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 以“质”致远
安徽向前|蚌埠禹会区:以“硬功夫”撬动“软实力”

在安徽省蚌埠市禹会区,开一家餐饮店需要多久?个体户马国东的答案是:两天半。
“原以为要跑断腿,没想到一个窗口全搞定!”马国东的感慨背后,是禹会区以政务服务“硬功夫”撬动营商环境“软实力”的改革实践。
如今,当群众和企业走进区政务服务中心,他们感受到的不仅是窗口工作人员的微笑,更是流程再造、数据奔跑带来的真切便利。
禹会区政务服务中心。禹会区委宣传部供图
砍环节破壁垒,“一件事”改革夯实硬支撑
2024年8月12日,蚌埠市首个餐饮店“一件事”专窗在禹会区政务服务中心成立,马国东成为全市首个通过开办餐饮店“一件事”办理开店手续的商家。
仅仅两天半后,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消防检查、门头招牌备案等过去需辗转多部门、耗时20余天的手续全部办结。
无独有偶。2024年9月2日,禹会区淮乡人家餐饮店通过安徽政务服务网开办餐饮店“一件事”试运行端口提交申请,仅隔一天,食品经营许可证和户外招牌设置许可便同步到手——他成为全省首个通过开办餐饮店“一件事”线上试运行平台尝鲜这项改革的幸运者。
办理业务的个体户。禹会区委宣传部供图
这份“轻松”背后,是禹会区刀刃向内的改革决心。聚焦企业、群众眼中“一件事”,该区以国务院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指导意见为遵循,在安徽省率先出台《开办餐饮店“一件事”工作实施方案》。
改革的核心是打破“九龙治水”的审批困局。市场监管的营业执照与食品许可、城管的门头招牌许可、消防的安全检查——这些原本分散于不同部门、互为前置条件的审批事项,被彻底重塑。
禹会区数据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重塑流程、共享数据、并联审批,实现“一表申请、一套材料、一次提交、限时办结”,实现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受理”,群众无需再在各个部门间来回奔波、重复提交。
当然,改革的触角早已超越餐饮店。新生儿出生、企业注销登记……目前禹会区已上线运行15个主题式“一件事”,累计办件1300余件。
“如果说机制创新是骨骼,那么部门协同就是血肉。”禹会区相关负责人强调,该区成立工作专班,凭借标准化管理为服务上了一道“保险”,通过制定详尽的服务指南和审查规范,减少人为操作的随意性,确保改革红利精准、稳定地送达每一位办事人。
疏堵点优体验,“数字化赋能”提升软实力
制度框架搭好了,如何让服务更智能、更贴心?禹会区的答案是: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甚至“零跑腿”。
走进禹会区政务服务中心,“免证办”的标识格外醒目。得益于全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数据共享交换体系的支撑,身份证、营业执照等高频证照信息实现了电子化流转。
禹会区政务服务中心志愿服务台。禹会区委宣传部供图
目前,已有108项区级事项可“免证办理”,办事群众无需再为忘带证件折返,系统自动调取核验,无形的数据洪流悄然替代了群众和企业奔波的脚步。
在禹会区,多渠道反馈诉求也是一大亮点。重视并拓宽群众诉求反馈渠道,线下设置企业诉求“挂号制”窗口,“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切实解决企业与群众的实际困难。
不止于此,“隔空对话”也能解难题。“禹快办 愉快办线上会客厅”微信号已成为职能部门负责人直面群众的新桥梁,支持文字、语音、视频等多种形式提交诉求,实时在线提供咨询服务和诉求回应,政策解读更透,诉求反馈更畅,疑难问题在线协调解决。
禹会区政务服务中心办事窗口。人民网 吕欢欢摄
改革的成效,最终要由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来丈量。一组数据亮眼:2023年以来,响应速度大幅提升,平均办理时长从7天压缩至1天内,累计受理群众诉求300余件,政务服务“好差评”系统收获评价5500余次,满意率达100%。
一来二往,一个“流程最优、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政务服务新生态正在禹会区加速形成。
在这里,企业不再为审批奔波,群众不再因办事犯难,“营商”与“赢商”,正通过政府服务的迭代升级,从愿景走向现实。
点击进入专题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