合肥警方供圖

打造全新生態,賦能一線實戰

8月26日凌晨,合肥市高新區一市民私家車內財物被盜,價值1400余元。接警后,合肥市公安局高新分局刑警大隊立即開展偵查工作,通過視頻數據分析,6小時內便將嫌疑人許某抓獲。

智慧警務怎麼打造?合肥市公安局思路明確,就是契合實戰。

“我們廣泛深入警種和基層一線調研走訪,傾聽一線實戰民警聲音,掌握工作實戰與民警實際需求,找准科技信息化建設與實戰應用的結合點,積極打造智慧警務‘合肥樣本’。”合肥市公安局科信支隊四大隊大隊長劉磊說。

大數據從匯聚到應用,中間流程非常復雜,需要打造一個集強大計算能力、海量數據資源、高度信息共享、深度智能應用、嚴密安全保障、高效警務運行於一體的全新生態。

走進合肥市公安局科技信息化支隊,工作人員介紹時,數據、圖譜、模型、聚類、分析、標簽、畫像等詞匯,聽起來高端又陌生﹔演示時,隻需對著遙控器說句話,系統就能定位最近的巡邏車,並根據實時路況規劃最佳出警路線,看起來高效又便捷。

在這支“科技尖兵”內部,海量數據經過一系列治理,通過數據和人工智能中台服務,為各類實戰應用提供統一、標准的能力支撐。

合肥是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依托豐富的創新資源,合肥市公安局成立智慧警務聯合創新中心,與14家國內知名企業和科研機構開展深度合作﹔與中國科技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攜手,聯合建設警民融合創新基地﹔在智能語音技術公安部重點實驗室指導下,建立智能語音技術應用示范基地,帶動公安科技創新實力整體提升。

隨著全新生態的打造,各類智能警務應用快速普及。據統計,僅2019年,全市民警對大數據中心訪問次數就達1000余萬次,刑事拘留人員被警務雲查詢研判過的達96.72%,同比增長51.12%。

科技賦能公安實戰。合肥警方供圖

積極拓展應用,贏得百姓贊許

10多年來,合肥市包河苑、包河花園兩個老舊小區的安全問題一直是“老大難”。2018年11月起,隨著智慧平安小區的推進,視頻監控、車牌識別等“潮流科技”全面織起安全防護網,兩個小區的可防性案件呈斷崖式下降,2020年一季度更是僅發案1起,同比下降90%。

“在新建小區開展智慧平安小區建設的同時,合肥還把老舊小區納入其中,雖然工作難度提高了,但群眾的安全感滿意度明顯提升。”合肥市公安局治安支隊支隊長陳高介紹,目前,合肥全市建成投入使用的智慧平安小區共226個,可防性案件發案數同比下降90%,65%的小區實現了“零發案”。

智慧平安小區建設,是在實戰需求之外,合肥公安積極拓展的智慧警務應用成果之一。

做好“繡花功夫”,直擊群眾反映的“微痛點”,通過拓展智慧警務應用,合肥市公安局正在全力打造智慧公安特色品牌。

告別“不忍直視”証件照。2019年5月,合肥公安戶政部門在全省率先試點居民身份証多元化人像採集、網上辦理業務,群眾可採集上傳本人滿意且驗証合格的人像信息。

助力抗洪搶險。今年7月以來,面對嚴峻的防汛抗洪形勢,合肥市公安局充分發揮科技效能,利用8萬多個監控攝像頭,24小時全方位、全時空開展視頻巡防,實時監控各水體以及城市下穿橋等低窪地區水情。

提高出行效率。借助“交通超腦”,合肥公安開發出交通擁堵深度挖掘、信號燈實時優化、交通事件影響分析等服務功能,優化區域交通狀況。在高德地圖編制的2019年全國主要城市“交通健康指數”排行中,合肥排名第18位,較2018年提升了23名。

此外,合肥市公安局在市數據資源局的統籌規劃下,通過共享雪亮工程視頻監控資源提升城市治理能力,通過人工智能算法,捕捉佔道經營、垃圾檢測、機動車違停、共享單車亂停放、煙火檢測、窨井蓋缺失等事件,並將告警推送給基層綜治部門相應責任人。(韓震震)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2020年09月10日11:50
分享到:
(責編:關飛、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