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本网原创

安徽亳州:“数字人社”何以“出圈”

人民网记者 韩震震 王锐
2025年07月24日10:13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字号

“无感互认”让群众每年的“自证生存”成为过去,“满薪满益”劳动关系数字化运行平台全方位保障30多万农民工的劳动权益……最近几年,以中医药闻名的安徽省亳州市,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的数字化发展方面不断“出圈”。

据统计,两年多时间,亳州“数字人社”的多项改革成效,先后荣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营商环境与政务效能高质量发展优秀单位”等10多项国家级荣誉。

一个皖北城市的“数字人社”,为何能够频获殊荣?近日,记者走进亳州一探究竟。

线下“一窗受理”、线上“一网通办”。人民网记者 王锐摄

线下“一窗受理”、线上“一网通办”。人民网记者 王锐摄

重构办事流程,群众跑腿能少就少

积极“退钱”,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这是亳州人社部门正在进行的重点工作之一。

一个去年11月开始的集中行动,围绕去世参保人员的个人账户沉淀资金,进行全面清理退还。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行动用上了大数据,变“坐等上门”为“主动找人”。

“‘退费难’一直存在,因为资金不多,又要跑来提交材料,不少受益人、继承人嫌麻烦不愿意办。现在我们打通民政、卫健、公安的相关数据,主动联系核实信息,目标是群众一次不跑也能拿到钱。”亳州市社会保障事业管理局局长王俊君说。

据统计,截至目前,亳州全市已清退资金1781人194.64万元。

工作人员热情地为市民办理业务。人民网记者 王锐摄

工作人员热情地为市民办理业务。人民网记者 王锐摄

另外一项工作,充分体现了“退钱”的积极性。

提起社保退费,换工作、办退休的人,碰到的几率比较高。

“比如老李8月中旬退休,8月初又缴了整个月的社保,由于系统里多了一笔钱,退休待遇无法核定,就要先退费才能领取待遇。”亳州市税务局社会保险费科副科长韩冰说。

但社保退费并非易事,放在以前,由于涉及人社、医保、税务、财政等部门,一个人跑来跑去,可能需要一个月才能办完。

怎么让退费变得简单?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亳州市人社、税务等部门,着手优化流程,完善信息系统,逐步实现线下“一窗受理”、线上“一网通办”。

今年5月,亳州市人社局与税务、医保、财政四部门,联合印发了社保退费“一件事”实施方案。

无论线上还是线下,相关申请和材料,都在政府部门内部流转,群众只需跑一次,甚至都不用跑,就能完成社保退费,如今在亳州已经初步实现。

“现在10个工作日就能退费,便利度、工作效率都提高了,很棒!”亳州市万通劳务有限公司人事主管刘芳说。

值得一提的是,围绕社保退费,不管是四部门协同,还是各部门统一受理标准,在安徽省内,此前还没有先例。

亳州市“无感互认”平台。亳州市人社局供图

亳州市“无感互认”平台。亳州市人社局供图

小事不小看,换位思考做出大文章

无论是个人账户沉淀资金,还是社保退费,看起来都是小事,然而亳州在解决问题时,却都是不遗余力。亳州“数字人社”的“出圈”密码,就隐藏其中。

“哪怕事情再小,一次两次办不好,心里都会不舒服。我们经常会说‘换位思考’,如果自己有事要办,希望遇到什么样的情景。”亳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陈长安说。

亳州市的“无感互认”改革,源自一次对“老人排长队”的反思。

2023年春节刚过,亳州市人社局在调研时,遇到老人在窗口排队进行养老金资格认证。当地老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大多还是习惯线下认证。

能不能让群众不再排队“自证生存”?亳州市人社局提出利用大数据进行“无感互认”。群众坐公交、打车、取钱、购物等都会留下数据信息,如果打通各部门“信息壁垒”,就可以用“数据互认佐证”代替“群众跑腿自证”。

社区工作人员张雨在向群众介绍“无感互认”。人民网记者 韩震震摄

社区工作人员张雨(右)在向群众介绍“无感互认”。人民网记者 韩震震摄

改革方案得到亳州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并将其适用范围,拓展至其他21个待遇领取事项。

解决小问题,做好大文章。如今,亳州每年有140余万人的相关待遇认证,到期就会自动生成。而“无感互认”改革,也早已从亳州走向全省、走向全国。

同样,多次获得国家级荣誉表彰的“满薪满益”平台,在创立之初,是为了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尝试用数字化覆盖农民工劳动关系的建立、运行、监督和调处全过程。

经过不断完善,该平台一方面打造了覆盖全市的智慧工地,每月可通过数据分析、精准比对,自动生成农民工考勤表、工作量表和工资表;另一方面则完成了全市工程建设领域32.68万名农民工的数字画像,推动劳动力与产业发展互融互促。

“全面推行社会保障卡作为农民工工资卡,全市工地一卡通用,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的‘班组长控卡、冒领截留工资’‘一个工地一张卡’‘一人多卡’等现象,目前在亳州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亳州市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刘士信说。

如今,“满薪满益”平台的应用,还在向更大范围拓展,比如开展企业用工指导和监测,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探索企业欠薪欠保、规模裁员的预警在先、处置靠前等。

亳州社保卡旅游年卡。人民网 胡雨松摄

亳州社保卡旅游年卡。人民网 胡雨松摄

社保卡“花式”秀功能:一卡在手,服务全有

“亳州的公交车已经不办‘老年卡’了,老年人刷社保卡直接享受相关待遇,全国的老年人来到亳州,都可以这样享受‘同城待遇’。”在介绍亳州市社保卡“一卡通”的功能时,亳州市人才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张士飞就像打开了话匣子,“如果忘记带身份证,拿社保卡也可以作为凭证,住酒店、参加人事考试、公务员考试都行。”

7月15日,由人社部主办的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直播活动走进安徽,亳州作为连线城市,让全国网友在“云”端感受到了当地“一卡通”服务的便民利民。

以社保卡为载体建立居民服务“一卡通”,2020年起,亳州市全面启动改革,以“便民、利民、惠民”为宗旨,使社保卡成为连接政府与群众、贯通公共服务的核心载体。

通过技术创新、系统集成,一张社保卡逐渐走出大天地。

公交出行、旅游观光,亳州社保卡率先实现全国“同城待遇”;应用场景从人社业务拓展至23个民生领域共207项服务,基本实现“一卡在手、服务全有”;保障劳动者权益,通过社保卡金融账户跨行代发农民工工资,今年新增代发金额4.82亿元……

“目前社保卡成功整合九大功能,在便民利民的同时,我们不断构建惠民生态体系,打造6个惠民商圈,发展社保卡特约商户,建成全国首个社保卡旅游年卡体系,实现市内景区‘持卡即入园’。”张士飞说。

社保卡功能越丰富,群众工作生活越便利。跟“无感互认”改革、“满薪满益”平台的应用,以及积极“退钱”的工作一样,这张百姓日常生活离不开的小卡片,藏着亳州“数字人社”改革的大智慧——小事不小看,真正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大事来办。

“数字人社”正在推动人社业务从“信息化”向“智能化”转变,陈长安表示,亳州人社将继续以数字化改革为突破口,通过科技赋能持续提升民生服务的温度与质感,让人民群众在云端感受更有温度、更富智慧的服务。

(责编:关飞、张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