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本网原创

全国牛业盛会首次落地长三角,为何选择这个县?

人民网记者 韩震震 陶涛
2025年08月25日11:03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字号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提起肉牛养殖,很多人会想到拥有辽阔草原的内蒙古和东北,2023年、2024年,在两次竞争申办牛业发展大会时,如何打破这种固有印象,安徽利辛县的领导干部一直在不断思考。

“‘我们是最靠近消费端的生产端’,这句话去年打动了很多人,最终让今年第十八届牛业发展大会落地利辛。”8月12日,利辛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焦鹏在接受采访时说。

长期以来,中国肉牛产业链中,内蒙古、东北有养殖传统,长三角、珠三角有广阔市场,但两三千公里的长远距离,制约着生产端、消费端的有效互动,而位于中部淮河流域的安徽北部,近年来持续推动肉牛产业发展,成为一把解决问题的钥匙。

但皖北肉牛产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近两年来,牛肉价格“跌跌不休”,给养殖户带来巨大冲击,也考验着地方发展的战略定力。如何面对市场变化?利辛县给出的答案是坚持“逆市布局”。

俯瞰安徽省利辛县“智慧牧场”。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

俯瞰安徽省利辛县“智慧牧场”。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

一个县域产业的“逆市布局”

早在2021年,利辛县就有了布局肉牛产业的想法,彼时牛肉价格仍处于高位。

“最早的想法,是生猪养殖企业提出的,县里经过调研后,决定给予支持。”焦鹏介绍,利辛县是国家级生猪调出大县,但受“猪周期”影响,企业希望开辟新赛道。

之所以选择肉牛产业,一方面是企业有畜牧养殖经验,转型相对容易;另一方面利辛县秸秆资源丰富,有养殖传统,农村曾经家家户户养牛,还被评为“全国秸秆养牛示范十佳县”。

2023年起,制定“牛规划”,出台“牛政策”,成立“牛专班”,利辛县加快打造肉牛全产业链发展新格局。同年7月8日,全县10家万头规模的标准化肉牛养殖企业集中开工。智慧养牛平台、牛肉精深加工、种养循环体系也在同步推进。

安徽欣浩翔生物工程有限公肉牛育种场。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

安徽欣浩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肉牛育种场。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

2023年底,安徽开始实施“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让利辛县前行步伐更加坚定。尽管此后遇到牛肉价格下行,但这个战略选择始终未变。

“从吃饱到吃好,牛肉是消费升级的一个代表,我们相信市场会迎来转机。遇到了低谷,那就统一思想,练好内功。在潮起的时候,我们领先的身位会更进一步。”焦鹏说。

养牛挣钱吗?在利辛县的采访中,答案各有不同,但大家有一点共识,就是逐渐找到了“逆风局”的生存之道,并对未来充满信心。

如何降本增效?这是面对“逆风局”的必答题。牛犊购买、喂养育肥,是牧场运营的两大关键,于是抄底补栏,精挑细选潜力好的牛犊,精细喂养,持续降低“料肉比”,成为利辛县肉牛养殖企业比拼的关键。

此外,利辛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鼓励大企业建设“中央厨房”,进行现代化养殖。对于中小养殖户,加强财政投入,统一规划建设养殖园区,推动养殖模式转型。

同时,利辛县还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通过肉牛“活体贷”、全国首个肉牛价格指数“保险+期货”试点等,增强肉牛养殖户的风险管理能力,提高产业发展稳定性。

“这个牧场是2023年6月建成投用,容量12000头,为了应对牛犊价格变化,我们按照‘月出栏1200头、月补栏1200头’的节奏进行管理。同时,我们把养殖环节做精做透,饲喂成本在6.6到6.7元每斤,今年养得最好的一批牛,饲喂成本在6.3元每斤,单头利润达到5000元。”昊东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贾爱琳说。

安徽省利辛县的徽牛云大数据中心。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

安徽省利辛县的徽牛云大数据中心。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

一次养牛理念的全面升级

在“逆市布局”的同时,“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理念,让利辛县肉牛养殖的科技感越来越强。

走进利辛县的徽牛云大数据中心,在“徽牛云”平台的大屏幕上,随便点击一个养殖场,就能看到现场动态,每头牛身上还都有一个标注数字的红色方格。

“这个数字是AI摄像头自动生成的,一看就知道现场有多少头牛。同时,每头牛的耳朵上还佩戴了智能耳标,实时记录牛的运动量、体温、采食量等,一旦体温或活动量异常,系统就会发出预警,提醒技术人员介入。”徽牛云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冯利勤说。

除了AI摄像头、智能耳标,冯利勤介绍,养殖场还会在牛饮水的地方,设置一个类似安检门的通道,每头牛经过时,都会被记录下生长数据,为后期饲料调整提供支撑。同时,不同牛的生长数据对比,还可以为前端的牛犊筛选提供辅助。

养殖场内,AI摄像头、智能控温风扇、智能饲喂感应器,各种科技应用随处可见。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

养殖场内,AI摄像头、智能控温风扇、智能饲喂感应器,各种科技应用随处可见。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

记者从利辛县了解到,“徽牛云”平台2023年开始建设,是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搭建的肉牛产业大数据资源池,集供应链管理、营养与饲喂管理、健康管理、食品安全管理,以及生物资产监管、成本核算管理等功能于一体。

“通过这个系统,银行能实时看到肉牛生长情况,养殖户贷款都方便很多。”冯利勤说。

“徽牛云”平台的搭建,是利辛县养牛理念全面升级的一个生动体现。

在全国牛业版图中,皖北有什么优势?利辛县又有什么优势?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利辛县推动科技赋能,逐步走出“智慧养牛”新路径。

“皖北气候温润、秸秆资源丰富,适宜肉牛育肥,在这个区域里,利辛县如何打造优势?我们的思路,是通过科技创新,为全产业链赋能。当整个链条的数据打通,不管是成本控制,还是安全追溯,都可以有效实现。”焦鹏说。

位于利辛县望疃镇的安徽欣浩翔养殖二场,目前肉牛存栏量5000头,记者注意到,这里不管是饲料加工、环境控制还是运营管理,数智化程度都很高。其中,在加工饲料的“中央厨房”内,温度、湿度等数据不但实时显示,还会根据肉牛生长阶段设计不同的食谱。

安徽欣浩翔养殖中心负责人张金富介绍,依托大数据平台驱动决策,利用传感器数据经AI分析实现智能决策,欣浩翔实现了养殖全链条机械化作业,而这种模式可复制性很高,可以为中小养殖场提供低成本技改方案。

利辛县引进的皖能集团生物质天然气项目。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

利辛县引进的皖能集团生物质天然气项目。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

一条全产业链的闭环打造

市场瞬息万变,怎么才能站得更稳、走得更远?只把北方的小牛运来育肥就够了吗?利辛县领导干部深知,单一的养殖很难应对市场变化,利润较低也难以长期维系。于是,2023年起,该县就提出了全产业链发展。

两年多时间,从良种繁育、规模养殖、屠宰加工到市场营销,利辛县像拼积木一样,一块一块补齐了肉牛产业的相关环节。

8月11日,利辛县望疃镇长河村,安徽欣浩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内正在紧张地进行场地布置清理,这里作为肉牛育种场、种公牛站和肉牛冻精胚胎实验室,7月下旬已经迎来首批13头种公牛,8月底之前,还有40头种公牛将要入驻。

“2021年,‘华西牛’成为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肉牛新品种。我们与相关研究机构开展合作,把‘华西牛’首次引入安徽,未来将主要推动该品种的快速改良推广,助力安徽打造肉牛种业高地。”安徽欣浩翔投资发展建设中心负责人朱晓杏说。

一头肉牛育肥后,直接销售利润有限,但如果经过精深加工,其价值可以媲美一辆小汽车。在屠宰加工方面,利辛县也已经补齐短板。

8月12日上午,利辛县诚信路与创业路附近,占地68亩、投资1.2亿元的安徽浩翔康美味食品有限公司,正在进行设备的安装调试。该项目2024年3月开工建设,屠宰加工的设计能力在亳州甚至皖北地区,都是排名前列,预计8月下旬试生产。

“我们有自己的牧场,从源头保证了产品品质,使用的生产设备安全标准也很高,相信以品质和安全为根本,再加上时刻关注市场变化,不断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一定可以从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安徽浩翔康美味食品有限公司副总裁巢显智说。

在吉诺生命健康有限公司的展厅内,摆放着各类以牛血为原材料的生物试剂耗材。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

在吉诺生命健康有限公司的展厅内,摆放着各类以牛血为原材料的生物试剂耗材。人民网记者 陶涛摄

此外,围绕全产业链,利辛县还引进皖能集团生物质天然气项目,每年可消纳1.5万—2万头牛的粪污,年产约300万立方米的天然气和2万余吨固态有机肥及液态沼液。2023年落地利辛县的吉诺生命健康有限公司,则可以利用牛血等材料生产细胞培养基、血清等生物试剂耗材,实现“边角料”的价值提升。

“两年多的努力,利辛县肉牛产业发展可以说成果初显,未来我们将继续练好‘内功’,力争到2027年实现全县肉牛出栏30万头、全产业链产值300亿元。”焦鹏说。

(责编:关飞、张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