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水網”扮靚美麗宜城

【查看原圖】

宜城安慶,臨江攬湖,城市裡湖塘星羅棋布、溝河交錯縱橫。近年來,為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增強防洪調蓄能力,安徽省安慶市持續推進城市水環境綜合治理,建設“海綿城市”,打造水清、岸綠、河暢、景美的生態“水網”,做好一城活水大文章,還市民魚翔淺底好風光。

穿山跨湖的安慶市外環北路。米小韋攝

水系連通,做好活水大文章

今年5月,隨著清淤擴湖、景觀塑造、生態修復等一系列工程的順利完工,煥然一新的秦潭湖生態濕地公園,重新與安慶市民見面。水更清了,景更美了,各種鳥類也多了起來,繞著環湖步道走一走,成為當地很多群眾休閑健身的選擇。

對安慶市民來說,秦潭湖是一處美景。而對於安慶城市來說,秦潭湖還有更多的功能和作用。

“原先76公頃的湖面,現在拓展至110公頃,湖體蓄水量可達200萬立方米,是海綿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園區綠化面積103公頃,栽種各種樹木、花卉、水生植物300多種,成為安慶市又一個‘綠肺’。”安慶市重點處水環境科副科長伍宏進介紹說。

整治后的秦潭湖濕地公園。張俊攝

秦潭湖還有一個更加重要的作用,就是連接安慶城區的水系網絡。

打開安慶市生態水網體系分布圖,能清晰地看到,以秦潭湖為中心,向西通過康熙河與東大湖、菱湖公園相連﹔向北通過港口河與白澤湖、破罡湖等水系相連﹔向南與懷湖河相連﹔向東通過秦泉河、港橋河匯入長江,並連接安慶東部的眾多河湖。

“安慶市區有10個湖泊、46條河流,2016年以來,我們逐年推進,已經先后完成了31條重要河道、7處湖泊的治理,‘兩河縱橫、三湖一體’的生態水網體系和‘鳥語花香、水流風動’的水環境初步形成。”安慶市住建局副局長金敏說。

整治后的晴嵐河。石曉紅攝

在安慶市打通生態水網體系的過程中,對包括白澤湖、晴嵐河、港口河、懷湖河等“一湖九河”的整治至關重要。

2017年4月,“一湖九河”工程項目開工,按照“應退則退、宜寬則寬”的原則,加強骨干河道治理,打通斷頭河溝,拓寬束水河道,推進河道拓寬、淤泥清理、河堤加固,連通水系,到2018年年底完工,成功構建了城市良性水循環系統。

水清岸綠,共享城市好風光

“‘一湖九河’工程項目完成后,安慶市區的城市防洪排澇能力,由不足20年一遇標准提高到了50年一遇。再加上后續的一系列工作,全市調蓄能力達到1億立方米,今年汛期這麼大的雨,城區都沒有出現‘看海’的情況。”安慶市重點工程建設處副主任王一平說。

近年來,安慶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長江經濟帶發展“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精神,以及“打造水清岸綠產業優美麗長江(安徽)經濟帶”的總體部署,深入踐行“兩山”理論,持續推進城市水環境綜合治理。

2016年長江流域遭遇洪水后,為徹底解決城市排水防澇暴露出的短板,安慶市啟動城市水系綜合治理研究,編制了安慶市區水系綜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謀劃了一批水系綜合治理工程項目,總投資約300億元,掀開了安慶城區治水新篇章。

在增加城市調蓄和防洪排澇能力,讓城市逐漸告別“看海”的同時,城市水系治理也讓“黑臭水體”漸漸成為過去。

康熙河景觀帶。石曉紅攝

康熙河,是安慶市一條通往長江的人工運河,開挖於清代康熙年間。在城市發展過程中,這裡成為一條淤塞嚴重的老河道,水體黑臭。2016年,康熙河水系治理工程開工建設,隨著工程的推進,如今的康熙河成為集防汛排澇、園林景觀、休閑游樂為一體的城市風景線。

石塘湖是安慶市區的應急備用水源,但由於環湖生產生活污水直排,此前水質長期處於IV~V類,甚至達到劣Ⅴ類。2017年以來,以備用水源地建設為契機,安慶市打響石塘湖水環境綜合整治攻堅戰。

安慶石塘湖。張俊攝

整治城區黑臭水體,治理外源污染﹔清理水產養殖和淤積底泥,控制內源污染﹔加強執法監管,防范化解污染風險﹔建設入湖口及湖濱濕地,恢復湖泊水生植被……一系列組合拳打出,石塘湖迎來了新生,湖水清澈,百鳥競逐,沿岸綠樹成蔭、環境優美。

“2019年6月開始,石塘湖水質逐漸好轉,如今已完全滿足水源地要求。”安慶市生態環境局水生態環境科科長鮑力說。(韓震震 米小韋)

水系治理后的安慶城市風光。代俊攝

來源:人民網-安徽頻道  2020年09月04日11:31
分享到:
(責編:關飛、金蕾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