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安徽频道>>江淮传真>>省内要闻

金寨县大力发展夏秋茶产业,不断延长茶产业链条,由一年采一季到一年采三季——

从“粗枝大叶”到“金枝玉叶”

2025年07月11日08:36 | 来源:安徽日报
小字号

盛夏初至,记者来到山水环绕的金寨县油坊店乡。作为该县核心产茶乡镇之一,过去在春茶采摘结束后,油坊店乡大大小小的茶企便沉寂下来。而随着近年来该县大力发展夏秋茶产业,不少茶企在盛夏依然铆足了劲生产。夏秋茶从过去无人问津的“粗枝大叶”,到现在炙手可热的“金枝玉叶”,成为金寨茶产业中重要一环。

政策发力,茶农补损增收

上午10时许,金寨五百里茶谷茶叶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夏茶鲜叶通过公司新引进的机采鲜叶分选机被划分成了不同的品级,制作成为烘青、黄大茶等不同的茶叶。

“今年夏秋茶价格明显比去年高。5月初立夏,鲜叶一斤能卖2.7元,现在到了夏茶尾声,一斤鲜叶依然能卖1.1元。这个价格比去年每斤增加了0.4元。”当天,油坊店乡黄良村茶农余述文送来200多公斤鲜叶,接过500多元现金后满意地说。

然而,在3个月前的清明前后,余述文却一脸愁容。“3月底倒春寒,再加上连续干旱,山上茶树没了水,春茶摘了一茬就不再生长了。”说到今年的春茶,余述文大吐苦水。

春茶是茶农一年收入的“大头”,清明前头茬鲜叶每公斤最高可以卖到近200元,随后慢慢回落。“等到谷雨后才下了几场雨,茶叶长出来了,但价格早已一落千丈。”余述文说。

因遭遇持续干旱和3月下旬倒春寒的影响,今年金寨县的春茶普遍遭遇减产减值。面对春茶产量、效益双下降的严峻形势,金寨县将目光放在了夏秋茶上,强力推进夏秋茶的生产,以此弥补春茶损失,努力实现茶产业全年产量不降、收入不减的目标。

“这几年,我县一直在大力发展夏秋茶产业。5月13日,县里召开了夏秋茶生产工作推进会,为了进一步提高茶企、茶农的生产积极性,决定延续去年的产业奖补政策,对茶企更换新生产设备、提高夏秋茶鲜叶收购价格等举措都将给予一定的奖补。通过夏秋茶产业的升级,弥补春茶损失。”金寨县农业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陈辉说。

余述文等茶农从夏茶产业发展中尝到了甜头。“我算过账,我家5亩多茶园,往年春茶可以收入2万余元,今年遭了灾,春茶收入减少了5000多元。但是夏茶这一季,从往年的7000多元收入增加到了1万余元,等到8月初开始还有一季秋茶,我琢磨着,夏秋两季足够把春茶的损失补回来。”余述文算着账笑了起来。他告诉记者,这几年随着夏秋茶产业不断发展,他们都使用电动采茶机,夏秋茶采摘比春茶更加省力,同时茶园里的道路等基础设施也逐渐完善,方便茶农使用车辆运输夏秋茶。

销路拓宽,茶企扩产增效

在金寨县永生利生态茶叶有限公司,尽管已到中午,但生产线上依然忙碌。“昨天晚上收了1万多斤鲜叶,今天要全部加工成为毛茶。然后通过精加工,成为出口用的眉茶。”企业负责人黄永生一边说一边检查着自动生产线上的夏茶鲜叶。

黄永生一年要从全国收购近3000吨夏秋茶毛茶,加工成眉茶后出口非洲、欧洲等地区。今年,他决定在夏秋茶生产上再加码,引入自动化流水生产线,自己加工夏秋茶毛茶,一天最多可以加工18吨鲜叶。“1600多平方米的新生产车间,一年春茶生产只有40天左右,剩下的时间闲置着对企业也是损失。通过夏秋茶生产加工,既方便周边茶农卖茶,也提高了设备利用率,还能更好地把控毛茶品质,一举多得。”黄永生说。

“和茶打交道几十年了,我家既生产春季名优茶,也生产夏秋茶。每年夏秋茶产量占总产量的75%以上。”黄永生告诉记者,这几年随着消费市场的不断变化,原本占茶企销售额绝对主力的名优茶业绩在缓慢下降,而随着新茶饮市场的不断发展,作为新茶饮产品原材料的夏秋茶业绩在不断上涨,“新茶饮原料市场、出口茶叶市场需要的大都是烘青、炒青、黄大茶等夏秋茶产品。”

“为了进一步开拓市场,我们不仅组织夏秋茶企业参加茶博会等活动,还积极对接黄山水工茶业有限公司等产业链龙头企业,并和新疆、西藏等地的企业对接,开拓边销茶市场。让不断拓展的销路,引领本地茶企扩大夏秋茶生产。”陈辉说。

不仅是黄永生的茶厂,金寨县100余家夏秋茶生产企业都感受到了夏秋茶市场不断发展带来的活力。在青山镇茅坪村,由安徽微瑞茶业有限公司、金寨县映山蓝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黄山水工茶业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的金寨金叶子茶叶有限公司,已成当地夏秋茶产业“新贵”,该企业采用“龙头企业+销售商+集体经济组织”合作模式,“渠道端”由水工茶业拓市场、“生产端”由金叶子保品质。公司新建了一条日加工1万公斤以上鲜叶的全自动数字化加工生产线,主要生产作为新茶饮原料的黄大茶。

在当地夏秋茶龙头企业大别山香源茶叶有限公司的车间里,一群来自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的茶企负责人正在与该公司负责人巩春照交流夏秋茶生产的经验。“江西也是名优茶的主产区,咱们九江市有30万亩茶园,但夏秋茶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利用。金寨县夏秋茶产业起步早,走在了我们前面。今天我们组织企业负责人前来参观,希望引导他们转变观念,发展夏秋茶,提高茶产业的效益。”瑞昌市茶协常务副会长张文军说。

技术赋能,产业延链增效

在金寨五百里茶谷茶叶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新引进的机采茶鲜叶分选机成为了生产的核心。

“这台设备是由我县与安徽农业大学合作研发的。”说起该县引进的机采茶鲜叶分选机,陈辉充满了自信。通过这台机器,夏秋茶生产中鲜叶利用率低、效益不高的难题得到破解,实现了夏秋茶的高效分选和梯次加工。

公司总经理李宗辉告诉记者,夏秋茶的产量极大,像春茶一样通过手工进行鲜叶分选,显然不现实。过去,夏秋茶鲜叶不论好坏统一被制成炒青或者黄大茶,价值没被充分利用。“通过这台设备,鲜叶会被自动分类为单片、一芽二三叶(小茶)、一芽五六叶(大茶)三种不同规格鲜叶。”李宗辉说,分类后,单片可以做成口粮茶、小茶做成西式茶饮需要的烘青,而大茶则制成炒青、黄大茶。精细分拣后,夏秋茶还可以制成老白茶、六安篮茶、红茶等更多产品。

一台设备,给夏秋茶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过去单一价格销售的夏秋茶,如今被分成了不同等级,效益上了一个台阶。“鲜叶分选后单片叶得茶率5%,小茶得茶率10%,剩下的是大茶。按照鲜叶收购价1.2元一斤来算,10000斤夏茶鲜叶价值从12000余元增加到了16000余元,而制成成品茶其价值从22000余元增加到了近30000元。”李宗辉说。

为夏秋茶产业带来变化的技术远远不止鲜叶分选机,电动采茶机、全自动数字化加工生产线,从采茶到制茶,全流程机械化、自动化,让金寨县夏秋茶产业实现了科技强农。

“我县目前有茶园近23万亩,已有近10万亩茶园发展夏秋茶产业。截至目前,我县夏茶产量8200吨、产值2.42亿元,比去年分别增长了9.3%、12%。”金寨县农业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卢万红说,近年来,该县通过发展夏秋茶产业,不断延长茶产业链条,从一年采一季到一年采三季,从单一品种到多类加工,推动了金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记者 袁野 通讯员 汪于奎)

(责编:关飞、金蕾欣)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