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以“民意标尺”丈量“民生成色”

今年以来,淮南市田家庵区人大常委会将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作为践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关键举措,坚持区、乡(镇)联动协同推进,积极构建起“党委主导、人大主业、政府主责、代表主体”的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工作机制,实现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从“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的深刻转变,让民主之光照亮每一个民生角落。
蹲点听民声,项目沾满泥土香
在民生实事项目征集过程中,田家庵区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扬民主,多渠道吸纳民意,扩大群众参与度,推动民生实事项目由政府“配菜”到群众“点菜”,让民生项目真正实施到百姓心坎里。
“这条路终于要修了!以后收麦子再也不用绕路了!”史院乡邵庄村村民老杨看着道路改建项目公示单,高兴地说。年初,史院乡人大组织代表走遍全乡各个村组,在田埂上、屋檐下收集群众诉求。“路不好,三轮车得推着走!”“收玉米不要耽误了农时。”……这些带着泥土味的心里话,被记在民情笔记本上,并认真梳理成清晰的项目建议,转化为清晰的项目需求清单,最终推动“改建邵庄村小北郢道路”成为乡人代会票决通过的民生实事项目。史院乡坚持把田间地头的真切诉求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惠民项目,让票决的项目个个戳中村民的“痛点”,切合乡村发展实际。
群众共参与,项目筛选鉴民主
民生事项票决制不是简单的流程设计,而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从项目征集到确定实施,田家庵区人大常委会始终把“发扬民主”贯穿始终,建立起“群众点单”的快速响应机制,让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让选定的民生项目广泛凝聚共识。
“秸秆清运得优先照顾脱贫户。”“下水管道得埋深点,不然冬天容易冻裂。”在田家庵区曹庵镇民生实事项目评审会上,人大代表、村民代表、村干部围坐一圈,为6个候选项目“打分”。镇人大创新“群众提议-代表筛选-民主评议-票决确定”机制,力促每个项目都经得起民意检验。针对311省道积水问题,有代表提出“埋管道”,也有村民建议“挖排水沟”,镇人大多次组织现场勘查,最终采纳“埋下水管道+清沟渠”的综合方案。在票决环节,55名人大代表庄严投票,为重点人群清运秸秆、安装路灯等6个项目高票通过。该镇大树村防溺水设施建设项目也充分发扬民主。针对村民提出的“光挂警示牌不够”的建议,镇人大当即组织代表、村干部和水利专家现场会商,让村民积极“出主意”,最终确定“警示牌+救生圈+长绳+竹竿”的“四个一”方案,赢得村民连连点赞。
持续强跟踪,项目成效看民意
民生实事项目的实施效果,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和民主的实现程度。区人大常委会以实施“票决制”工作为契机,指导各乡镇将人大决定权和监督权有机结合,积极构建“事前调研、事中督查、事后评估”的全链条监督体系,推动从一页页“纸上项目”变成一幅幅“惠民实景”。
“以前水管三天两头坏,半夜起来接水是常事,现在水很稳定,每吨水费也降了!”安成镇连岗村村民连大爷对回访的镇人大代表高兴地说。这喜人的变化源于安成镇人大将“农村供水管理改革”纳入民生事项票决制项目后的精准发力。此前,全镇11个村(社区)供水由村集体自管,水损高、运维难,村民用水权益不能有效保障。镇人大挨家挨户收集群众诉求后,推动该项目通过票决。项目推进中,人大代表全程参与监督,每周开展巡查,发现问题现场反馈督办,推动15公里管网改造提前完成,水损率从35%降至20%,安成镇人大通过民生事项票决制实践让“安心水”流进了群众心坎里。
“这家饭店消防通道堆了杂物,必须今天清理完毕!”在舜耕镇经营性自建房安全排查工作中,人大代表们化身“安全检查员”,深入辖区商铺、旅馆等场所,仔细核查安全鉴定报告、消防设施配备情况。针对发现的隐患,代表们当场提出整改要求,并跟踪督办直至问题解决,累计推动12处安全隐患彻底整改。
如今,田家庵区很多民生项目都挂起“民主公示牌”,标明“谁提议、怎么议、效果如何”,从项目筛选时的广纳民意,到项目实施中的发扬民主,再到成效评估时的发挥民力,各乡镇人大积极构建起“选、建、管、评”全链条机制,以“民意标尺”丈量“民生成色”,用“票决制”工作成效持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平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