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江淮传真>>县区传真

安徽旌德:引种山桐子 致富有路子

人民网记者 汪瑞华 张俊
2025年08月30日10:21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字号

俯瞰旌德县山桐子育苗基地。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俯瞰旌德县山桐子育苗基地。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入秋,走进位于安徽宣城市旌德县三溪镇双河村的一号育苗基地,绿叶茵茵,生机勃勃。

正茁壮生长的绿叶植物,就是2020年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纳入普通食品管理的山桐子。其叶状似桑,根系发达,因果实为红色串状浆果,又名油葡萄。

半年前,对于双河村党总支书记李险峰来说,山桐子是个新鲜事物。他直言:“过去听都没听过,起初开始流转土地准备种的时候,村民们心里直犯嘀咕。”

育苗基地的山桐子,10月份即可移栽林场。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育苗基地的山桐子,10月份即可移栽林场。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好在网上搜了些资料,一查才知道是个好东西!”话锋一转,李险峰眼里的山桐子摇身一变成了乡村振兴的“致富果”。

“山桐子不仅适应性强、速生高产,而且出油率高,3年能挂果,5年能丰产,盛产期亩产鲜果最高可达5000斤。”旌德大有金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计划发展部负责人王梦飞接过话茬,“按照10%的鲜果转化率,一亩山桐子能出500斤食用油,品质与橄榄油相当。”

山桐子树苗。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山桐子树苗。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此外,山桐子还可提炼人体必需的亚油酸、制造生物柴油、生产有机肥料与饲料、加工健康系列产品,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旌德大有金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还不足一年,是旌德县招商引资的新企业。该公司以山桐子产业为载体,集良种繁育、种植、加工以及技术研究为一体,旨在通过“国储林+山桐子”“经济林+山桐子”等模式,在旌德县实现“一二三产融合”。

山桐子食用油。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山桐子食用油。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今年5月,在育苗中心大棚“住”满45天的山桐子苗,移栽至基地。眼下,正是山桐子发力长个的时候。

因为持续高温,技术员周云祥几乎天天都要来基地转上一圈。

“周老师,又来基地看你的宝贝山桐子了!”顶着烈日,李险峰看到周云祥,热情地打着招呼。

周云祥是旌德大有金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员,之前一直带着团队在贵州种植山桐子,至今说起来,他和山桐子算是老朋友,打了10多年交道。

技术员周云祥在山桐子育苗基地查看苗情。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技术员周云祥在山桐子育苗基地查看苗情。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山桐子不比其他木本油料植物,虽然适合秦岭淮河以南一带种植,但也有讲究。”周云祥说,“喜水又怕水,不能涝也不能旱,这些日子气温高,是‘炼苗’的关键期,马虎不得。”

“那和贵州比起来,安徽种山桐子有什么不同之处?”

听完记者抛出的问题,周云祥俯下身来,耐心解释道:“贵州气候湿润,病虫管理要加强;安徽气温偏高,育苗可以适当粗放一些。总体来说,各有所长。”

“今年已培育了800万株山桐子苗,全部移栽至育苗基地。”周云祥憧憬道,“10月份就可以移栽到林场,截至目前,旌德县已经落地山桐子种植基地600多亩。”

好产业,还要有好收入。

对于李险峰来说,最关心的就是带动就业。从育苗到种植、从管护到采摘、从加工到销售,全产业链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能够让更多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虽然今年是头年育苗,但丰收场景在李险峰的脑海里已经有了画面:“等到挂果的时候,树上红彤彤的一串一串,肯定特别壮观,红果满枝,想想都喜庆哩!”

(责编:刘颖、张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