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本网原创

从“相邻”到“相融”——皖苏鲁豫毗邻区见闻

丁纪
2025年07月21日14:58 |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小字号

夏至刚过,“水果之乡”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的空气里便弥漫着桃子的香气。

今年,王洪鸣格外忙碌,作为砀山县葛集镇白腊园村的村书记,他不但要想着怎么给自家村子里的桃卖出去,还在思考如何将隔壁江苏省田楼村的桃一起卖出去。

安徽的村书记,为何在帮江苏卖桃?

这还要从一份跨省共建协议说起。

葛集镇桃棚直播。砀山县委社会工作部供图

葛集镇桃棚直播。砀山县委社会工作部供图

党建引领 乡村共建

2024年10月,安徽、江苏、山东、河南四省交界的宿州砀山县、萧县,徐州丰县,菏泽单县,商丘永城市、夏邑县、虞城县等四市七县社会工作部共同签署《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作区框架协议》(以下简称《协议》)。皖苏鲁豫省际毗邻地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作区(以下简称协作区)正式建立,协作区的第一棒率先由砀山县接过。

皖苏鲁豫毗邻地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作区建设签约。砀山县委社会工作部供图

皖苏鲁豫毗邻地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作区建设签约。砀山县委社会工作部供图

在砀山,跨省是一件很容易的事——绕着“三省井”走一圈,安徽、江苏、山东三个省便都来了一趟,村庄与村庄之间往往只有一路之隔。

但首先要破除的,正是地域这堵“墙”。

砀葛路连接葛集镇与宋楼镇,但双方村民都担心对方的车辆过境会压坏土地,于是设置限宽柱阻碍大车经过。由此带来的影响是,从田楼村跨过一道田埂就能到达的白腊园村,开车反而需要绕个弯,给两村生产经营带来了诸多不便。

地域间产生了无形的“墙”,说到底是群众心中的“墙”。“但协作区的建立,就是要消除群众心里的芥蒂。”王洪鸣说。

砀葛路上的限宽柱正是这芥蒂的象征。协作区成立后,两村干部走进群众家中解释沟通,第一时间拆除了限宽柱,让通往两镇的道路更顺畅。

白腊园村与宋楼镇范花园村挖排水沟排水。砀山县委社会工作部供图

白腊园村与宋楼镇范花园村挖排水沟排水。砀山县委社会工作部供图

沟通消除的不只有芥蒂,还有阻碍乡村建设发展的这面“墙”。

过去限制乡村建设的隐患,现在可以商量出解决办法。砀山县整体地势低平,每逢雨季都得担心内涝,向外排是最好的办法。关帝庙镇、唐寨镇、赵屯镇等7个农业乡镇在协作区成立后把排水沟渠修到了邻镇,让雨水可以流入外省沟渠,大大降低了内涝风险。

未来促进乡村发展的措施,现在能够商量出最优决策。砀山水果闻名于全国,有着相对成熟的水果经销渠道。以白腊园村为代表的毗邻村落便一同扛起了邻村水果售卖的担子,带着两村一起奔向致富路。

区域共治 平安筑牢

协作区成立以来,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从村干部到边界民警,回答最多的一个词是,减负。

以秸秆焚烧为例,以前为了躲避管理,部分村民会选择去省际区域“钻漏洞”,两边监管无法越界管辖,只能增加巡逻频次。不但平白增加了人力成本,还为环境污染埋下隐患。

而如今,原先“三不管”的区域不但“有人管”,还要更高效地管。协作区成立后,行政治理不再“各扫门前雪”,毗邻乡镇实行错峰监督,统一执法尺度,加大监管力度,人员效能大大提高。

为进一步深化协作区建设,4月2日,皖苏鲁豫四县九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作区建设联席会议在砀山县玄庙镇召开。此次会议中,四县九镇规划实施区域网格共建,凝心聚力,打造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区域协作样板”。

四县九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作区毗邻乡镇签约仪式。砀山县委社会工作部供图

四县九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作区毗邻乡镇签约仪式。砀山县委社会工作部供图

对行政治理而言,“减负”表现为“事半”,基层干部互相分担,把工作重心从防治转移到发展上来;而对于警务治理来说,“减负”体现在“功倍”上,基层民警相互配合,让群众安全网更加密集。

安徽、江苏、山东三省交界处,设立了“三省井”综合警务站。安徽砀山县周寨镇、江苏丰县王沟镇、山东单县朱集镇派出所每天各派1名民警和2名辅警,24小时值班在岗。

周寨镇民警穆国耀做了个对比:“放在以前,发生人员走丢的情况,我们只能在安徽的境内搜寻,但现在我们可以同步给江苏和山东的民警一同帮忙寻找。”

三省井综合警务站内部。人民网 丁纪摄

“三省井”综合警务站内部。人民网 丁纪摄

综合警务室的设立不仅让警务执法能够触及更多范围,同时让执法有了更多的“温度”。

“每逢遇上边界纠纷,两方群众难免会担心警察‘帮亲不帮理’,调节难度和复杂度大大增加。”为此,砀山县、丰县、单县三地党委社会工作部共同协商,依托综合警务站,专门设立了“睦邻一家亲调解室”,把越界的纠纷移步到边界上来谈。

“调解过程中,双方所属辖区内的村干部、巡逻民警会带领矛盾双方同时在场。双方能放下地域带来的隔阂,就事论事,让矛盾自然解开。”穆国耀说。

综合警务站建立以来,累计帮助边界群众办理业务及接受咨询200余次。

睦邻一家亲调解室。人民网 丁纪摄

睦邻一家亲调解室。人民网 丁纪摄

文化共享 民心搭桥

“协作区能够起到成效,说到底群众的心是近的。”采访路上,砀山县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汤林靖如是说。

二十世纪90年代初,安徽、江苏、山东交界处的村民面对干旱,合力挖出一口井,命名为三省井。三省井是老一辈皖苏鲁边界群众友好的象征,也是三地人打开协商、共享路线的探索。

如今在三省井的位置,新建起了三省井文化公园。天色稍暗,附近村庄的村民就都来到公园里遛弯、下棋、跳广场舞,热闹极了。

“三省井文化公园现在成为了周边村民文娱活动的聚集地。很多村民在文化公园相知相识,邻村间的感情更加深厚,潜在的纠纷都在沟通中迎刃而解。”砀山县周寨镇党委副书记陈鑫军说。

三省井文化公园群众活动。砀山县委社会工作部供图

三省井文化公园群众活动。砀山县委社会工作部供图

依托协作区联动机制,今年葛集镇白腊园村的“桃花开‘红娘驿站’”新注册了8位来自江苏丰县田楼村的青年。关帝庙镇把“和美集市”开在边界上,邀请河南夏邑县的志愿者、群众共同参与筹办。“和美集市”总共为群众提供义诊服务200余人次,宣传惠民政策3000余份,解决群众法律问题30余个,受益群众超过5000人。

和美集市。砀山县委社会工作部供图

和美集市。砀山县委社会工作部供图

协作区社会治理格局立足于“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拓展为如今的“7+3”治理新方案——先锋堡垒共建、社会治理共护、干部培养共育、红领产业共兴、文明乡风共绘、志愿服务共行、政策法规共宣、畅通沟通渠道、商定联动机制、共享治理成果。

从三省井的渊源出发,协作区社会治理在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有了全新表达。

面向协作区今后的发展,宿州市委社会工作部信心满满。“过去一年,协作区治理取得的成效壮大了我们做好区域协同的信心。未来,我们要牢牢把握住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正确方向,加强与兄弟城市的相互配合,推动协作区社会工作事业走上高质量发展新道路。”宿州市委社会工作部主要负责人说。

(责编:关飞、张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