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蜀山区笔架山街道:“三级书记”破题“微治理” 筑牢社区服务“承重墙”
近年来,合肥市蜀山区笔架山街道以党建为引领,锚定基层治理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目标,创新构建“三级书记”联动体系与“五位一体”协商共治机制,将治理力量沉到一线、服务阵地移到门口,以“小切口”破解“大民生”,推动基层服务从“最后一百米”精准直达“最后一米”。

天琴湾小区实地勘察问题。
“三级书记”联动发力,破解民生痛点堵点。笔架山街道翠庭园社区构建“社区党委-小区党委(党总支)-小区党支部”三级组织体系,社区“两委”成员化身“小区总管”,支部书记扎根楼栋成为“贴心管家”,同时联动业委会、物业、党员及居民代表形成“五位一体”协商机制。天琴湾小区外墙脱落问题,经社区党委书记5次牵头协调、小区党组织实地勘察、支部书记逐户收集20余条意见,最终推动维修方案落地,惠及262户居民;针对非机动车“停车难、充电难”,小区党总支书记组织6场议事会,发动党员清整闲置空间,利用架空层新增500个停车位,让“问题清单”变为“成效清单”。

国建香榭水都小区道路维修开工。
阵地前移驻守一线,激活服务零距离效能。街道打破服务阵地集中在社区的传统模式,推动党群服务站向小区延伸,建成全覆盖的“书记工作室”。国建香榭水都小区1.2公里破损道路困扰居民多年,驻守“书记工作室”的“小区总管”联合小区党组织召开20余次协调会,采用“分段施工、错峰作业”减少影响,通过微信群、公告栏建立“日更新、周通报”机制,采纳23条居民建议,逐步推进小区道路改造,让党群服务站成为“民情收集点、矛盾调解点、服务供给点”。

九重锦园小区更换电梯项目签署协议。
居民自治闭环推进,凝聚共治强大合力。以“三级书记”体系为纽带,“五位一体”机制为桥梁,街道激活居民自治“神经末梢”,构建“群众事、群众议、群众办”格局。通过“敲门问需-协商论证-统筹落实-及时反馈”的闭环机制,明确各环节时限,确保诉求处置“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截至目前,翠庭园社区累计解决外墙维修、电梯安装等民生问题20余件,召开协商议事会90余场,实现“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让群众获得感在家门口持续升级。
笔架山街道以“三级书记”破题“微治理”,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用贴心服务筑牢社区“承重墙”,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闫大平 王文宗 文/图)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