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江心洲胥壩鄉。陳晨攝
緊急轉移,冒雨馳援,日夜巡堤……進入7月,長江安徽段持續降雨,再加上一號洪峰的到來,八百裡皖江最大的江心洲——銅陵胥壩鄉,一場保衛戰隨之打響。
轉移
胥壩鄉,位於銅陵市義安區,四面環江,面積113平方公裡,由安平圩、文沙圩、子胥圩和鐵錨洲組成,是長江安徽段最大的江心洲,總人口3.6萬,近期在家人員8000多人。
7月10日8時許,義安區壩埂頭水位已達14.23米,並呈上漲趨勢,防汛形勢嚴峻,胥壩鄉防汛抗旱指揮所發出通知,從7月11日零時起,渡口除防汛工作人員外,所有老幼病殘孕人員一律隻出不進。
武警官兵馳援胥壩鄉抗洪搶險。梅建廣攝
也就是從7月10日起,胥壩鄉群眾開始陸續轉移。
“多年來,隨著圩堤的加固,險情都能化解,但這次水太大,我們不敢掉以輕心。有的老年人說1998年都沒事,這次肯定不要緊,不願意配合轉移,我們就得一個個做工作。”胥壩鄉黨委委員、組織委員、武裝部長左建華說。
胥壩鄉人口眾多,此次需要轉移的有7000多人,按照上級要求,必須要在7月12日全部轉移。時間緊、任務重,除了本地的鄉村黨員干部,武警安徽總隊銅陵支隊也緊急出動官兵支援。
7月12日18時,胥壩鄉7000多名群眾轉移完畢。此時,留在圩堤上值守的,是1367名本地干部群眾,留給他們的任務是保護圩堤,保護自己的家園。
7月17日,胥壩鄉村民黃鴻余等人巡堤查險。苗子健攝
迎戰
洪峰慢慢逼近,水位仍在不斷上漲,胥壩鄉57公裡圩堤的巡查、加固、搶險,也在緊張地進行。
“江心洲是沙土地,管涌一旦出現,就要及時處理,否則險情可能會很快擴大。”胥壩鄉龍潭村黨總支書記程雪芹介紹,其所在的值守點負責西風埂5公裡的巡查,4個哨所32個人分成8個班,每天每班要巡查24趟。
外出務工人員主動返鄉參與防汛。苗子健攝
胥壩鄉的汛情,讓很多人揪心不已。民營企業家葉明龍是胥壩鄉衣冠村人,得知江心洲告急,7月13日,他帶著公司員工裡的黨員、退伍軍人,組成防汛抗洪搶險突擊隊,回到家鄉支援。上午9時起,突擊隊被安排在文沙圩加固堤壩,一直干到下午5點,冒雨奮戰了9個小時,最終順利完成任務。
圩堤加固了,但眼前的洪水,讓所有人都意識到,險情隨時可能會出現。
由於長期受洪水浸泡,7月15日中午,胥壩鄉安平圩中洲村一處江堤突然大量滲水且出水渾濁,很快就出現了管涌群。
接到緊急報告后,防汛搶險人員立即趕往現場處置,武警安徽省總隊合肥支隊的官兵也第一時間馳援。武警官兵迅速將砂石、泥土裝袋,向險情發生地運輸,義安區水利局防汛工作人員現場指揮,很快就在管涌群附近搭起20平方米左右的“養水盆”,然后進行砂石壓滲。
江堤泥濘濕滑,大家不顧自身安危,迎險而戰,最終將管涌群險情及時排除。
堅守
夜幕降臨,在被洪水包圍的江心洲上,與空空蕩蕩的街道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堅守者的嚴陣以待,和大堤上的燈光點點。
數據顯示,此次洪水,義安區壩埂頭水位一度達到14.8米,已經超過1998年的最高水位。
“我長這麼大,還是第一次看到這麼大的水。”在胥壩鄉採訪過程中,很多人都會說這句話,但好在,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大堤安然無恙。
武警安徽總隊銅陵支隊在緊急轉移胥壩鄉群眾。陳晨攝
一號洪峰雖然已經過去,但水位仍高位波動,查險成為胥壩鄉當前最大的任務,當地干部群眾每天堅守在這裡,不敢有絲毫懈怠。
目前,除了每天24小時巡查外,胥壩鄉還組織經驗豐富的人員,組成專業查險隊,趁凌晨和傍晚時分,對重點區域再次進行仔細巡查。
洪水面前,我們看到了黨員干部的沖鋒在前,看到了武警官兵的英勇奮戰,也看到了廣大群眾的眾志成城。
胥壩鄉村民仇厚坤駕駛自家面包車保障搶險隊員交通。苗子健攝
仇厚坤,是堅守者之一。由於抗洪搶險需要,會開車的他,帶著自家的面包車主動留下來,當起了“運輸兵”。
“險情嚴峻時,白天開車,晚上巡堤,雖然很辛苦,但這裡是我們的家,保護江心洲,是我們每個人的義務。”仇厚坤對記者說。(張磊 韓震震 苗子健 王銳)
胥壩鄉群眾已全部轉移。苗子健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